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财政资金收付管理制度。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政府的一切资金,无论是财政资金,还是政府各部门组织的收入以及由此形成的支出,除不实行单一账户管理的部门或单位外,都必须纳入国库单一账户内核算,并由同级财政部门管理和监督。政府各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都不在银行开设账户,所有收入缴入该国库单一账户,支出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给商品或劳务的提供者。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现阶段,在我国要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的条件还不具备,因为目前的财政体制还不能保证所…  相似文献   

2.
高建萍 《西部财会》2006,(12):18-20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当前财政收支管理体制改革的两项重大措施,它们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点和作用,结合两个制度的优点,采用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两种制度并存的模式实施国库集中收付业务,既解决了资金使用过程的会计监督问题,又解决了资金拨付过程的闲置浪费问题,从而实现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改革传统的财政资金银行账户管理体系和资金缴拨方式,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在我国的实施有其积极地一面,但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从2001年开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制度的实施改变了过去传统体制下财政资金收缴和拨付方式,有效的规范了财政收支行为;加强了财政资金的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  相似文献   

5.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概念、基本特征及优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一种管理制度。当前进行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是现行的财政运行机制中分散的收付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利于财政收支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不利于对收付行为的有效监管。另一方面是国家在“十五”期间已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做为重点内容,特别是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改革条件已经具备,时机…  相似文献   

6.
深化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公共财政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管理制度,其基本框架是:按照政府预算级次,由财政在中央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并根据收付的需要,选择代理银行,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都逐步纳入各级政府预算统一管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的单一账户体系,  相似文献   

7.
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都是财政资金管理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在全国推行以来,取得了一定效果,对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了基础,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薄弱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会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李建兵 《四川会计》2002,(10):29-30
近年来,部分地区陆续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同时,部分中央单位、省级单位和地区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进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试点。本文拟将实行的情况进行对比探讨。一、改革的初衷和目的基本相同针对财政资金收付中存在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导致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实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财政资金由部门和单位分散掌握和安排,大量资金在部门或单位长时间滞留,既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又难以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做假账,财务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  相似文献   

9.
对国库集中收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微霞  杨珺 《西部财会》2004,(8):36-36,31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财政资金运作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整个预算执行机制和财政收支管理的制度性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框架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加强县级国库集中支付风险防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建立现代财政国库制度的核心内容。按照中央的统一设计和要求,2005年起我国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目前全国33个省、市均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正向县、镇一级推进。2010年10月,定南县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所有纳入中心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如何防范财政资金风险,规范财政资金的支付、使用和清算,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是摆在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一)实现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的融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财政部门当前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财政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由此可见,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会大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所提供的月、季、年终决算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囊括资料的全面性及会计信息的可利用性,将有利于对单位收支情况的全面了解,并保证单位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实现收入税收化,支出预算化,账户国库化,了解全面化,核算完整化。(二)…  相似文献   

12.
2004年4月,湖北英山县开始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从目前运行的情况看,国库集中收付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运作程序逐步规范,制约手段日益强化,形成了粗具规模的国库集中收付体系。改革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财政资金实现了集中管理和统筹使用。改革后,财政资金在产生支付行为前都保留在国库或财政专户而不是沉淀在预  相似文献   

13.
浅析会计集中核算与内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荣 《河北企业》2011,(1):27-28
<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无论  相似文献   

14.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政府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改革预算执行的必要保障。是市场经济国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解决财政性资金分散支付所存在的国际通用方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从现行的分散支付向国库集中支付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  相似文献   

15.
会计集中核算是在资金"三不变"的前提下,撤销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和会计机构,会计业务改由财政部门设立的会计核算中心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方式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文章根据两项制度推行的实践,提出将会计核算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实现两种制度的有效融合,以推进财政国库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洁 《河北企业》2010,(7):51-51
<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将所有的政府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存放到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的单一账户,所有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的一种制度。实践证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对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财政性资金管  相似文献   

17.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对财政资金运行方式的根本变革,是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重大举措。通过对传统国库管理制度弊端的分析,提出了改革传统的分散收付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体现了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对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因此,全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意义重大。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要求集中管理,统一开户,  相似文献   

19.
高淑范  梁维功 《活力》2005,(2):155-155
一、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的含义 国库集中支付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一部分,国家为了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程序,由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在指定的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将预算单位所需资金直接从单一账户支付给收款人的一种制度,主要是那些部门的预算编列到各具体使用项目上支出,如人员工资、设备购置、车辆保险、会议费等,由国库单一账户统一支付。  相似文献   

20.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经费实行财政分配,区分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核算的制度。这种制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有其适应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和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