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6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运用熵权—Topsis法、泰尔指数及莫兰指数等方法,构建指标体系测度长三角开放经济发展水平,分析2011—2020年长三角开放经济演变格局,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其空间溢出效应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长三角开放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级市的开放经济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公路网密度、互联网普及率及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R&D经费支出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长三角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利用空间计量学方法对其1991-2008年的FD I区位决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近20年来长三角城市FD I区位决定因素及其作用发生了动态变化,一些传统因素如市场规模、城市化水平、产业发展、工资水平、与上海距离等影响不再显著或有弱化趋势,取而代之的是外资集聚经济和工资效率因素上升为主导地位,其作用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因素影响日趋重要。值得注意的是,邻域空间关联效应一直是影响长三角城市FD I区位分布的重要因素,城市吸引FD I不仅取决于自身区位条件,还受周边城市FD I聚集的影响。上述发现对于长三角各城市利用FD I和跨国公司投资都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零售业发展现状着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零售业投资选择的区位因素,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消费市场规模、地理位置与文化联系,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集聚效应等因素都影响FDI零售业区位选择。经过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商投资零售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大;市场消费规模和市场开放程度两个变量,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政府部门在引进外资,发展外资经济,促进本土零售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时可加强以上影响因素的积极宣导,有建设性的制定外资企业政策优待,以更好地促进本土零售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而集成化服务模式能够对分散的科技服务资源进行统筹协调与优化整合,衔接独立分割的服务过程,实现一体化的服务运作,从而使科技服务企业聚集更多的优质服务资源,实现服务核心能力的提升。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以长三角区域科技服务业为研究对象,从新质生产力、科技服务与集成化服务理论探讨切入,采用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重点选取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2个指标,从宏观上对长三角区域科技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测算与评价。结果发现:从长三角区域看,科技服务业的集成化水平及就业人数基本呈稳健发展趋势,集聚势头良好,但在长三角内部集聚方面,江苏省大部分年份的空间基尼系数都高于其他3个省市,空间集聚现象显著,集聚程度最高;在长三角重点城市方面,苏州、南京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较高,发展态势良好,而合肥、六安、扬州、杭州发展态势差强人意,集聚水平有待提升。进一步地,采取问卷调查结合实证考察和访谈的方式对长三角区域科技服务业的服务投入、服务流程、服务产出及服务影响展开全方位评估与分析,从微观上多维度诊断长三角科技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量持续上升,但大部分流入了沿海开放地区。本文尝试从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的角度,分析长三角地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数量如此之大的原因,以求从中得出外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另一影响因素——产业集聚,从而为如何吸引外资、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长三角区域27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情况。其次,以R&D经费/GDP、R&D人员数、发明专利授权数为变量,利用区位熵指数测算了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的科技创新集聚程度。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现状、共享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聚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个省会城市,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带动了周边城市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呈现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但在由量向质以及区域协同集聚上仍需进一步努力。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初具规模效应,科技创新成本有所降低,但共享边界还有待进一步拓宽,完善创新资源共享激励与考核机制、以市场为主导,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共享理念宣传,多种渠道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1年~2020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广东省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广东省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具有空间依赖性,局部上表现为空间集聚。数字经济对广东省协调发展水平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对协调发展指标进行分解发现,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城乡融合和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要素投入与创新环境。在对区域科技创新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创新系统要素投入与创新环境影响的分析模型,并利用湖北省各地级市近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其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系统的要素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FDI的流入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城市经济空间格局因素中,经济密度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城市化水平与创业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不明显。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应促进城市化模式转变,增强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激励科技创业,提高创业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2006年中国大陆24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定进行实证研究。对全国城市分析的结果发现:除了劳动力素质、市场规模、基础设施以及集聚经济以外,空间相关性也是影响FDI区位分布的重要因素;一个城市吸引的FDI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区位条件,还与周边城市的FDI正相关;劳动力成本在区位决定中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分地区的分析发现,FDI在东、中、西部城市的区位选择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利用长三角地区1999年~2008年制造业行业数据,检验了影响产业集聚形成因素.研究的主要结论是:要素禀赋优势仍然是影响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但在现阶段,劳动力要素禀赋对产业集聚影响为负,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布局上趋于发散;产业间关联效应、地方专业化水平、规模经济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因素,影响显著;经济政策因素也是导致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