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威  盛继明 《金融论坛》2021,26(9):6-14,48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与制造业缺乏深度融合,未能形成良性循环,呈现出多重失衡特征,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金融供给配置结构失衡、金融供给期限结构失衡、金融供给方式结构失衡、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失衡、金融供给阶段结构失衡和金融供给政策衔接失衡.进入新发展阶段,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和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意愿和能力,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保障政策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三种类型的"产销失衡"正成为困扰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影响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解决这三类"产销失衡"的对策在于优化外部环境,调整内部结构,清除路径障碍,提升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投资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对外投资结构失衡、投资区位失衡、投资主体失衡及投资领域失衡的四维失衡现象,研究表明,金融抑制是中国对外投资失衡的主要原因。为了促进中国对外投资的均衡发展,应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审慎推进资本项目改革,从而不断放松金融抑制,提高金融发展水平,进而促进中国对外投资的均衡、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专科层次的会计专业普遍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包括课程结构失衡、师资结构失衡,导致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教学效果差,极大地削弱了专科会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探索符合学校和企业实际的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金融博览》2009,(1):11-11
把“保增长”作为2009年调控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必须的,因为一旦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就会出现就业、结构性失衡等问题,后果相当严重。但如果仅仅以短期的“保增长”为单一政策追求目标,那么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不仅如此,过度关注经济增长速度会强化政策的路径依赖习惯,最终可能加剧深层次经济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金融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从总量与结构两个维度深入分析我国经济金融化演进趋势,认为总量方面金融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持续提升,结构方面货币类与非货币类金融资产结构失衡、债权与股权融资结构失衡是当前我国杠杆率高企、债务风险积聚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阐述金融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效应,提出通过拓展股权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机构体系抗风险能力,深化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实现向合理金融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金融业总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与失衡。本文认为,我国金融业存在八个方面的结构性失衡,要不断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地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地改善和优化金融供给,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稳定经济增长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而农村金融又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面对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和内部结构的不断变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推进,持续改变着农村金融的内部结构,农村金融供给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供给格局的“二元结构”和金融资源投放的相对失衡方面,农村金融供给侧的发展难点还体现在农村金融市场建设、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科技应用等方面。在新形势下,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采取综合性的改革措施,调整供给格局的主体分布和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依托金融科技手段和市场循环逻辑组织生态运转,围绕主体活动和资源特色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从而推动农村金融供给侧的格局调整和生态优化。同时,还要在农村金融的组织引导下,促进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水平提升,通过产业链和供应链拓展农村经济的利益联结关系与方式,并借助数字技术的赋能,在数字化层面实现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市场化连接。  相似文献   

9.
谢太峰 《征信》2016,(9):1-10
对于我国近两年来的宏观经济形势,学术界存在不同的判断.我认为中国当前不存在通货紧缩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不是总量、规模和速度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货币政策主要侧重于总量调控,总量调控工具解决不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要想保持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各种结构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业率呈下降的趋势,就业结构性失衡现象严重,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就业观亟待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