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对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并未做出强制性的披露要求.而2008年、2009年均有部分上市公司自愿彼露了该报告.文章在对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2008年、2009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作为样本,研究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与未披露该报告的两类公司在内部控制质量上的不同,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建立并运行了更有效的内部控制,其内部控制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评估报告定义为内部控制强制披露规定,将存在"因财务违规被监管机构处罚"和"发生财务重述"但未在违规年度或财务重述事项发生年度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为未如实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研究了强制披露规定下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情况.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未如实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超过一半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公司未如实披露其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文章还研究了披露或未如实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并提出由监管机构对公司和审计师检查进行治理,促使公司如实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会计稳健性产生的根源和过程两方面分析了内部控制质量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我们以2007-2010年深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Ball和Shivakumar应计/现金流模型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公司具有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受到限制,对预期经济损失“坏消息”及时识别和确认力度增加,会计稳健性增强;后续期间,相对内部控制质量没有变化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提高的公司具有更高的会计稳健性,反之内部控制质量下降的公司则具有更低的会计稳健性,并且这一结论不受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2011年沪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报告及相关数据对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监事会规模,公司成立年份和成长性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显著正相关;而控制权性质,审计费用,企业兼并重组,风险水平以及董事长、总经理兼任情况与其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以及公司成立年份,兼并重组情况,成长性与风险水平等企业发展情况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07—2009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描述性分析,文章发现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治理、会计信息质量都显著好于未披露公司,表明了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联合召开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本文通过对A公司现有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公司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我国2016—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A股上市公司而言,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后,融资约束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的部分作用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的,即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可缓解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从而提高企业绩效,换言之,融资约束是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发生作用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8.
叶承辉 《财会通讯》2021,(18):65-70
文章以2014—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内部控制与企业资金期限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显著降低了资金期限错配的程度,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公司更倾向于不发生期限错配的行为;并且还发现内部控制对资金期限配置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在不发生期限错配的前提下,内部控制又提升了长期投资效率.在运用工具变量法与Heckman两步法控制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主要通过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防范经营风险的机制来降低资金期限错配程度,支持了资金期限错配的"风险观".  相似文献   

9.
<正>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当前还有部分公司存在着缺少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形成内部控制环境,以及缺乏规范的经营行为等问题,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就可有效提升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以及管理效果,为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分析内部控制现状和对策十分必要。本文将针对A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进行探析,希望能给其他公司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以我国2008—2013年度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研究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考察公司高管权力配置结构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不同产权性质下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高管权力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完善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高管权力过于集中会削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抑制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作用;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存在显著的提升作用,但在高集权的情况下,无论是国有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均不能对公司价值起到显著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现行内部控制评价与披露制度框架,以2009~ 2010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应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降低应计质量,其中,较难审计的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应计质量的负影响更大.此研究为中国现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披露制度在经济现实中的良好适用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建议中国政府监管部门在坚持以内部控制缺陷为核心指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披露的同时,应通过强化和规范公司层面内控缺陷的披露以及建立“信号联动机制”来进一步改进企业内控缺陷的披露.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立足于"公司内部治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框架是公司内部治理的管理监控系统"这一基点,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和现状的剖析,深入分析公司内部治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公司内部治理质量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从而为公司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良性互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企业在实践中加强内部控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关系密切.公司治理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上市公司的舞弊事件越来越多,都与内部控制的失效有关。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主板的A股——广东省上市公司2008~2011年的年度报告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内部控制信息透明度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内部控制信息透明度越高的公司其绩效也就越好,反之相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在美国上市的A公司为例,介绍了A公司为满足美国资本市场监管要求,选用COSO内控框架进行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并积极执行的情况,引申思考了中国企业在经历要我做到我要做并必然走向做我要的内部控制建设中值得注意的六大问题,提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从设计合理到执行有效飞跃过程中要解决的七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15-2019年A股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数据,结合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医药行业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内控控制效果越好的上市公司,其企业价值越大.同时,企业价值与公司规模、总资产收益率以及控股股东性质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企业财务功能正常运作的制度保障.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公司治理与内部财务控制的关系出发,阐述了内部财务控制的基本内容,并论述了基于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09年辽宁省沪深两市45家A股主板公司的年报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辽宁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参差不齐,质量差强人意,其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评价依据缺乏统一性、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不力以及上市公司的态度不积极等。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内部控制评价是优化内部控制自我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内部控制评价的最终体现。文章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截至2013年4月30日在巨潮资讯网公布的A股上市公司2012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效性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公司盈利能力、公司规模、董事会规模、管理层持股比例、监事会规模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效性水平呈正相关,而公司财务风险水平、上市年数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效性水平呈负相关性,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效性水平高于非标准审计意见公司。因此,企业在提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有效性水平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效性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7~2009年沪深两市的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角度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发现定期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并未改善盈余质量。无论是在受到管制的强制披露阶段或者自愿披露阶段,还是仅出具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或者引入独立第三方另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行为都没有随着盈余质量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