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风险投资概述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是指“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EquityCapital)”。风险投资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一切具有高失败风险和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为建立和发展专门从事某种新思想或新技术生产的小型企业而持有一定的份额所形成的资本。我们通常所讲的风险投资,主要是指后者。(一)风险投资的特点风险投资具有与一般投资行为不同的四个显著特点:1.投资对象主要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高投入、高风险、高…  相似文献   

2.
王宁  孙昕 《新智慧》2004,(12B):16-17
MBO(管理层收购)是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式。由于我国经济不具备完全的市场经济性质,因此在我国运用MBO无疑与西方具有很多差异。本就国有企业实施MBO所涉及的财务问题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MBO(管理层融资收购)自2001年起在华夏大地勃兴,2003年开始形成一股热潮,到2004年备受争议。MBO到底是盛宴还是陷阱?本文从当前最著名的几位经济学家对MBO的看法的基础上理解MBO在国外是一种很好的融资并购方式,而为什么到了中国就一切都变味了呢?通过本文可以看到不是方法本身的问题,而是环境的不同带来的不同,那怎样的环境下MBO在中国也是有效的呢?  相似文献   

4.
新型并购手段经理层融资收购(ManagementBuy-outs,简称 MBO)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他产权交易手段收购本公司,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在MBO 中,企业管理人员借助杠杆收购手段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所有权和业务经营控制权,从而完成从单纯的企业管理人员到股东的转变,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挖掘和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MBO),即Management Buy-outs,又称为"管理者收购"或"经理层收购".MBO是"杠杆收购"(LBO,Leveraged Buy-outs)的一种.所谓"杠杆收购",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通过所融资本购买公司股票(股权)来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相应的控制权格局及资本结构的金融工具.而当杠杆收购的主体是本公司的管理层时,杠杆收购就演变成了管理层收购了.实际上,MBO就是指目标公司管理层采取杠杆收购的形式,通过大量举债融资,收购目标企业的股票,以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格局以及公司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6.
天使投资(angel investment)是自由投资者或非正式风险投资机构对原创项目构思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的一次性的前期投资。天使投资虽是风险投资的一种,但两者有着较大差别:天使投资是一种非组织化的创业投资形式,其资金来源大多是民间资本,而非专业的风险投资商:天使投资的门槛较低,有时即便是一个创业构思,只要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所谓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是指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盎资本。而经合组织科技政策委员会于1996年发表的题为《风险投资...  相似文献   

8.
MBO(Managem entBuyouts)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重要形式,20世纪70-80年代风靡欧美,90年代末引入我国企业改革实践,曾一度成为我国产权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MBO相关法规不健全,MBO动因背离了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改善经理激励等积极动因理论,管理层利益侵占成为当前我国MBO的重要动因,产生当前这种异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经理人市场的缺失和股权交易市场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9.
风险投资是投入到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风险投资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投入周期长,一般需要3~7年;二是这种投资不仅给企业提供资金,而且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三是风险投资一般不以实业投资为目的,不追求长期的资本收益。这些资金很少在一个项目上集中投资,这是由它的高风险决定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风险较高的资本运作方式,其成功的案例可谓是凤毛麟角。而导致众多MBO“夭折”的一个关键因素则是风险防范与化解不当。按照MBO的不同环节,MBO风险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收购环节的风险、融资环节的风险以及收购后整合环节的风险。按不同的控制主体来区分,又可以分别从内部、外部考虑MBO风险的控制。一、收购环节的风险防范与化解MBO是一种创新的制度安排,如果缺乏市场基础和监控机制,那么管理者和参与收购的其他机构很可能利用非市场的手段获取利益。单从我国实施MBO的企业所制定的股权转让价格来看,80%以上低于其最近的每股净资产,普遍采取折价转让。因此,在收购环节主要是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杜绝管理层自买自卖或者把企业作亏后再贱卖的可能。1.MBO方案制定权的分配。2003年12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MBO的实施方案必须由出资人组织制定,中介机构必须由出资人聘请,而管理层不能像此前那样自己聘请中介机构,对具体方案也没有发言权。此外,管理层必须回避整个收购过程的所有环节,若该企业在改制前几年经营业绩连续下滑,且是因管理...  相似文献   

11.
在一般含义上,MBO是通过改变产权结构,提高绩效的产权交易手段和资本运作方式进行的,转型国家MBO具有效率提高和财富转移的双重特征。企业家人力资本补偿使MBO具有在中国的特殊含义。智力资本出资是时代赋予MBO的新内涵。超产权论的MBO模型脱离了MBO的基本含义和它在中国的特殊含义。  相似文献   

12.
管理层收购(MBO)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一波三折,主要是因为MBO是一种重大的产权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在我国企业中推行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只有合理地防范这些风险,才能使MBO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我国实施MBO的风险分析MBO风险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内部风险来源于MBO自身的特性以及企业的内部机制;外部风险来源于MBO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外在因素。1.内部风险分析。(1)收购动机风险。MBO之所以对我国企业有着重要意义,原因在于通过MBO可以理顺企业的产权关系,剥离不良资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然而,MBO是通过充分博弈和股权变更,以新的权益集合体代替旧的权益集合体的一种利益制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企业管理者的机会主义倾向颇为严重,许多管理者收购企业的动机并非从企业利益出发,而是试图利用收购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来为自己谋利,以致实施MBO后非但没有使企业业绩得到应有的提高,反而严重损害了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产权风险。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产权状况相比,当前我国企业的产权关系不够明晰,管理层在收购过程中常常既代表买方又代表卖方,极易导致“内部人控制”。此外,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存在着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相似文献   

13.
在论述风险投资退出的重要性及我国风险投资公司对几种退出方式不同预期的基础上,详尽地分析了尽管创业权市场是最受风险投资机构青睐的退出方式,但在我国目前还暂不能实现;进而提出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达到风险资本退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风险投资的特点是阶段性投资,资本退出是投资者的首要目标.作为一个风险企业,它最后不一定能上市,但它的资本一定得想办法退出,结束这种阶段性投资.同时,风险投资属于一种杠杆性投资,以小搏大.所以,使资本增值后迅速退出是风险资本运营机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创业项目融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项目需要创业风险资本的支持。如何吸引风险投资是创业面临的难题。创业项目一般有四种形态,即创意、技术、产品和公司。每一种形态对风险投资具有不同的吸引力。创业应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认识自己的项目并对项目进行自我评估。目的是发现问题,加以改进。我国目前创业风险资本的来源渠道有五种,分别是政府基金、公司投资基金、金融机构基金、民间资本和国外战略投资人。创业应善于利用这些渠道筹集资金。当然接受了创业资金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还必须学会接受投资人的监控,规范经营,获取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目前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存在两大障碍:一是未能形成一种既符合风险投资规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投资治理结构或管理运作机制,二是缺乏风险投资资本退出的出口。而一个不适宜的、僵化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会给发展中的风险投资带来更为致命的后果。本文将探讨中国风险投资治理结构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比较境外风险投资的主要组织形式,分析其利弊,试图找到一条切合中国实际的风险投资治理结构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17.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高风险、高成长性、高预期回报的投融资方式,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资本市场公开上市是风险投资一种主要的退出方式,我国二板市场建立以后,必将会极大的推动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运作机制的集成性、综合性、多样性和互动性是一种广谱性特征,而并非风险投资运作机制所独有或其所突出的特征。作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风险投资的运作也自然存在着不同于其他资本形式的相对突出的机制,包括多头博弈机制、股权弹性机制、外部协同机制、价值变换的灵敏响应机制、要素资源连结和整合机制、市场多重筛选和过滤机制以及风险叠加与放大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创业投资     
《中国科技投资》2004,(5):13-13
2003年中国风险投资呈现十大特点由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香港)编撰的《2003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03年中国风险投资业呈现以下十个方面的特点:一,风险投资业务地域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和网络通讯行业仍是年度风险投资的热点;三,风险投资机构国有控股主导,企业和政府是管理资本的主要来源;四,风险投资的阶段分布集中于成长期;五,项目投资是风险投资业的主营业务;项目分红是行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六,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以股权转让为主,项目退出收益率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条件下发展安全市场化风险投资机制的条件尚不成熟,将实业资本引入风险投资领域,利用其优势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失为一种选择,本就实业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可行性及运作思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