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1994年《预算法》限制了中国地方政府凭借自身信用发行政府债券的能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融资平台的方式发行了大量城投债券。虽然城投债被普遍认为是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但隐性担保主体认定尚未有共识。本文通过加总地方政府下属融资平台有息债务总额的方法,构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指标,并通过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对城投债一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市场对城投债隐性担保责任主体的认定。研究发现,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高的地方城投债信用利差偏高,并且这种影响随政策以及宏观形势而变化。自滇公路违约函事件后,投资者在城投债定价中开始普遍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的信息;而在43号文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措施后,省级政府的隐性债务负担率开始成为城投债定价的重要影响因素。这说明投资者认可的地方隐性担保的责任主体是随时间变动的。 相似文献
2.
隐性债务是新预算法实施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关于地方政府行为的模型,探讨债务限额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研究发现,为规避债务限额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增加,而增强财政透明度和审计力度有助于约束政府的预算外活动。本文还发现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两种不同的预算外融资方式的影响存在差异。利用2012-2017年间全国地级市层面的计量分析支持上述推论。 相似文献
3.
4.
地方隐形债务风险指的是由于地方政府未按规定在限额范围内进行举债,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来偿还债务以及提供违法担保的债务而引发的债务风险危机。本文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产生背景,然后简要论述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类别,最后结合地方政府的债务实际提出有效遏止增量隐性债务、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的风险防控策略,希望能为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2008年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显性和隐性债务,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也开始在一些地区显现,由于其潜在的风险很大,如不积极防范和化解,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总体情况、形成原因和融资渠道,并以辽宁为例着重分析了我国地方债务风险呈现的主要特征,最后提出合理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止风险累积演化为系统性风险,推动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财税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必须在厘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基于公共风险视角溯清隐性债务产生的动因及其演化机理,揭示政府、市场和公民个人之间跨部门风险传播并最终汇聚形成隐性债务的风险逻辑.隐性债务主要来自于私人部门风险公共化后产生的公共财政支出责任和政府部门风险私人化后的再次回流,其实质是公共风险引致的非法定的政府潜在支出义务.据此可以进一步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大类,以消除隐性债务理解上的歧义且能更好地发挥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当前我国财政的重要任务。为探究资产评估机构助力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的可行途径,中评协调研组采用了实地调研、专家采访、案例分析等调研方式,归纳了当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的主要模式,分析了鄂尔多斯、楚雄市两地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案例的成功经验,提炼了资产评估行业服务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的优势与不足,并最终从“化存量”和“控增量”两个角度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梳理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史和三种分类方法,总结当前地方政府债务普遍存在的四类问题,即债务总量高、金额大;隐性债务增速快、隐患多;风险预警指标不全面;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等.在此基础上,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完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7年至2019年29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社会信用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我们发现:(1)社会信用下滑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提高和融资成本上升。(2)社会信用通过影响市场金融资源供给和政府债务需求进而影响隐性债务规模与融资成本,但上述机制在有无“刚兑信仰”情境下存在差异。(3)对比新《预算法》和“43号文”出台前后社会信用对隐性债务影响的异质性发现,债务管制显著提高了融资平台的市场化程度。虽然政策前期金融市场更多呈现出一种观望态度,但违约事件打破了金融市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刚兑信仰”,隐性债务发行受到的市场约束力度显著增强。本文对更好地认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理解当前债务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未来如何通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视角界定地方隐性债务的内涵与核算边界,采用核算法分别测度2007—2018年狭义地方隐性债务和广义地方隐性债务的规模,结果发现其量巨大且年增速分别为4.44%和5.66%;在样本期内,狭义地方隐性债务呈现平缓上升的特征,广义地方隐性债务则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增长趋势。对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及成因进行量化分析发现,政策性补贴是狭义地方隐性债务的重点构成部分,PPP和狭义隐性债务是广义地方隐性债务较大的主要内部原因,而公益项目投资力度、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则是诱发变相举债的重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2011年,"欧猪五国"和美国主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日本、法国等国也都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负债率高企呈现全球化趋势。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末,除了澳大利亚、丹麦、瑞典和芬兰等少数国家外,其他发达国家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都超过了60%这一公认的警戒线。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债务出路问题再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一段时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急剧膨胀,其隐藏的风险再次引起了决策层和全社会的关注。本篇文章中,作者将就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种类、隐藏的风险、债务成因及其出路进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一个3-1-2的MIMIC模型对我国地方隐性债务进行规模测度,结果发现:显性债务约束力度是我国出现地方隐性债务的主要成因,也是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化解的主要突破口;2003—2018年我国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呈现出明显的双倒"U"型特征,在2007年和2015年左右分别达到历史高位,2016年开始出现趋势性下降;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我国隐性债务风险得到较好的管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从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债务安全性指标、资产负债表视角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可持续性现状进行了静态分析,其次从跨期预算约束角度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进行了动态评估,最后根据地方政府债务性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化解和处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理论及实践方面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其次,在与美国和日本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比较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