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VaR(Value at Risk)模型基础上,融入了内生流动性风险和外生流动性风险,建立了一个较新的综合度量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LaVaRen(liquidity adjusted VaR endogenous)模型。最后利用一个中等规模的开放式基金投资组合进行实证研究。对于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开放式基金,考虑内生流动性风险的综合风险度量模型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汪洋  田晓东 《现代财经》2003,23(10):24-27,47
国有股形成的特殊背景和必须减持的市场要求,决定了我国股票市场大盘在国有股减持信息公告后,以熊市波浪状运行的态势。唯有国有股以协议方式向非国有单位、企业等机构投资者出售,分段交易操作,分散风险;同时,沪、深二市大盘在普通投资者“淡市心理”抛售股票的影响下,使市盈率降至“国有股以市价减持”的市场可接受程度(价格);以“两头靠拢”的方式,实现议价和市价减持两者趋于一致,使国有股减持被市场所接受,我国股票市场就可以解决非流通股本这一顽疾而进入以市场运营机制运行的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3.
过度自信、流动性和资产定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在一个多阶段金融市场中是如何影响均衡价格和投资者要求的期望收益的.结论表明,由于投资者过度自信,容易低估风险,从而在一段时期内会使得价格急剧上升.投资者人数实际上是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一个表征,我们的结论表明,由于过度自信的投资者的存在,他们实际上充当了流动性提供者的角色,从而使得一段时期内即使对理性投资者来说,依然导致了风险的暂时降低,他们也会接受比较高的资产价格,要求相对比较低的期望收益.  相似文献   

4.
过度自信、有限参与和资产价格泡沫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当存在模型不确定性且有限市场参与内生时,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和理性投资者参与股票市场的程度有着不同的行为模式。本文给出的模型分析了两种投资者在不同情况下对股票市场的参与情况,借此解释有限市场参与、超额进入和资产定价之间的关系。模型在流动性溢价、投资者结构和风险溢价的关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实证含义。模型表明,理性投资者有更大的投资区域,但是非理性投资者在其投资区域内更为激进。进而,在不同情形下,模型给出了资产均衡价格与投资者结构之间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投资者结构失衡与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的制度缺陷不但造成开放式基金运作市场环境缺失,而且造成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结构失衡,其结果使得开放式基金在经济转型时期蕴藏了更高的流动性风险。主要分析现阶段证券市场有关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战略造成的市场机构投资者结构失衡,从而引发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制度性根源。  相似文献   

6.
由于股权投资基金的高风险、缺乏流动性及低透明度,加之其豁免监管的特性,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者必须具有能够承担高风险并且能够在豁免监管条件下实现自我保护.在股权投资市场引入合格投资者制度,根据投资者的经验、能力和资金状况,区分可以进入股权投资市场的合格投资者的类别和数量,使得产品与投资者素质、资本与风险相匹配,从而实现促进股权投资市场发展与强化投资者保护的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7.
根据Pagano(1989)的理论预测,中国股市应该具有很高的流动性,然而,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资本市场流动性不足,我们称这一矛盾现象为中国"流动性之谜"。本文通过探索投资者最优搜寻行为与有限参与的内在联系,建立基于流动性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解释这一现象。模型表明,中国资本市场以中小散户投资者为主要参与者这一特征可以解释这一问题。同时,这一模型还为"股权溢价之谜"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杨默  黄峰 《当代经济科学》2012,(3):112-118,128
本文在经流动性风险调整的资产定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四个工具变量,构建了一个检验模型,于时间序列上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的股市流动性单位风险溢价于时间序列上存在显著的时变性。从而证实了投资者之内生流动性风险对股票收益率之影响效应,进而揭示了一个货币供给量影响股市的一个作用机制,即股票价格的涨跌由于流动性水平的不同和由前者导致的流动性风险溢价要求的不同而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个具有吸收态的状态转化模型表明国有股减持政策诱使股市状态转向所谓的“流动性黑洞”;同时,在股市行情大跌时追逐流动性的假说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因而股市大跌是整个市场的宏观现象。在这些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一个微观市场结构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国有股减持之谜”:它并非是一场简单的由消息所引发的股市行情大跌,其根源在于中国股市的功能缺陷,这进一步支持了我们先前关于“中国股票市场达不到弱式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比较当前各种国有股减持方案,国有股全流通再逐步减持的思路对一次性解决国有股与法人股的流动性问题,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最为切实可行的.但这一方法尚为妥善解决的问题就是国有股应按照什么样的价格和流通股并轨,几次国有股减持的试点最终都因定价的不合理以失败告终,目前以净资产为基础的国有股定价方式存在很大弊端,至此,我们提出国有股流通与减持定价的具体方案,主要运用市盈率定价的方法,目的是使市场具备投资价值,同时通过增配股份对原流通股东的补偿确保建立一个利益均衡机制,最终实现国有股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市场供求形成的价格进行减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需求,结合对15家机构投资者的调研,通过实证数据发现:我国股市的流动性水平高于美国NYSE等世界其他主要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一般对国内股市整体流动性水平比较满意。但是我国股市流动性波动率高,并且和市场回报率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当前我国股市主要的流动性问题不是流动性水平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而是流动性风险过高并难以和价格风险相分散。  相似文献   

12.
流动性风险是开放式基金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本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流动性指标来度量流动性的大小,进而建立模型得到了流动性风险值.经检验,开放式基金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反馈效应,需要采取措施对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3.
汪勇祥  吴卫星 《经济学》2004,3(B10):27-40
根据Pagano(1989)的理论预测,中国股市应该具有很高的流动性。然而,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资本市场流动性不足,我们称这一矛盾现象为中国“流动性之谜”。本文通过探索投资者最优搜寻行为与有限参与的内在联系。建立基于流动性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解释这一现象。模型表明,中国资本市场以中小散户投资者为主要参与者这一特征可以解释这一问题。同时,这一模型还为“股权溢价之谜”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陈灯塔  周颖刚 《经济学》2006,5(2):379-402
一个具有吸收态的状态转化模型表明国有股减持政策诱使股市状态转向所谓的“流动性黑洞”;同时,在股市行情大跌时追逐流动性的假说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因而股市大跌是整个市场的宏观现象。在这些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一个微观市场结构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国有股减持之谜”:它并非是一场简单的由消息所引发的股市行情大跌。其根源在于中国股市的功能缺陷,这进一步支持了我们先前关于“中国股票市场达不到弱式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蔡彦 《经济论坛》2006,(6):119-120
流动性风险作为可交易证券除了价格风险以外的另一项重要的风险,与市场风险一样都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因此与投资于价格风险比较大的股票能够获得市场风险溢价一样,投资于流动性风险比较大的股票也应该获得相应的流动性风险溢价,以对愿意承担高风险的投资者进行补偿并吸引高风险投资者的参与。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市场流动性问题已经逐步演变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也成为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核心问题。流动性风险日益成为证券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研究证券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如何正确地进行度量,设计符合…  相似文献   

16.
孔小伟 《产经评论》2012,(3):142-150
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性特征明显,需要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以稀释风险。本文考察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现象,结合高频分笔数据来研究公司股价被"拆低"以后,这类公司股票是否在流动性方面有所变化?结果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公司股价"拆低"使得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得到显著提升;而那些未发生股价"拆低"的配对样本在事件前后,流动性未发生明显差异。最后,通过回归发现流动性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一些短期指标所解释,但是显著的截距项说明分拆依然会带来流动性的明显提升。流动性提升将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基础,提升其企业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7.
投资者过度自信对企业信息披露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假设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心理且过度自信程度和信息精度成向关系,在假设上建立市场均衡模型,得出资本成本与信息精度的关系。该关系表明,不论自信程度和信息精度的具体关系如何,和投资者理性相比,投资者过度自信抑制了信息披露。究其原因在于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会高估信息的精度从而低估风险,这使得他们要求较低的风险补偿,而企业信息披露过多会降低投资者的自信程度,从而增加资本成本。由此本文给出企业不完全披露信息的一个新的解释——投资者过度自信抑制了企业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8.
国有股减持的目标是形成“蜜月效应” ,但由于国有股减持定价存在框定偏差、减持目标有冲突、投资者心理预期被忽视 ,结果却引发股市暴跌 ,形成“离婚效应”。改进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措施包括完善市场制度、明确减持主体、让利于投资者、稳定投资者预期等。  相似文献   

19.
孔小伟 《经济前沿》2012,3(3):142-150
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性特征明显,需要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以稀释风险。本文考察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现象,结合高频分笔数据来研究公司股价被“拆低”以后,这类公司股票是否在流动性方面有所变化?结果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公司股价“拆低”使得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得到显著提升;而那些未发生股价“拆低”的配对样本在事件前后,流动性未发生明显差异。最后,通过回归发现流动性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一些短期指标所解释,但是显著的截距项说明分拆依然会带来流动性的明显提升。流动性提升将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基础,提升其企业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个股流动性变化与市场总体流动性变化的敏感程度是个股系统流动性风险。基于中国股市1994-2007年的日间交易数据,运用套利定价模型来检验个股系统流动性风险与其预期回报之间的关系后,发现中国个股系统流动性风险与预期回报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且这种负相关关系主要表现在市场总体流动性水平较低时以及规模较大的证券上。这一发现明显有悖于个股系统流动性风险应该获得风险溢价的标准金融模型推断,且支持了中国股市存在非流动性的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