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资本市场的趋势来看,愈来愈多的上市公司选择零杠杆政策,零杠杆现象似乎成为一种愈加普遍的资本市场走向,这也引发了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更愿意去选择零杠杆政策,本文以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主要从研究现金流的角度去分析企业为什么选择零杠杆政策。在目前经济增长放缓、政府也强调在稳定的同时结构化去杠杆的背景下,企业选择零杠杆政策来调整本企业的资本结构也是顺应时代、降低财务风险的合理举措,本文的研究也对于有意向选择零杠杆政策的企业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营业活动重分类的视角,以2006~2015年十年房地产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38.59%的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样本出现了资本的绝对错配情况,资本错配较为严重.房地产业资本配置受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双重作用,应坚持对外部环境做细致分析,着力构建资本效率分析体系,完善激励制度,潜心专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3.
将去杠杆政策的推出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8年样本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研究了去杠杆政策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去杠杆政策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绩效提升;国有产权、企业规模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均能够显著正向调节去杠杆的政策效应,去杠杆政策对大规模国有企业、大规模民营企业、小规模国有企业、小规模民营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依次递减;进一步研究发现,去杠杆政策可以通过降低企业财务费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代理成本等途径提高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4.
将微观企业层面的数字化转型速度与宏观政策层面的“降成本”和“去杠杆”任务相结合,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速度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速度能够有效抑制代理风险、信息风险及声誉风险,从而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有助于实现“降成本”的目标。对于非成熟期、供应链集成与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速度的“降成本”作用更明显。基于数字化转型速度优化的研究发现,一方面,相较于数字化转型匀速与减速,数字化转型加速显著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数字化转型减速提升债务融资成本的原因在于数字化转型的边际递减效应而非管理层自利行为;另一方面,反映外部数字化发展水平的“宽带中国”政策与内部数字化转型速度在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方面具有“互补”效应。基于“去杠杆”视角的债务结构优化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速度能够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风险结构及资本结构,从而实现“去杠杆”目标,其中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去杠杆”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09—2019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资本效率信息扭曲如何影响微观实体资本错配.研究发现:资本效率信息扭曲与资本错配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资本效率信息扭曲程度越大,企业资本错配越严重;资本效率信息扭曲会通过误导股东投资决策、银行信贷决策以及管理层资本配置决策进而作用于企业资本配置,即各方信息使用者决策在信息扭曲与资本错配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通过从资本效率信息扭曲的视角探究我国微观实体资本错配的形成机理,为缓解微观实体资本错配现状、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经营杠杆,亦称营业杠杆或营运杠杆,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营业成本中固定成本的利用程度。若对固定成本利用得好,则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营杠杆利益;反之,若企业对固定成本利用得不好,则会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利用经营杠  相似文献   

7.
不论是“减债”,还是“增权”,去杠杆政策都会提高股权集中度,这有助于实际控制人克服“搭便车”行为,抑制管理层的卸责行为,所以去杠杆政策可能会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对此,基于2014—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去杠杆政策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去杠杆政策能显著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尤其是对于非国有企业和在主板上市的企业而言,政策效应尤为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股权集中度在政策效应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企业应在去杠杆进程中顺势而为,适度集中公司股权,借此降低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8.
处置好企业杠杆问题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本要求,以2015—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研究“去杠杆”背景下杠杆操纵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以及内外部监督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杠杆操纵与企业财务风险正相关,即杠杆操纵程度越大,企业财务风险越高;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内部监督的内部控制与股东监督、外部监督的分析师关注与外部审计均可以发挥治理效应,有效抑制杠杆操纵,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过度负债企业与中西部地区企业进行杠杆操纵更易推高财务风险。研究结论对拓展杠杆操纵经济后果,构建有效的杠杆操纵治理机制,进而落实“去杠杆”政策、化解企业财务风险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将成本概念扩展为财务资本成本和人力资本成本的背景下,构建了基于每股税后盈余(EPS)和薪息税前利润(EBSIT)以及基于经济增加值(EVA)和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的财务资本杠杆系数和人力资本杠杆系数,发展和完善了财务杠杆效应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要素配置的动态性和路径选择性构建模型,测算无劳动力、资本错配下的收入差距,并且实证研究要素错配对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实际状态相比,无要素错配状态下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小,意味着要素错配恶化了地区间收入差距;要素错配加剧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如2016年由于要素错配的存在,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阻碍效应提高20.5%,且整体上引起经济增长缺口达到4.6%;较高的收入差距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均消费均有显著的阻碍作用,而要素错配又加剧这种阻碍效应,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债务期限结构错配是我国许多高速扩张企业出现流动性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现有商业银行信贷期限结构错配和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的金融背景约束下,我国企业很难通过增加长期债务的方式来改变债务期限与资产期限错配的问题,唯有通过降低财务杠杆的方法来降低流动性风险。在现有金融市场条件下,企业现实的选择是债务期限结构错配和低财务杠杆,不能采用高财务杠杆方式来实现企业的高速增长,否则很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所有权异质性引入企业投融资决策模型,并借助融资成本、国有企业的挤出效应和杠杆-收益错配三组概念将货币政策、企业融资决策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融合在一个分析框架之下,得出货币政策对企业资产负债率,进而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可能存在非线性影响的基本推论。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货币政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决策、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限效应,但无论货币政策宽松与否,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始终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持续攀升的主要推动力。由此,本文认为“去杠杆”相关政策应警惕所有权异质性带来的扭曲效应,其核心或着力点应当放在国有企业一端;而货币政策则应保持适当宽松,以“宽货币、紧信用”缓解国有企业对非国有企业的挤出效应,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蓄能。  相似文献   

13.
在"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下,去杠杆是供给侧改革在微观层面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去杠杆的过程中,企业会面临资产配置优化与资本结构选择的矛盾。本文查阅并整理了近十年国内外有关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关系的相关文献,由于不同会计学者的研究方向和选择样本不同,所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分歧。但大部分的学者认为资产专用性能够反映资本结构。企业应当处理好资产专用化与去杠杆的关系,选择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择2008—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碳绩效在资本成本控制中发挥的作用与效应,并进一步将内部治理引入两者关系研究中.经过研究发现:碳绩效与企业资本成本之间显著负相关;内部治理能显著抑制企业的资本成本;内部控制显著增强碳绩效与企业资本成本之间的相关性.本文研究可以为节能减排环境下企业资本成本有效控制提供借鉴与参考,也能为企业碳绩效水平提升提供一定助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背景,以2007—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企业去杠杆策略的度量指标,实证检验企业去杠杆策略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增权”策略,采用“减债”策略去杠杆的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增加,审计质量提高。进一步分析显示:上述现象在企业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的情形下加强;在市场化程度越高以及分析师关注度越高的情形下得到缓解;企业的去杠杆策略通过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息披露风险三条途径影响审计质量。最后,进行敏感性测试和内生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稳健。研究为推动政府部门化解企业高杠杆率、审计师警惕“减债”策略去杠杆企业的审计风险、企业管理者制定去杠杆策略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与内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显著抑制企业的杠杆操纵行为。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发展通过发挥资源效应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发挥信息效应提升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发挥治理效应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抑制企业的杠杆操纵。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期、分析师关注较少和内部控制质量较低时,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发展金融科技、防范企业杠杆操纵风险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企业杠杆操纵会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及宏观金融系统稳定,如何治理杠杆操纵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2012~2021年A股非金融企业数据为样本,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作用路径、异质性特征以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抑制企业杠杆操纵,在替换变量、控制内生性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优化内部治理环境以及缓解融资困境的方式抑制企业杠杆操纵;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通过表外负债操纵杠杆、资金技术密集型、低市场化进程以及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样本组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具有穿透性,其对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有助于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并提高未来市场价值。相关结论为抑制企业杠杆操纵、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市场经济环境和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生存和发展依附于企业资本结构的好坏,负债经营已成为必走之路。本文以研究如何利用财务杠杆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为目的进行探讨。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有关财务杠杆和资本结构的研究成果;然后在对财务杠杆和资本结构概述的基础上,进行了财务杠杆对企业收益影响分析,得出资本结构决定着财务杠杆所发挥作用度的大小的结论;其次通过蒙牛集团的案例对财务杠杆进行计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和比例关系,决定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决定企业的价值和风险水平,并影响公司的绩效.商业银行作为特殊性企业,资本结构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资本结构的特点,对于资本结构与银行绩效关系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二者的内在联系,也可以为商业银行确立资本结构决策和投融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从而实现银行绩效最大化.本文以14家已经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首先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和绩效现状出发,重点分析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和经营绩效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银行资本结构和绩效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接着,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改善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提高经营绩效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露 《当代会计》2021,(15):22-24
文章以2009~2015年制造业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超额委派董事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超额委派董事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投入,降低了中小股东对其的制衡水平,阻碍了技术的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低的企业以及审计质量低的企业中,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基于此,文章对公司治理及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发展,以期能够为资本市场监管及创新政策的制定以及企业研发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