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石曦 《中国保险》2006,(11):60-63
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均是人口大国,也是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瞩目。印度学术界爱把中国作为重要参照对象来研究印度经济,我国学术界对中印综合国力比较也情有独钟。本文对两国的银行保险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2.
《证券导刊》2012,(49):33-42
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着急剧的城镇化过程。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相比,中国过去的城镇化有三个独特之处。首先,城镇化发生在人口红利期,而不像其他国家的城镇化在人口红利出现之前已经基本完成;其次,  相似文献   

3.
旷新年 《中国税务》2009,(10):48-49
我们从小由教科书习惯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说法。当我们讨论大国崛起的时候,却忽视了一种日益临近的危机,那就是也许有一天,会沦落为小国寡民。近两百年来,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不断下降,从19世纪初的40%,下降到20世纪初的25%,现在不到20%,而近年每年出生人口更是不到全球的10%。如果继续下去,100年后中国将不到5亿人口,200年后将只有1亿左右的人口。2030年,印度就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在崛起的中国可能因为人口迅速老化而衰落。  相似文献   

4.
陈雨露 《金融博览》2012,(13):38-39
总体来看,此轮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调整给金砖国家的崛起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金砖国家以明显高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水平加速发展.其中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以近10%的经济增长速度雄踞世界之首.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也分别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存量和增量在世界经济中份额越来越高。根据高盛公司的预测,金砖国家将于2050年彻底改变全球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5.
由于亚洲经济的崛起,存在着21世纪是“亚洲世纪”的说法。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1990年-2005年间贡献了世界经济增长的28%,印度贡献了9%,但亚洲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近10亿人口)只贡献了7%,与拉丁美洲相当。  相似文献   

6.
李琳 《财政研究资料》2007,(2):F0003-F0004
一、印度的经济情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印度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印度加快了经济改革的步伐,进行了全面的经济结构调整、改变了以往以重512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开始以推动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全面成长为前提,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自1991年以来,印度经济长期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国民生产总值连年上升,2004会计年度,印度的国民经济增长率高达8.2%,达到了15年来的最高值,同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甚至超过了中国。  相似文献   

7.
印度经济同中国赛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金融》2004,(3):13-13
2004年初,印度中央统计组织公布最新统计,去年第三季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创记录的8.4%。这意味着印度全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或接近8%的水平,跻身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列。海外媒体评价,又一个经济强国正在亚洲崛起,“印度经济在同中国赛跑”。  相似文献   

8.
一、背景介绍 从某种意义上说,印度作为与中国相比肩的发展中大国,并以占GDP70%的高度发达的私营经济,发育了一百年的完善的金融体制、民主的政体、强大的服务业和知识产业而闻名于世。但与此同时,赤贫的人口、极高的文盲率,以及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也给印度的发展前景抹上了一层阴影。如果现有发达国家的低人口增长率和老龄化现象依旧持续下去,那么,在未来的15—20年中,必然有大量现今发达国家所从事的服务业和知识产业急需外包,而印度则以其诸多优势依然迈出了艰辛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了世界190个国家过去60年的面板数据及21世纪的预测数据,考查了人口年龄结构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总体上经常账户余额与人口抚养比的逆向关系得到支持。对应着各国人口结构的阶梯性变动,全球国际资本流动格局总体上呈现成年国家流向老年或少年国家的局面。从梯队来看,继上世纪中叶以来,第一梯队美国、欧洲,第二梯队日本、中国、东南亚,第三梯队中亚、南亚、西亚、非洲依次向世界输出资本。欧、美、澳、新等国家或地区在21世纪会持续输入资本,中国会在21世纪30年代、东南亚将在50年代开始由资本输出国转向资本输入国。给定世界和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变迁,未来世界国际资本流动格局需要更严肃的思考和应对。  相似文献   

10.
<正>印度总理辛格在印度99届科技大会上表示,对印度科技落后于中国感到担忧,并呼吁增加科学研究方面的经费。他说,过去的几十年来,印度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日益下降,印度已被中国等国家超越。时代在变化,事物也在改变,我们取得一些成就,但不应沾沾自喜,满足现状。  相似文献   

11.
秦丽  何乐  杨雪 《西南金融》2006,(12):37-39
本文讨论了中国和印度两国在利率市场化制度变迁中的异同点。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利率管制政策已经成为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发展的桎梏。中国和印度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间接近,国家规模、人口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但两国的改革速度和改革效应却有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两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制度变迁方面的对比,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报告     
《2013年人类发展报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伟《2013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已提前三年实现,主要是因为几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消除极端贫困方耐目文得的成功,巴西、中国和印度三国均最著降低了其贫困人口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都阳 《国际金融》2011,(10):3-5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快速的人口转型。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减贫,中国经济也由此摆脱了贫困陷阱,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然而,在向发达国家迈进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或正在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人口因素所推动的变化是其中重要的方面。由  相似文献   

14.
3月26日至27日,南非德班汇聚了五个重量级国家的元首。这五位元首领导下的国土占世界总面积超过四分之一,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一半。他们就是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非洲已成全球经济增长重要一"极".非洲的全球投资回报率最高,甚至要比投资中国、印度、越南等亚洲国家平均高出60%.《经济学家》杂志曾指出,2012年非洲的中产阶级家庭已达6000万个,2015年将达到1亿个.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三大经济体值得关注:南非、尼日利亚和安哥拉.2012年,南非虽然因为与欧洲的密切联系受到一定连累,但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的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了6.7%和10%.就整个地区来看,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还有十几个,如莫桑比克、赞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苏丹、卢旺达、乌干达、加纳、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加蓬、乍得、赤道几内亚、科特迪瓦、津巴布韦等.还有些国家一直保持着稳定发展,如博茨瓦纳、毛里求斯、摩洛哥等.2012年的《非洲进步报告》称,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有7个是非洲国家.  相似文献   

16.
邱昊颙 《上海保险》2012,(10):46-48,61
作为当今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发展中大国,印度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印度经济的二元化特征也非常突出。有着亚洲最大耕地面积的印度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产业。它担负着养活印度12亿人口和维持社会和经济稳定的重任。但是,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老龄化进程虽然开始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2000年已经基本赶超了欧美其他发达国家,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日本的老龄人口从7%增长到14%仅用了24年,除了中国老龄化速度与日本接近之外,欧美国家均需要40到100多年的时间。日本老龄化的第二个特点是老年人与子女同居率比例的下降。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统计资料显示,1980年,  相似文献   

18.
中印经济金融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度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与中国并称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根据2004年摩根斯坦利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如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2003年中印GDP总量之和占全球GDP的18%,两国GDP增长占全球的32%,而在1990年上述数字分别只有10%和13%。印度经济对全球经济影响不断增大,而其国情又与中国比较相似,因此,将两国的经济金融进行比较,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经济金融质量,并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十分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的重大战略问题。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6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支持粮食生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激发了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河南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重要省份之一。近年来在发展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中华儿女自古都有龙的传人一说,而印度则以象文明。中国和印度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渊源,正面临着相同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两国应正视问题,在相互竞争中加强合作,不断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