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一  崔建周 《旅游导刊》2024,(1):82-103
声景观对遗产地、生态环境、公共游憩空间均有重要作用,运河文化带是涉及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游憩利用的多重复合空间,因此研究运河文化带的声景观实属必要。本文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案例进行问卷调查,探索人们对于运河声景观的偏好模式,并结合P-F模型分析,提出声景质量改善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于运河声景观的偏好呈现出特殊模式,最喜爱运河特征声,其次是运河生活声,最厌恶扰民声;对体现运河文化、具体河段地方特色的特征性声音的偏好程度高于对非特征性声音的偏好;对反映历史怀旧声音的偏好程度高于对反映当下生活声音的偏好;特殊偏好模式的形成源于人们对情感需求的满足和对运河记忆的建构;年龄、是否当地居民、游览频率也会对运河声景观的偏好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因此,相关管理者应深挖和再现运河特征声,改善运河生活声,并对具体声音元素进行正向或负向设计。  相似文献   

2.
运河沿岸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对运河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39个运河沿岸城市的旅游者网络游记中提取流动信息构建旅游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和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分析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不同因素对运河沿岸城市旅游流网络的共同影响。通过探究运河沿岸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的深层影响机理,发现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旅游吸引力导致长三角地区运河沿岸城市旅游流频数分布呈现差异性;(2)旅游流集散能力受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可达性、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共同影响;(3)核心中转城市的非替代性主要源于城市高可达性;(4)经济发展水平是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运河沿岸城市旅游流规划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距广东省韶关市45公里。方圆319平方公里的红色山群"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故称丹霞山。丹霞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2011年被列入"中国十大旅游名山"。丹霞山腹地景点集中,风景优美。在众多旅游线路中,自驾或休闲徒步游大丹霞绿道是个不错的选择。大丹霞绿道是韶关市迎接2011广东国际旅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及生态旅游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本研究详尽梳理文献后发现,加拿大里多运河文旅项目的经验包括:注重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建设;重视管理上的协调和法规的履行;工作人员充足,经费投入有保障;培训教育正规,宣传公关到位;对运河的价值层级认识明晰,对运河遗产的独特性把握准确。其主要启示是:顺应天时地利,有效转型其功能与角色;全盘谋划,打包推销,成功推出里多文化遗产廊道一揽子生态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农民旅游业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农民旅游业管理干部学习班已于12月10日在京圆满结业。 参加本届学习班的共有来自京、津、晋、冀、鲁、豫、川、滇、湘、粤、辽、新等十二  相似文献   

6.
唐明 《山西旅游》2005,(4):49-50
山西美食,虽不及中国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驰名,但对旅游山西,了解山西的风土人情、地方名吃及地域化特色,既是概观,也是体味。尤其能了解复杂多变中生活的山西人,了解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处事。  相似文献   

7.
旅游强省建设需要理论指导以及评价体系,各种竞争力理论为旅游强省战略与政策制度提供直接的借鉴和启示,文章根据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旅游强省评价体系,进一步为旅游强省程度及强弱之处的判断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期间,中国旅游面对着承上启下的局面,也是除旧布新的格局,没有大思路和大举措不足以拉动. 首先是总体目标,建设战略产业,创造品质生活.在此之下,形成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9.
对长江荆江河道进行了再查勘,初步提出了河势变化、崩岸护岸、河道治理、岸线利用以及航道航运等荆江治理的新认识与对策建议.荆江河床仍处于剧烈演变之中,洞庭湖口侵蚀基准面作用不断增强;上荆江岸线近期有停止崩塌甚至出现淤积的变化趋势,下荆江出现同一洲滩岸线崩塌与淤积分界现象;荆江护岸与护滩作用与效果十分有限,荆江"调整河床"治理措施的实施与研究有待加强;荆江岸线利用工程普遍存在利用率不高和侵占河道严重等问题,建议实行岸线利用工程数量与长度总量控制;三峡—葛洲坝船闸"压船"问题十分严重,初步构思的"三峡—荆江新运河航道"具有航运、水资源利用与防洪等综合功能和效益.荆江治理是长江治理保护的重要内容,具有样板与示范效应;建议持续加强荆江河道监测与科学研究,密切关注荆江河势演变与治理保护.  相似文献   

10.
讨论旅游业发展中的土地问题很有必要,一些重要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一、旅游用地供给问题 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人均土地资源并不富裕的国情下,资源环境过多耗用,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建设用地规模,这使得在旅游需求开始升级时,旅游业用地进入约束不断增强的供给时期.进入"十二五"后,我国旅游用地需求规模持续扩量,在旅游消费升级需求引致下,旅游发展地区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特别在经济下行情况下,旅游发展用地需求不减反增,一些地区投资规模大、用地多的项目多涉及旅游,不少是上百亿的超大项目.用地需求呈现出与旅游关联的各类基础设施用地多,形态各异的旅游新业态用地多,且用地规模大、结构复杂、乡村区域布局多、投资急等特点.同时,这一时期土地供给方式却出现一些变化,经过经济高速增长后,许多地区新增建设用地空间不多了,逐渐进入存量供给模式,需要控制增量、盘活存量,这使得保障旅游项目用地时,往往是捉襟见肘.旅游用地供需不平衡、矛盾突出的问题怎样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