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养殖“茬口”的合理安排通过食物链的转化为养鳝提供部分饲料,如在早春时可以在黄鳝池中引进一些蟾蜍、培育小蝌蚪或放一些白鲫、泥鳅,既可心理解鳝鱼缠绕在一起引发死亡的危险,又可以自行繁殖;另外在池底放养一些螺狮,黄鳝有的能去壳食肉,有的则能连壳吞下。  相似文献   

2.
<正> 黄鳝抗病力强,一般很少生病。但是,随着人工养鳝的发展,鳝病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因此,养鳝农户必须注意黄鳝病害防治: 1、发烧病此病是由于黄鳝放养密度过大,又未及时换水所致,病鳝极度焦躁不安,相互缠绕,严重时造成大批死亡。防治方法:①适当稀放,并在池  相似文献   

3.
一、赤皮病该病发病快,传染率高,发病死亡率达90%以上,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治疗方法:在鳝鱼池埂上栽种辣蓼和菖蒲,可长期预防,效果显著。二、白皮病此病常发生于幼鳝尾部,但投喂营养全面且投饵充足的黄鳝不易感染。此病多发生于5—8月,死亡率可达60%以上,一般发病后一周出现死亡。防治方法:艾叶1000克,地虞子100克,苍术150克,并头草250克,百部50克,大黄30克,另加苯甲酸20克混合后以70℃温水3千克浸泡48小时,均匀地将药汁泼洒于鳝池中,并注意观察,如鳝鱼无较大反应可在2—3天后换水换药。一般2次可治愈。三、棘头虫病该虫体寄生于鳝体肠道之…  相似文献   

4.
<正>一、打印病1.病因:此病常因鳝体受伤引起细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夏秋两季。病鳝常将头部伸出水面,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充血红斑,呈圆形或椭圆形,黄豆大小,主要分布于腹部两侧。病情严重时,红斑处表皮腐烂,形成不规则的小洞,可见肌肉下  相似文献   

5.
黄鳝的人工饲养技术问答(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3.水霉病:又叫鳝白毛病、肤霉病。主要是受伤的皮肤伤口侵入霉菌所致。霉菌的菌丝在体表迅速蔓延扩散而生成“白毛”,使病鳝食欲不振,最后消瘦死亡。 预防方法:(1)养鳝池在黄鳝入池前,用生石灰清池消毒。(2)黄鳝大小分养,避免受伤。(3)运输操作中,尽力减少鱼体受伤。 治疗方法:(1)用2%—3%的食盐水浸洗鳝种。(2)大鳝可用5%碘酒涂抹患处。 4.腐皮病:腐皮病在养鳝中最为常见,病鱼表现症状为:体表皮肤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的红斑,其腹部两侧尤为最多,病情严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  相似文献   

6.
<正> 一、感冒病 病因:此病因水温剧变,温差悬殊过大引起。长途运输过程中,换水时如果温差超过±2℃时也可导致此病。多发于夏季。 防治方法: 1.给鳝池换水时,如采用地下水,应先使水经过一定流程升温后再细流注入。 2.长途运输中换水时,温差不得超过±2℃。若无适宜水源可采用局部淋水徐徐加水。 3.所换新水,每次不可超过全池老水的1/3。 二、发烧病  相似文献   

7.
<正> 黄鳝抗病力强,一般很少生病。但是,随着人工养鳝的发展,鳝病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因此,养鳝农户应注意防治。1、打印病。症状为:身体表面、背部及两侧出现黄豆大小的梅花状斑,严重时表皮腐烂,无法钻入洞穴。治疗此病  相似文献   

8.
黄鳝。1、用400ppm食盐和400ppm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可预防水霉病;2、用5%-10%食盐水擦洗患部,或把病鳝放入3%~4%的食盐水中浸洗15~20min,可防治赤皮病;3、每50kg黄鳝用食盐25吨、大蒜250g捣烂后抖饵投喂,连喂3~5d,可防治细菌性肠炎;4、用3%-4%食盐水浸洗5~10min,可防治打印病;5、用3%-4%食扑水浸洗病鳝5~10min,可防治蛭病。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3月2日,我站接到锦鲤病鱼样本1尾,经诊断该鱼患竖鳞病和脂肪肝。现将疾病诊治有关情况报道如下:一、基本情况患病鱼体长63cm,体重3.4kg,病样源自我省蒲城县某锦鲤养殖场,该场共养殖锦鲤120余尾,养殖池为工厂化水泥池,水源为自来水,配备水体机械净化系统一套,冬季有塑料薄膜大棚保暖。发病时池水水温10-12℃,主要表现为病鱼在池中游动迟  相似文献   

10.
<正>1、选好繁殖场地。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在养殖池里种植水草,如水花生、水浮莲等,并在池底放些石块、砖头,以利于亲黄鳝产卵。在建造繁殖池或饲养池中分割一块专做繁殖用。在繁殖池中建一个面积较小的幼鳝保护池,在池壁上多留些圆形或长方形孔洞,在此处用细眼铁丝网与繁殖池隔开,水能相通,幼鳝能从网眼中进入保护池,而亲鳝不能进入,  相似文献   

11.
<正> 一、黄鳝的起捕: 1.排水翻捕:把池中水排干,从池的一角开始翻动泥土,不要用铁锹翻土,最好用木耙慢慢翻动,再用网捞取,尽量不要让鳝体受伤。起捕率高达98%。 2.网片诱捕:用2—4平方米的网片(或用夏花鱼种网片)置于水中,网片正中置黄鳝喜食的饵料。随后盖上芦席或草包沉入水底,约15分钟后,将四角迅速提起,掀开芦席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2细菌性疾病2.1出血性败血症(haemorrhagic septicemia of channel catfis)h该病也被称为出血性腐败病。引起这种疾病的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hydrophila)。患病斑点叉尾鮰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腹部肿胀,眼球突出,体腔充满带血的液体,肾脏变软、肿大、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粘液。此病多发于春季和初夏,主要危害成鱼,鱼种也可发此病。根据症状和流行情况作出初步诊断,作出确诊时应分离和鉴定病原菌,或者采用血清学试验对病原菌作…  相似文献   

13.
<正>一、选好繁殖场地。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在养殖池里种植水草,如水花生、水浮莲等,并在池底放些石块、砖头,以利于亲黄鳝产卵。在建造繁殖池或饲养池中分割一块专做繁殖用。在繁殖池中建一个面积较小的幼鳝保护池,在池壁上多留些圆形或长方形孔洞,在此处用细眼铁丝网与繁殖池隔开,水能相通,幼鳝能从网眼中进入保护  相似文献   

14.
<正> 2002年8月2日至4日,笔者带着本中心试制的鳝病新药——鳝虫净,到我省网箱养鳝主产区——仙桃、洪湖、监利三市县的重点乡镇,选点免费送药给渔户,作药物临床中间试验。所到之处,还与部分渔药商和渔农就当前网箱养鳝和鳝病流行情况进行座谈调研,并到养殖现场参观考察和鳝病诊治。此行所见所闻,感受颇深,获益匪浅。 一、产区农民网箱养鳝热情高,发展快,规模大。 目前我省网箱养鳝集中连片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洪湖湖区周围的洪湖、监利和仙桃三市县的部分乡镇。据我们此次调查了解,大规模网箱养鳝的乡镇,洪湖市有沙口、万全、  相似文献   

15.
<正> 1.赤皮病:又叫赤皮瘟、擦皮瘟。此病大多是因鳝鱼的皮肤在捕捞或运输时受伤,细菌浸入皮肤所引起的。 症状:体表局部出血、发炎,尤其腹部和两侧最明显,呈块状病灶,严重时可腐烂至骨。病鳝身体瘦弱,春末夏初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正临床症状患病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毫米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病鱼头朝上尾朝下悬挂于水中,有时呈痉挛式螺旋游动,继而死亡。因鮰鱼规格和个体免疫力等差异,鮰类肠败血症的临床症状不尽相同,表现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形式。急性型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病鱼停止摄食,游动缓慢,离群独游,或头朝上悬挂水中;患病鮰鱼体表出现褪色斑,腹部肿胀,眼球突出,  相似文献   

17.
<正> 该病主要发生在越冬池中,养殖密度过大,投饵过多,不及时清除残饵,换水量不足或长期不换水等,使池中亚硝酸盐浓度上升(达10—30毫克/升),引起缺氧死亡。 1、症状:病鱼血液呈棕色,肝脏带褐色。由于病鱼血液中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鱼体组织器官的氧气供应不足并引起摄食不良。 2、预防:越冬池要彻底清塘消毒,做到合理放养,计划投饲,及时捞除残饵,经常加注新水,按时测定池水的PH、亚硝酸浓度。 3、治疗:全池泼洒碳酸钙8-150ppm或生石灰15-20ppm。  相似文献   

18.
读者信箱     
<正> 江苏省靖江市夏乔华读者来函:“我养殖的黄鳝从进种至生病约3—8天,生病前,水深10—20cm,水温最高30℃,最低20℃。生病后,病鳝基本不吃食,浮于水草之上,喉部略大,嘴时张时合,有一部分口鼻出血、烂尾;再过3—5天.死亡数量加大,病鳝在水中打转,身体卷起,有时挺起身子不停地翻滚,用手轻触,这种反应更加剧烈;临近死亡时,个别病鳝脑部肿大,眼睛发白。上述病例在我地时有发生,其死亡率从30%—90%不等,严重地制约着我地黄鳝养殖业的发展,恳请贵刊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9.
<正> 金鱼烫尾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不太高;但是多次患此病的金鱼,往往会使尾鳍残缺变短,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对养殖户来说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严重时会使金鱼尾鳍腐烂,并发感染而死亡。 引起金鱼烫尾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饲养在浓绿水中的金鱼,在炎热的夏季  相似文献   

20.
<正> 该病主要发生在贮养和运输过程中。引发此病的原因是放养密度过大,换水不及时,致使鳝鱼分泌的粘液大量积聚.发酵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水温剧增的结果。 一、症状:底层的鳝鱼相互缠绕成团,表层的则驱体竖昂,头部露出水面。体表粘液脱落,头部肿胀。 二、预防:放养的密度要适当。夏季要及时换注新水或在池内种植部分水生植物,以降水温,及时清除池中残饵。长途运输中要注意及时换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