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元平  张克中  欧阳洁 《金融研究》2018,455(5):101-119
本文利用中国267个地级市2002-2012年的发明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显著阻碍了区域技术创新水平;(2)土地财政模式下的政府支出偏向、企业创新要素的“挤出效应”、对制度环境的负面影响是阻碍区域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3)土地财政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区域、土地出让形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异质性。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合理调整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逐步减轻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鼓励企业的创新要素投入以及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环境是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在"保基本、惠民生"背景下,研究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的现实意义凸显.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诠释财政分权与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的内在逻辑,然后基于201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财政分权对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总效率、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降低了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总效率与纯技术效率,而对规模效率并无显著影响;相对于财政收入分权,财政支出分权程度的提升对纯技术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财政分权会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进而降低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总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其次,财政分权对纯技术效率的负面效应随着效率值的提高而不断增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提升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财政韧性是当前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根基与有力保障。笔者基于财政分权影响财政韧性的逻辑机理,运用2005—2020年省级层面面板数据,评估地方财政韧性,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VAR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影响地方财政韧性的现实逻辑。结果显示:(1)地方财政韧性水平呈先升后降的倒“U”趋势,区域间存在异质性,呈“东高西低”空间分布特征。(2)短期来看,财政收入分权对地方财政韧性具有促进作用,财政支出分权对地方财政韧性具有抑制作用;长期来看,地方财政韧性水平的提升具有惯性,地方财政韧性对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脉冲的响应均为正,但不具有持续性。鉴于此,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制度,提升地方财政应对外在冲击的能力;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提升地方财政恢复能力;继续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提升地方财政成长能力;规范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高地方财政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金失衡是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本文从财政分权角度构建基金失衡的解释框架,并对其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财政分权显著加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失衡风险,在经内生性与稳健性处理后,这一结果依然成立,且财政分权的影响效应主要通过征缴效率和提前退休两个机制实现。具体而言,财政分权诱发地方政府放松缴费监管,导致养老保险缴费收入遭受损失;财政分权引起地方政府降低退休审核,以致职工提前退休现象较为普遍,进而加大了基金支付需求;制度环境对财政分权的两种作用路径具有门槛效应,在基金相对富余、对财政补贴依赖度低以及总体法定费率较高时,财政分权的作用机制更加突显。本文验证了宏观经济体制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影响,深化了对分权体制与养老保险制度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5—2018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研究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国层面财政分权和金融显性集权对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作用,但金融隐性分权也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定部分产生正向作用;区域层面金融隐性分权在东部地区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生正向作用,而其他地区则更倾向于财政分权和金融显性集权.因此,需要确立因地制宜的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制度安排,优化各级政府财政体系的建设,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发展,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政府对教育供给的水平将极大的影响到一国教育水平的发展,以致影响一国未来经济水平。在财政分权改革的背景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构建教育供给、财政分权、公共投资指标,研究财政分权对教育供给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实证证明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教育供给具有直接正向作用,但地方政府的过度公共投资和县级政府的财政困境对分权效应有抑制作用,导致财政分权间接地降低了教育供给。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财政—金融关联"的视角分析财政与金融分权制度安排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在梳理我国财政与金融分权演变历程与主要特征基础上,分析提出财政与金融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作用机理与假说,运用测算得到的各省地方债务数据,建立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金融分权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研究结论为:财政分权与金融隐性分权都促进了地方债务增长,后者还增强了前者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金融显性集权可以抑制地方债务增长,但并未削弱财政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分权的隐性化特征是造成地方债务增长的重要原因。未来的分权制度要实现规范化、合理化,处理好财政预算内与预算外分权、金融集权与隐性分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翔  李凌 《财政研究》2012,(4):31-35
通过构建包含金融部门和财政分权安排的内生增长模型,从中央政府的视角研究财政分权与地区金融发展之间的关联:分税制后,中央政府收入目标趋于合理,面向地方政府的分权安排及其变动影响了地区金融发展。使用1994~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发现:以财政收入衡量的分权水平对金融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事实上的过度分权却产生了抑制效应;财政分权对地区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具有促进作用,不利影响体现在中西部。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市场分割在其中的传递机制,构建动态系统GMM模型验证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财政分权对地区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呈现“先抑后升”的“U”型关系,市场分割在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且以上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鉴于此,要完善地方政府财政分权制度,做好分权与集权间的平衡,以寻求达到最优碳排放水平的财政分权度;优化政绩考核体系,将碳减排纳入地方政绩考核;打破市场分割,推进区域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0.
财政分权在中国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的制度安排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对整个经济的健康进步以及国家的稳定安宁存在着制度的保证。中国式财政分权属于"行政性一致同意"型分权模式,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进行的非常强制的制度的更改就是由中央政府进行领导的,所以,动力是来自上层的政治和财政还有官员的本身的激励机制来推动的。而"用手投票"与"用脚投票"缺失、法治基础薄弱、标尺竞争压力导致地方政府行为变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文中介绍了第一代和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并且介绍了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希望可以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