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创业家》2013,(5):14-15
4月28日下午18点左右,i黑马网独家报道,任正非宣布家人永不接班,华为5-10年内不上市。华为总裁办在华为内部员工的心声社区刊发《任正非枉持股员工代表大会(3月30日)的发言摘要》。任正非重点谈了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华商》2012,(10):16-16
一个月以前,就在美国国会的一个委员会准备警告美国电信网络公司,不要和中国的华为公司进行业务往来的时候,华为首席执行官任正非却在伦敦唐宁街10号的壁炉前,与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合影。卡梅伦宣布任正非已经同意华为斥资12qG英镑(约合i21亿元人民币),在英国扩展其目前已经相当庞大的业务规模。  相似文献   

3.
《华为基本法》最初起源于华为老板对于工资制度的困惑,最终使华为摆脱了靠个性权威治理企业的时代。在1995年前后,华为老板任正非遇到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公司已经发展到千人规模,工资单上的很多人他都不认识,该怎么给他们确定工资?能不能让专业人士做这件事?于是1995年,华为成立了工资改革领导小组,请来了某大学管理学院退休的院长来主持。  相似文献   

4.
任正非在华为持有的股权比例仅为1.42%,他没有使自己成为中国最顶尖的富豪,却将华为大批员工送进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行列,创造了近乎全员中产的公司纪录,展示了华为的中产阶层模式。  相似文献   

5.
华为是一个低调的公司,但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却很有名,这很大原因在于他的系列文章和讲话,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成了业界的名句。比如“什么叫成功?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比如“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比如“制定一个好的规则比不断批评员工的行为更有效,它能让大多数的员工努力地分担你的工作、压力和责任”,而最为有名的是他对华为的那句判断:“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  相似文献   

6.
《商业科技》2014,(9):10-10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任正非在华为年度报告会议上谈到该公司发展和产业环境时表示,华为目前的处境和宝马公司一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认为,华为和宝马公司有相似之处。在本周召开的华为年度报告会议上,华为现在面临的挑战就和宝马公司面临特斯拉等新兴汽车制造商的挑战一样。“宝马能跟上特斯拉的(创新)步伐吗?  相似文献   

7.
刘志明 《商界名家》2006,(10):36-38
一场收购,“华为教主”任正非将另起炉灶的李一男打入万劫不复的冷宫,在杀一儆百中以儆效尤.看谁还敢生了反骨另立山头?任正非醉翁之意不在酒.为了华为不再因为跳槽而内讧,不再因为高层震荡而业绩受损.将李一男惨淡经营的港湾如数买断。  相似文献   

8.
华为的权力结构有点怪,至今还像一个王朝。在任正非的领导权威的绝对控制下,一批责臣制衡一批重臣。为避免权力结构固化丧失企业活力,任正非以群众运动达到运动干部的目的,使华为权力结构动态化。在华为的二次创业中,任正非致力于从人治到法治的自我变革,但目前尚未完成开放权力结构的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9.
张建华 《商界》2009,(11):150-150
2001年,联想分拆,老帅柳传志带少帅杨元庆共同拜访的第一位企业家.是华为掌门人任正非。他们对华为以创新为龙头的市场探索表示艳羡。少帅杨元庆表示联想要做高科技的联想,请教任正非:“如何能做成华为一样的公司?”任正非以一位长者的口吻对他说:“开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做好投入几十个亿、几年不冒泡的准备。”并玩笑地说:“你们就卖华为的产品吧!”  相似文献   

10.
《商界名家》2006,(10):13-13
推荐理由:姜是老的辣。一场收购.“华为教主”任正非将另起炉灶的李一男打入万劫不复的冷宫。以清理门户的名义.对有辱师门的徒弟进行惩罚.古往今来,人们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持一种平衡,也叫秩序。不过.任正非自己在公开场合声明。华为将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李一男及港湾的团队。果如其育。任正非真令人生畏生敬。  相似文献   

11.
人物     
<正>任正非:华为面临的困境和宝马公司一样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任正非在华为年度报告会议上谈到该公司发展和产业环境时表示,华为目前的处境和宝马公司一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认为,华为和宝马公司有相似之处。在本周召开的华为年度报告会议上,华为现在面临的挑战就和宝马公司面临特斯拉等新兴汽车制造商的挑战一样。"宝马能跟上特斯拉的(创新)步伐吗?这种类似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0月27日,一条关于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商华为公司人事变动的爆炸性新闻出现在媒体上:华为董事长孙亚芳等高管即将离职,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之子任平顺利接班"让路"。报道言之凿凿:接近华为高层的知情人士证实,任正非有意将33岁的任平引入华为核心管理层EMT(经营管理团队),并让女儿孟晚舟接任公司CFO,而这遭到了公司多位高管反对,"在今年9月的一次会议上,当任正非意欲引入任平进入EMT时,反对派高管与任正非的矛盾爆发,反对者包括董事长孙亚芳、分管产品与解决方案体系的徐直平等"。  相似文献   

13.
《销售与管理》2007,(10):30-30
当年华为公司之所以要搞《华为基本法》,就是试图通过《华为基本法》将任正非的思想呼唤出来,将他的“鸟语”破译,让员工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执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大洋  小兵 《商界名家》2005,(10):38-40
他的风光灿烂是一个传奇:25岁,杨元庆才毕业进入联想的年龄,他已经是“一脚踢死牛”的主儿,成了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他的毅然离职是一个秘密:在2000年.已经被世人认定为华为一把手任正非的接班人的30岁的他和华为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5.
《华商》2013,(2):23-23
人性的光芒在任正非创业的路上闪光。看上去很粗糙,却是华为得以成长为世界级公司的真正密码。没有人能够看透任正非。跟了他十几年的高管,往往习以为常的是任正非火暴的脾性,一种偏执狂才能生存的劲头,有谁会想到他会把中庸作为自己最珍视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16.
《商》2013,(24):19-20
很少有企业家像任正非,声名显赫义沉默如谜。这位70岁的老人,在华为厚重的帷帐内,指挥15万员工,在全球版图上拼出2000多亿的销售额。  相似文献   

17.
“让昕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让一线直接呼唤炮火!”2009年开年,任正非向华为全体员工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以唤醒华为久违的地头力。  相似文献   

18.
华为的垫子     
周攀峰 《商界》2006,(9):130-135
华为是一本书,华为是一个谜! 18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成就了华为的今天。为防成功后的华为人沾上骄娇二气,任正非一直大张旗鼓地倡导着一种东西,这就是华为人的垫子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今日和末日     
华为:诺亚方舟与末日管理 华为是一家狂飙突进的公司,但又是一路哀歌的公司。任正非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我们至今还记忆犹新,现在我们又读到任正非前不久与华为2012实验室的十部和专家的长篇谈话记录。我们可以把这篇充满激情又异常冷静的谈话冠之以《华为的2012》,或者干脆称之为《华为的末日》。  相似文献   

20.
任正非 《商界》2006,(7):20-21
这是一篇难得的奇文. 华为与港湾网络的是是非非,已经成为最近中国企业界的焦点之一。极富戏剧性的是,一度水火不容的华为与港湾网络竞然爆出合作的新闻,而更令人称奇的是,曾经对手下叛将李一男发出“追杀令”的任正非,这一次大度地发表了一通令人感叹不已的演讲: “如果华为容不下你们,何以容天下,何以容得下其他小公司?”[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