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小坤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3):175-178,181
从理论上说,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应当遵循成本分担原则和教育补偿性原则;从现实来看,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所涉及的巨额成本和我国的财政状况使得传统的国家包揽式制度安排难以为继,因此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成为现实的必然选择。现代高等教育领域中,政府的责任是在讲求效率的基础上保障社会公平。然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完全的市场化,更不能流为政府转嫁负担的一种方式。政府的责任在于社会公平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檀辉 《黑河学刊》2012,(4):184-185
1997年,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了教育成本分担制度,这一制度缓解了日益紧张的高等教育财政和经费供求矛盾,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在实际运行中,随着教育成本的逐年递增,高职教育成本的社会分担问题日益突显。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实现高等教育公平需要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高等教育合同法律关系的确认,有利于教育者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树立并坚持平等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高校内部的教育公平;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纳入了政府、银行、高校、大学生及其家庭的收益与风险共担机制,体现了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处于转型期间的中国,在实行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面临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众多不公平现象。政府作为高等教育政策、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对促进高等教育公平,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方宜 《华东经济管理》2001,15(4):152-154
教育成本与教育收益属于同一范畴。高等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费用 实质上是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一国对教育的总投入 (包括政府和公民 取决于该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应考虑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二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缩小地区间教育质量差距具有显著影响。立足于我国当前时代背景,探讨区域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意义,分析新时代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公平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区域高等教育公平发展起点、过程、结果公平性不均衡现象,有层次地进行问题检视并剖析其中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经济、政策制度、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建议,能有效缓解区域间不平等态势,提高区域高等教育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公平与效率角度评析现有教育投资体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公平与效率角度对我国形成的教育财政投资为主的多元投资筹资体制及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评析。从公平角度看由于国家教育财政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短缺,教育投资不公和权利介入引起的一系列扭曲,从而导致的教育分化。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和高等教育的粗放型扩张影响了高等教育效率和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发展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地方教育的筹资体制等方面,提出政府可以采取的一些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人生最初的、最基础的享有公平的前提。人不可能选择出生,也没有权利和能力去选择人生最初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全靠以后的公平环境和制度去获取相对公平的发展,而政府的作用就在于创造这一最初的公平环境--义务教育。它不仅为人们提供最初的人伦、文化、科学知识,而且在人  相似文献   

9.
当前,教育不公平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问题。教育政策制定是国家引导和干预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政府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一种积极作为。围绕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教育政策的理念变革能更好体现人类对公平诉求与政府责任的内在统一性。为此,教育政策必须要在理念上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从“城市中心”转向“均衡发展”、从“市场产业化”转向“公共利益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的承载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及社会各方。政府是成本分担的主体,企业和个人构成成本分担的重要"双翼",从而提出了"一体两翼"的高职教育成本构成模式与分担机制。同时就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的优化配置,提出了加大政府的财政供给,调适个人的成本分担,强化企业的分担投入,大力开发民办高职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民众反映问题较多的一个领域。中国教育蓝皮书《2006年:中国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指出,八成公众不认可现行高校学费标准.最主要的原因是贫困家庭无法承受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近年来,家庭或个人与政府分担的比例如何确定一直是杜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家庭或个人分担的比例过高,不仅影响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而且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活.进而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赵燕 《黑河学刊》2010,(3):119-121
从教育公平的视域看待穷人教育问题。从教育公平的基本涵义入手,分析教育公平的理论,最终强调穷人教育在制度上要建立一个“亲近穷人的教育制度”。用教育的公平性来化解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关注穷人的教育问题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现阶段,由于目前我国教育制度的体制性缺陷,导致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不公平,并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改革和完善原有的教育体制框架,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才能保证教育机会公平在我国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李娜 《新西部(上)》2010,(2):165-165,16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的不断深入,在教育公平性上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主要是改革现行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完善贫困生资助制度和收费制度,加强对教育腐败与教育特权的监督,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5.
刘函初 《中国经贸》2010,(20):118-119
高中教育作为衔接九年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教育阶段,其收费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教育公平也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理想状态。本文主要探讨高中教育收费问题以及其给教育公平带来的影响,旨在为教育收费方面提供一定参考,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贾英 《理论观察》2008,(2):91-93
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着教育机会不公平、教育过程不公平和教育质量不公平等现象,主要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政策歧视、贫富差距、教育腐败等原因造成的,要通过制定政策、建立制度等措施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术界和理论部门都对高等教育产业化开展了大辩论,辩论的主题是如何看待少数人上不起大学的问题。而政府进行教育产业化改革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设定高等教育所必须达成的公共政策目标,即没有强调有利于社会和谐的高等教育公正和公平。当然导致大学学费迅速增长的因素十分复杂高等教育改革不会一蹴而就。这方面近年来政府做了很大努力,情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8.
"文革"10年,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和教育公平被破坏殆尽。1977年,高考的恢复让中国人重新拥有了通过相对公平的制度,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图书馆教育公平含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图书馆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从公民的平等权利和图书馆自身建设两方面,阐述了图书馆教育公平缺失的现状.通过探讨图书馆教育公平缺失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体现出图书馆教育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最后从图书馆制度建设、政府的财政支持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三方面,对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维护图书馆教育公平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杭州研究》2005,(3):29-32
构建和谐社会应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起点,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内容。教育公平包括两个方面,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权利平等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人权;而教育公平的核心则是“教育机会均等”,即入学机会均等,进入不同教育渠道的机会均等,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它更多是一种起点的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