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科技创新和应用的不断加快,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支付经济的网络化、电子化、多样化、个性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过去的五年,人民银行会同有关方面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构建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为目标,大力推动我国支付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会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好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明确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项目和内容,建立成本核算程序,划分成本核算管理各部门的职责,对系统完成成本核算,准确计算产成品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立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会计体系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该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姜楠 《财会学习》2023,(26):1-3
工业企业财务信息传导能有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助力企业决策。当今工业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管控的手段较为传统,缺乏决策能力,并且相应的信息系统传导不畅,很多模块存在孤岛化现象,缺乏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无法对财务信息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与分析,对相应决策反应迟钝,因此工业企业应该认识到财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有效加强顶层设计的重塑,完善内部协调与沟通机制,搭建智能化风控体系以保证数据安全,最后基于资源的整合构建财务数字化系统,保障工业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科技金融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科技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而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其中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第二,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科技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治理水平两条途径,推动企业创新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增长;第三,调节效应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强了科技金融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以及对企业治理水平的提升效应,进而助力企业创新的规模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的提升。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应大力推动科技金融发展,加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拓宽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企业提升创新效率,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7.
提升我国农业产业体系竞争力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竞争力是提高农产品供给稳定性,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国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发育程度存在差异,距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建议从理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农业风险防范政策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产业法律政策、改革农业管理体制等方面构建基于竞争力导向的农业产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王勇 《中国金融》2022,(4):28-29
<正>高水平科技创新需要金融体系的鼎力支持,金融支持可以通过金融资源配置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并能有效分散风险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核心因素及第一动力,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倚重金融的鼎力支持。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指出,要持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按照“先贷款后存款”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总体部署,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放开货歉利率的全面管制,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时间段。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小微工业企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进行了研究分析,介绍了小微工业企业的界定、分布及发展状况,指出了制约小微工业企业经营发展中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区块链技术仍处于初级探索发展阶段,面临技术门槛高、缺乏稳定成熟的区块链金融产品,区块链金融的"脱法"问题较多、监管手段较为落后等问题。本文从日本和美国两个区块链发展强国的监管政策入手,通过对两国的监管策略和政策的研究,提出我国应进一步健全的区块链监管法律法规,构建多维区块链监管主体,建设包含平台自监管、行业协会协助监管、政府监管部门主要监管的立体化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2.
灾后重建与中国金融制度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大地震是对中国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与支撑能力的检验.在震后恢复重建中,不仅要快速恢复金融体系的运行能力,还要以新视角完善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体系,形成金融业与区域经济结构之间和谐发展的局面,建立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策性金融,构建风险补偿和运行保障机制,创新金融服务工具,进一步提升金融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这不仅是在灾区重建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完善中国金融制度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叶朝晖 《金融研究》2018,462(12):174-188
农业保险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管理农业风险、降低农业生产不确定性的重要措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现象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本文从农业保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出发,概述了全球农业保险的发展态势和典型经验,以及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概况,结合农业保险研究进展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问题和挑战进行讨论。为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应当明确界定我国农业保险的目标,厘清与宏观经济目标的区别,制定农业保险发展的长期战略性规划;注重农业保险创新的科学性、有效性验证,避免农业保险创新催生新的风险;改革农业保险核损的组织形式,提高农户分散经营背景下的农业保险经营效率;加强微观层面的研究,切实提升农业保险需求;深入全面地研究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效率和效果,动态调整支持力度,丰富支持农业保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银行体系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体,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直接影响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而我国银行中大量的不良资产的存在,使得金融业中所蕴藏的风险可能危及金融的安全、稳定和发展.通过对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分析,一方面化解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减少金融泡沫;另一方面,则通过重组银企关系,加强银行内控、外部约束,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快金融创新和建立市场信用体系,来实现银行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到4.28%,这些经费中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比例达到22%,如此庞大的资金总量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随着公众对教育经费关注度的不断提高,高校资金大量结余、“三公”经费过高、科研经费违规使用等问题也逐渐凸显。问题具有普遍性,问题的原因在于权力缺乏制约,因此应从根本入手,加强财权的约束,建立有学术监督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保证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合理使用。为实现这一管理体制,应当建立专门的学术机构,从加强法制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赋予其监督职能;应当从预算宏观调控、预算更改、预算执行和决算等方面加强对财权分配和使用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启动了工业化步伐。在国内外一系列因素影响下,近代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以一种极不稳定的波动态势在推进,呈现出民族产业轻型化和外资产业重型化的特征。由于国家主权的缺失和经济政策的失当,以及缺乏对技术应用和吸收的重视,导致近代中国的经济逐步陷入半殖民地经济的困境,产业结构变动成为应对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调整。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我们对于存款保险制度安排的创新不足,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较少,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基于银行缴纳保费的存款保险计划制定、定价方法、道德风险的规避及对银行体系的效用方面。事实上,只有通过统一的税收制度建立存款保险计划才能提高社会福利,并在该框架下实现对民间借贷的有效调节。  相似文献   

18.
数字货币是一种特别经济技术,经济数据化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称为DCEP(Digital Currency and Electronic Payment),将其定义为"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本文在对中国数字货币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DCEP的运行机制,并深入比较数字货币与现金、电子支付以及跨银行存款之间的优势,通过苏州试点案例,讨论总结DCEP对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跨境支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科学发展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仍处于较大的风险中:制度模式未实现成功转型、覆盖范围过于狭窄、统筹层次明显偏低、财政投入不足和政府间责任划分不清、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国外养老制度改革注重了制度的可及性、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基金的安全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为我国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调整制度基本架构,建立针对非工薪人员的普惠式的国民基础年金(最低养老金)制度和针对工薪劳动者的公共养老金制度,确保全体国民享有养老保障;通过发行认可债券使养老金隐性负债显性化,并通过国家财政、国企分红、划拔国有资产、特别税收等方式逐年偿还;同时,自上而下一步到位实行全国统筹,解决养老金入不敷出、不易监管和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与接续等诸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使本就严重的全球经济低迷、贫富差距加大等系统性问题进一步加剧,加速恶化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然而,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使发达经济体面临持续的经济停摆压力,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和韧性被削弱,也为我国向全球产业链顶端攀升和提升贸易竞争力提供难得机遇,疫情对我国贸易体系和产业链竞争力的影响仍待深刻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