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今年1月25日,民航总局杨元元局长提出了建立“安全民航”和“和谐民航”的问题,指出建立“安全民航”、“和谐民航”是实现民航强国的基本保证。近一两年,部分旅客由于航班延误与民航的冲突越来越激烈,见诸报刊的此类报道也不少,严重影响了民航的声誉,也严重地影响了旅客的出行和民航的安全,成为民航健康发展的障碍。形势呼吁航空公司和民航有关单位、旅客和新闻媒体要积极共同打造“和谐民航”。  相似文献   

2.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民航的必然选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把民航发展仅仅理解为效益增长,并把民航生产效益看成衡量民航发展的惟一指标。事实证明,单纯的经济效益增长并不能解决民航业内许多严重问题。民航发展必须与社会进步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安全文化相协调。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构建和谐民航。随着民航改革的深入发展,民航发展观也发生了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3.
《民航政工》2006,(6):36-37
在“两级政府、三级监管”的民航-行政管理体制中,民航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监管办”)作为民航地区管理局的派出机构,代表民航地区管理局行使民航行政监督管理职能。随着民航行政监督管理职能的逐步下放,监管办的监督管理职能不断扩大,如何做好监管办纪检监察工作,对保证执法人员务实、清廉和公正、高效,促进民航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党组提出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任务。李家祥局长在会上所作的《中国民航人要为建设民航强国而奋斗》的重要讲话,更是具体勾勒出民航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在报告的最后部分,李局长重点提出:民航强国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关键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进科教创新体系建设。使民航从业人员的整体数量和业务素质适应民航增长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为建设民航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在中国民航大学原交通工程学院正式更名为机场学院的仪式上,李家祥局长题词:建设民航强国呼唤人才。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建设民航强国、实现民航强国的目标,离不开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撑。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服务是民航根本的宗旨,效益是民航不懈的追求,那么,稳定则是民航保证安全、搞好服务、创造效益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部署2002年全国民航团的工作,动员教育民航全体团员青年投身民航深化改革,推动和深化创建全国青年明号活动,3月9日-12日,全国民航团委在重庆召开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和民航乘务工种全国青年明号集体负责人经验交流会。民航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高宏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伟,民航总局政治部副主任李国平、总局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张增明及西南地区民航各大单位领导出席,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各航空公司、大机场、  相似文献   

7.
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大幕已拉开。如何营造上海民航在世博保障中有声有色的宣传声势,发挥和体现上海民航各运输保障单位各自的宣传作用和效应,成功、妥善、有效地引导和掌控舆论宣传,这是民航政府机关,也就是作为民航地区管理局——华东局,在世博保障舆论宣传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要充分认识民航世博保障面临的特点上海世博会对民航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如何把握特点,应对挑战,这是值得民航舆论宣传工作者深思熟虑的。那么民航世博保障会面临哪些新的特点呢?  相似文献   

8.
民航因经济社会需要而发展,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航事业的产出是航空运输服务,属于一次性消耗商品。但是,民航的发展历程却能够以物态的形式陈列于民航博物馆。民航博物馆是历史的记忆场所,也是社会公益性文化设施,博物馆在典藏、科研、社会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基本功能是:资政育人——爱祖国、爱民航的教育基地;留史存真——民航史料、文物的保管中心和收藏、展示中心;知古鉴今——民航史的研究中心。作为民航社会功能的延伸,民航博物馆应将科普、宣传、教育、观赏融于一体,发挥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吴官正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指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要按照党章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职责。民航空管部门纪委要贯彻落实这个要求,关键是要围绕加强民航空管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民航空管行业管理能力这个主题,认真研究民航空管体改后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新形势下民航空管党风建设工作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不断推进民航空管反腐倡廉理论的创新,特别是适应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新要求的理论创新,遵照党章赋予的职责和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实现建设现代化民航强国目标、为民航空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程方 《民航政工》2009,(5):35-36
安全是什么?太平顺利为“安”,无缺无憾为“全”。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是民航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民航发展的生命线,是民航的“第一生产力”。“安全第一”的方针是我国民航工作的长期指导方针。安全,既是一种希望、寄托、期盼、追求,更是一种制约、要求、标准、目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民航业的持续发展,民航物流供应链的复杂性和风险显著增加,这需要更加有效的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众所周知,民航物流规划系统的核心具有民航特点的物流优化运算,它将物流管理理念、计算机技术与民航业的特殊性相结合,实现辅助民航物流规划系统软件。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民航物流规划是生命力旺盛的一个应用领域,民航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将会有更加广阔的空间有待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民航运输专业是我国民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民航大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三亚航空旅游学院等民航院校共同构建了囊括:硕士、本科、高职各层次民航运输专业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民航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民航共青团组织必须积极适应新情况,全面提高青年职工的素质,使其成为民航改革、发展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4.
《民航政工》2004,(2):4-5
目前,民航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新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民航的党建工作体制也必将随之发生较大变化,如何建立适应民航管理体制变化后的党建工作体制,与时俱进,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是摆在民航各级党委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4月1日至2日,民航总局党委在京召开“民航党建工作座谈会”。会上,杨元元局长、高宏峰副局长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5.
王磊 《空运商务》2010,(16):12-12
在今年的全国民航工作会上,民航局党组提出了建设“民航强国”这一重大战略,全国民航人无不感到振奋。但什么才是民航强国,民航强国的标志是什么,李局长给出了精彩的论述。笔者仅就民航强国与国际化问题,提点粗浅的看法。笔者以为,民航强国之所以强,强就强在对全球航空业的影响力,强就强在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力。如果只是靠国内旅客和国内航线,无论运输量有多大,都不能称作民航强国。  相似文献   

16.
《民航政工》2010,(4):45-46
4月26日,2010年全国民航五一表彰电视电话会议现场,掌声雷动,气氛热烈。奋斗在民航行业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个人,齐聚一堂,庄严地接受民航局授予的崇高荣誉。当全国民航工会常务副主席黄丽辉宣读中国民航工会关于表彰2010年全国民航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工人先锋号的决定时,潘庆革再一次名列其中,他又站在民航系统最高荣誉面前。近两年来,潘庆革带领沈阳空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的道路上取得了骄人成绩,民航东北空管局党委、民航局空管局党委先后发出了向潘庆革同志学习的号召,潘庆革的事迹频频出现在民航各大新闻刊物上。《挑战洋设备垄断的空管科技尖兵》、《唯有国花分外香》、《国货当自强》等文章都讲述着潘庆革同志在致力于民航设备国产化的道路上,勇于奉献、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的先进事迹。一时间,民航空管系统内学习劳模、争做劳模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民航,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是民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民航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和谐民航,既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又是民航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员工当前的紧迫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民航政工》2005,(4):4-5
7月14日,民航总局党委在北京召开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进一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对民航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部署。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学院、首都机场集团公司、航空安全技术中心、民航报社出版社、民航总医院及民航培训中心等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各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负责人、总局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成员、民航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督导组全体成员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民航运输,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类发明之一,她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高端、大气、上档次”是公众对民航运输的印象,民航品牌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一轮民航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之后,深入学习领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研究和思考在新的民航管理体制下如何强化宏观调控、维护行业系统性和促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研究、思考如何建立、完善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民航行业管理普遍规律的行业监管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下面,联系西北民航的实际,就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西北民航事业的发展,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