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近两年新三板挂牌企业财务信息失真案例频现,新三板审计机构频频被罚,审计业内开始重视这个板块的审计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工作。新三板挂牌企业兼具中小微企业和高新企业两方面特质,和普通上市的公司审计风险具有一定差别,研究新三板挂牌企业审计风险不仅可以为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个板块提供建议,其审计风险的研究也是对中小微高新企业审计风险管理研究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郑颖 《中国地产市场》2007,(10):100-101
[案例]   某市国土资源局采取挂牌方式出让一宗土地.在挂牌期限截止时,甲公司表示想继续出价竞争,挂牌主持人宣布采取现场竞价的方式.最后,甲公司出价最高,竞得该宗土地.……  相似文献   

3.
新三板市场已经是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新三板企业挂牌前后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对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决策有较大的参考意义。本文选取了2006年-2011年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92家企业作为样本,考察样本挂牌企业挂牌前后的财务指标变动情况。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融资渠道增多、融资能力有所增强,但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各项财务绩效指标均存在下降现象,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经营状况,慎重决定是否在新三板进行挂牌融资。  相似文献   

4.
2012年以来,随着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场内外市场双层架构理念的推进,我国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取得了较大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相继设立.新疆股权交易中心--壹金所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也在这次浪潮中建立起来.尽管两者都是场外地方性股权交易中心,但却因为所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等诸多原因,在多方面有所区别.本文将从主办方、挂牌公司、交易品种、投资人、融资情况、信息披露、监管等方面来对这它们进行比较,之后得出壹金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会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三板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企业的主战场。随着成功挂牌企业的日益增多,其独特的融资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的青睐,因此在新三板挂牌过程中所遇到的财务问题成为备受瞩目的话题。本文从介绍新三板市场开始,分析新三板挂牌现状,归纳挂牌失败的主要财务因素,分析并总结出合理的财务对策,以便于中小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相似文献   

6.
新三板目前是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主要针对中小微型企业。本文通过对“新三板”挂牌审计中,企业改制重组时转增股本、股改、减资及股权支付方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实务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新三板的出现使更多企业可以进入资本市场,以此为自身发展取得更大的资金支持。但很多企业在挂牌新三板时却遭遇了挂牌失败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财务工作不够规范。基于此,本文围绕新三板挂牌前的财务合规性问题展开论述,首先概述了新三板挂牌前的财务合规性要求,其次阐述了新三板挂牌前财务存在合规问题的成因,最后提出了新三板挂牌前规范财务运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正如任何事务都有两面性,物业服务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可以享受到众多的好处之外,其背后隐含的弊端与风险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伴随着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的背景,大量服务类企业纷纷涌入中国资本市场来实现自身实力的提高,浙江开元、珠海丹田、北京东光物业陆续登陆新三板市场,与资本对接,谋求更大的发展。本文主要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谈谈物业服务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7,(9):175-182
新三板市场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也通过挂牌过程,规范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处理中小企业在开展BOT、BT等方式运营时,前期需要垫付大量资金,融资是其面临的较大难题,新三板市场有助于解决其融资难的困境。本文以ZCSW公司新三板挂牌为例,运用归纳分类的方法,详细分析水处理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前合规性存在的问题,并从持续经营能力合规性、公司治理规范合规性、股份发行与转让合规性等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实务操作过程中的解决举措,为水处理中小企业登陆新三板市场提供了可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10家已经获得或者即将获得转板上市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和10家暂未获得转板上市的挂牌公司共20家企业为样本,以2013年半年报数据为原始数据,通过对比不同的企业绩效、价值评估的方法,选择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新三板"挂牌公司的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并针对挂牌公司在某些指标上出现负值的情形,提出新模型对原始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在"新三板"挂牌企业业绩评价中有很好的应用,同时发现中科软、盖特佳、星昊制药和扬讯科技绩效最优,最值得投资。  相似文献   

11.
拟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挂牌的公司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由此引发的公司挂牌前的治理成本、补缴税款、中介费用等构成了企业挂牌的主要成本。本文研究挂牌成本的构成并对如何降低成本进行分析,供拟挂牌新三板的公司探究使用。  相似文献   

12.
近日,青岛中劳联劳务服务连锁有限公司在山东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上市挂牌上市。这是继青岛中劳联被评为"山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十大品牌"后又一喜事。标志着中劳联农民工劳务外包业务已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持续盈利能力是企业成功上市生存之本,中劳联的持续盈利能力具有以下几个方面要素:(1)中劳联劳务服务连锁有限公司所从事的产业属于朝阳产  相似文献   

13.
一、北京市土地挂牌出让市场发展过程2002年5月9日,为了规范土地出让市场,国土资源部出台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11号),标志着土地挂牌出让制度正式建立。2002年8月26日,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严格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265号),经营性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开始由协议出让逐渐转变为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简称招拍挂出让。  相似文献   

14.
《中外物流》2008,(1):58-58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外联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于今日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联合挂牌转让其所持有的上海实业外联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35%的股权,挂牌价格为5880万元。  相似文献   

15.
《北京房地产》2006,(4):55-55
通过对2005年北京市土地挂牌出让市场状况的分析,并与2004年的市场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一些规律性的变化,从而对今后土地挂牌出让运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企业通过买壳上市,不仅可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又可借助对上市公司的重组,大幅度提高其经济效益,从而获取持续的融资能力和较为可观的资本经营收益.买壳上市在我国一出现,便高潮迭起,迅速成为资本市场中的热点.据统计,1998年沪深两市涉及到买壳上市的运作高达70起,比1997年翻了近两番,进入1999年,企业买壳上市更趋激烈.本文就企业买壳上市的运作及风险规避作尝试性探讨,供参考.一、买壳上市的运作企业买壳上市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在二级市场收购股权的形式入驻上市公司;二是通过场外协议转让非流通国家股、法人股的形式入驻上市公司.从已发生的买壳上市案例看,绝大多数是通过场外交易完成的,相对控股比例最低12.31%,最高68.44%,平均是30.07%.下面就企业通过场外股权转让实施买壳上市的具体运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魏盼生  陈静莹 《潮商》2015,(4):12-15
在国务院批复在汕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一周年之际,汕头市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9月15日上午,"华侨板"开板暨中科协海智基地授牌、汕头市政府与广东金融学院政校合作签约仪式在华侨试验区管委会举行,标志着全国首个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区域股权市场板块正式落户试验区,吸引了218家企业挂牌入驻,意向融资51亿元,当天融资1.3亿元.  相似文献   

18.
罗襄珑 《经营者》2003,(1):50-50
<正> 律师先生: 近几年,全固有些地方政府、公、检、法部门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对本地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的现象。对这种挂牌保护的企业,有关部门不敢去查处,而对那些没有挂牌保护的企业,有关部门不断的去查处或者找麻烦。广大公民认为这种挂牌保护企业的行为显失公平。请问:挂牌保护企业,其行为合不合法? 公民:丁薇  相似文献   

19.
中国资本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的破冰,对于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庞大的体量而言,是个好事情,设立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后,会使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更趋于合理。由于现实经济社会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因此,未来的场外交易市场有可能形成我国资本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20.
院作为资本市场“正金字塔型”底端的场外交易市场,是给证券的流通提供兜底便利的大市场,对这一市场来说,保持一定的开放性是十分必要的.而只有由券商担任证券交易一方当事人的做市商交易制度的引入,才能使交易活跃并保持低成本,并在合理定价机制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市场交易制度的选择应考虑各个市场交易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市场中挂牌企业的内在特征和差异.基于做市商交易制度与竞价和协议交易制度各具特点、各存优劣的现状,尝试采用多种交易机制相结合的混合交易制度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市场和产品交易的需求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