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疆棉花主产区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新疆棉花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商品棉种植基地,并在我国棉花产业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本研究利用规模优势指数、集中度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对新疆棉花主产区的棉花生产优势与全国几个主要棉花主产省进行了比较,并对新疆棉花主产区棉花生产比较优势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我国罗非鱼主产区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云南五个省份的罗非鱼产业发展优势,本文比较了罗非鱼主产区生产布局,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测算和分析了主产区罗非鱼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结果表明:海南省和云南省具有比较优势,广东、广西和福建具有比较劣势。提出了提高海南省罗非鱼比较优势及广东、广西、福建罗非鱼产业发展潜力,促进我国罗非鱼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区域间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推动我国罗非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国大豆生产格局与区域比较优势的演变特征及时空分布,文章综合运用生产集中度指数、生产规模指数、资源禀赋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等测算分析1988~2017年我国大豆生产布局的变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豆种植进一步向东北地区集中,黄淮海流域产区播种面积与产量均在不断缩减,长江流域产区播种面积与产量逐渐上升,南方地区则相对稳定;(2)黑龙江、内蒙古、安徽等省份大豆生产规模指数与集中度指数不断上升,河南、河北、辽宁、吉林等省份大豆生产均在逐步下降,四川、云南等省份则逐渐成为大豆种植新兴地区;(3)1988年以来我国大豆优势产区呈现"东减、西扩"趋势并向全国扩散,具有综合优势省份由8个减少为5个,资源禀赋优势、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及综合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大多数省份具备效率比较优势而缺乏规模比较优势。结论:为充分发挥大豆生产地区比较优势,需要综合考虑各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及经济发展特征等来优化大豆生产布局。  相似文献   

4.
中国甜瓜产业区域优势布局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以H-O资源禀赋理论为依据,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利用2001~2011年全国29个省区市的甜瓜及瓜果类作物生产数据,选取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3个指标对中国甜瓜生产区域比较优势进行了测度与分析,并从地理区域和省域层面进一步划分了现阶段中国甜瓜产业的优势主产区。结果显示:按地理区域划分,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和华东地区是我国甜瓜生产比较优势最为显著的区域。按照省域划分,新疆、河南、山东、黑龙江、吉林、江苏、湖南、内蒙古等8个省区市在甜瓜生产方面具有综合比较优势。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快发展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深入强化科技创新,建立和推广现代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进一步推进品牌建设等促进中国甜瓜产业科学合理布局,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2007年中国稻谷、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效益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进行了测算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对中国稻谷生产布局进行了科学、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6.
中国桑蚕产业主产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桑蚕产业空间格局发生的以"东桑西移"为特征的演变,中国桑蚕产业主产省份以及各自的比较优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方法]文章借助产业集中度、产业比较优势等指标分析方法,对我国桑蚕产业主产区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桑蚕产业主产区比较优势变迁的影响因素。[结果](1) 2003—2015年间,我国蚕茧产业集中度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2)广西、浙江、重庆、云南、陕西、四川6省份桑蚕产业具有显著规模优势(SAC 2)传统桑蚕产业大省浙江省的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明显下滑,广西和云南两省综合比较优势持续提升,产业生产明显出现向西部和中部地区转移的现象;(3)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生态、政策等6个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了我国桑蚕产业主产区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变迁。[结论]要加强西部茧桑蚕产业链建设,加大桑蚕产业宏观调控力度,加快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桑蚕产业综合开发水平,巩固和推动广西、云南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桑蚕产业新兴主产区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油茶生产区域优势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0—2016年的数据,选取油茶生产规模指数、油茶生产规模优势指数、油茶生产效率优势指数、油茶生产综合优势指数对中国15个油茶生产区域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6年,中国油茶生产呈现出"中减""西扩"的特征;中国15个油茶生产区域规模优势总体呈上升趋势、效率优势呈现较大波动、综合优势总体呈"U"型变动。根据油茶种植区域的规模优势和效率优势情况,将15个油茶生产省区划分为"双低省份""规模优势省份""效率优势省份""双高省份"4个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蔬菜生产比较优势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近15年的江苏省农业统计资料,分析江苏省蔬菜生产比较优势的空间异质性以及历史演变规律,为蔬菜产业结构优化及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生产规模优势指数、生产效率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测算蔬菜生产比较优势。利用GIS技术对农作物比较优势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1)近年来江苏省蔬菜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最高的4个市从高到低为徐州市、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最低的4个市从低到高为淮安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 (2)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江苏省蔬菜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属于空间随机分布; “高高”型的高值聚集区包括丰县、沛县、大丰区、东台市、无锡市区、苏州市区、吴中区,“低低”型的低值聚集区包括宝应县、高邮市、金湖县; (3)近15年来江苏省蔬菜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 与2002年相比,2017年苏南地区的蔬菜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整体提升幅度较大,苏北地区、苏中地区的大部分地区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则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建议江苏省苏北地区蔬菜生产的侧重点是规模化,重点布局徐州市蔬菜产区,并在宿迁市、盐城市适当发展蔬菜产业; 二是苏南地区蔬菜生产的侧重点是精品化,重点布局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蔬菜产业; 苏中地区蔬菜生产的侧重点是特色化,南通市要衔接好上海市的蔬菜市场,扬州市、泰州市重点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水生类蔬菜。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运用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油菜、胡麻、向日葵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南州、庆阳市、临夏州油菜3种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兰州市、平凉市、定西市胡麻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比较高,但其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说明与全省相比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主要依靠规模来维持优势,今后还需通过种植新品种、改进栽培技术等来提高其单产;武威市、金昌市、天水市、庆阳市向日葵规模优势指数比较高,白银市、张掖市向日葵具有较强的效率比较优势,但其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较小,应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综合优势.一般地,综合优势较大的地区具有对作物生长的有利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农作物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具有较大的作物生产发展潜力.在综合优势度较大的地区可适度扩大规模生产,而对处于劣势地位的区域则相对减少播种面积,使甘肃油料作物生产区域布局更加优化和合理.同时提出了提高甘肃省油料作物比较优势的措施: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继续加强各种补贴项目的落实;积极推进“订单”生产,实现产销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菠萝是我国重要的热带水果,菠萝种植也是我国热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该文借助比较优 势理论和钻石模型,分别从结果和原因两个角度对我国菠萝主产区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效率 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益优势指数,对我国五大菠萝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的 生产资料利用率、种植专业化程度以及经济效益等进行了评定,从而确定了我国各菠萝主产区的综合比较 优势及其各自不足之处,明确了海南、广东两大产区在我国菠萝产业中的优势地位。利用钻石模型,从资 源禀赋,市场需求及偏好、相关产业情况、产区间竞争力、机遇与政府6个方面,对我国菠萝主产区综合 优势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和广东皆为我国菠萝资源禀赋丰富区域,而且两产区已经构 成强烈的竞争关系,但是由于市场对鲜食菠萝的偏好,广东具有更好的效益优势。另外,与世界菠萝优势 产区相比,我国菠萝产业在种植和加工等相关科技领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近几年来,山东棉花生产严重衰退,同时伴生棉花生产布局的大幅调整和集中。需进一步探明相同的外部市场环境和类似的产业发展条件下,山东棉花衰退与集中的缘由。[方法]利用1995年、2005年、2015年山东主要植棉县的生产统计资料,计算规模优势指数、单产优势指数、集中度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并对比测算结果与现实集中情况的匹配程度,证实山东省棉花生产的区域布局在不断优化,棉花生产逐渐向比较优势县(区)集中。[结果]山东棉花生产的衰退与集中符合区域棉花生产的比较优势,是农民根据棉花生产的市场机会、比较优势(古典比较优势和内生比较优势)和市场深化的宏观经济环境做出的理性选择。[结论]今后山东的棉花生产应有进有退,在生产优势县(区)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棉花支持政策,加强对鲁西北盐碱地棉花育种与栽培技术的科研支持,缩小因自然因素导致的产量缺口,争取让国家目标价格政策覆盖到省内三大棉花优势区域,并在黄河三角洲设立国家级棉花生产保护区。  相似文献   

12.
天祝县民族地区特色农作物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单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对天祝县2003~2012年种植面积较大且地域特色明显的3种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进行了横向和纵向比较,并与市内其余县域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以期掌握天祝县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状况以及发展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天祝县马铃薯和油菜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且优势十分明显,可以大力发展;蔬菜作为天祝县一个具有后发优势的产业,规模比较优势明显,单产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接近于1,具有潜在的发展潜力。建议天祝县特色农作物的发展,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藏区建设和建立丝绸之路新经济带的历史机遇,抓住天祝县被列为全国北方油菜优势区和西北马铃薯优势产区的有力契机,走稳定规模优势、扩大产量优势、强化产品质量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同时,要根据天祝县优势农作物产区属于复合型区域的特点,协调各种优势作物的种植规模,形成资源和要素配置合理的配置,在产业发展中要充分发挥高原气候资源优势,全面提高优势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实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马铃薯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基于我国马铃薯总产高、单产低的现状,在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背景下,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和马铃薯生产资源配置,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方法]文章对全国范围内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2006~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的方法,从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3个方面对我国各主产省份的马铃薯进行生产优势差异分析。[结果]效率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黑龙江、辽宁、青海、新疆、云南、四川、重庆、西藏、江西、福建和广东有明显优势;规模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福建有明显优势;综合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内蒙古、陕西、宁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福建有明显优势。最后,从自然因素、科技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马铃薯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差异的原因。[结论]提出通过调整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完善马铃薯市场体制、加大新品种和技术推广力度等建议来提高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农业种植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旨在探究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经营两个重要着力点对农业种植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方法]通过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利用2003—2017年中国甘蔗主产区甘蔗种植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了在农业种植业发展过程中的综合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并对各甘蔗主产区技术进步以及规模化经营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我国以及广东、广西的甘蔗生产效率呈下降的趋势,海南和云南则呈上升的趋势;技术进步是提升广东和云南甘蔗种植业生产效率的直接因素,而对广西和海南甘蔗种植业生产效率贡献最大的是规模化经营;近年来,广东、广西的甘蔗种植生产技术进步缓慢,甚至出现技术衰退;广东、广西和海南3地的甘蔗规模化经营还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尤其是广东和海南地区。[结论]我国及各甘蔗主产区应根据农业种植业的区域发展差异,以因地制宜为首要原则,重视技术进步和综合技术效率同步改进的同时,更应注重通过技术进步来推动规模化经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市场规模、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退壁垒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组织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大多数天然橡胶企业具有区域性特征,产业规模偏小,规模不经济;天然橡胶产业呈现出垄断与过度分散竞争并存的格局;天然橡胶属于高风险、高回报产业,产业进入壁垒较高。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后,中国减少征收天然橡胶进口关税,为此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将面临进口胶的巨大冲击:中国天然橡胶的比较优势较弱,进口贸易依存度逐年增加。本研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来分析政府对中国天然橡胶产业补贴的策略选择,分析发现,政府的补贴对中国天然橡胶产量起促进作用,而对东南亚国家天然橡胶产量起抑制作用。当东南亚国家天然橡胶生产厂商选择高价格策略时,中国政府选择补贴国内良种种植、高新技术割胶等生产厂商;当东南亚国家选择低价格策略时,中国政府选择补贴普通民营胶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小麦生产区域优势度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采用地区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实证分析了1994~2013年间中国小麦生产区域格局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小麦生产更加集中,优势省份由15个减少至12个。黄淮海区小麦生产重要性更加突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比重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向河南、山东、河北3省集中趋势非常明显。安徽、江苏等小麦生产新兴省份对区域带动作用显著,促进长江中游区、东南沿海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持续上升,但由于部分沿海发达城市的小麦生产职能更加弱化,区域综合不具备比较优势。新疆受规模化影响逐步发展成为小麦生产大省,带动蒙新区小麦产量实现了增加。西南区、西北区、青藏区及东北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比重持续下降,区域小麦生产呈现逐步弱化趋势。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成本收益低下、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大、人均耕地面积偏小是影响小麦生产布局演变的主要因素。基于研究分析,从巩固优势产区、扶持新兴产区,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适度规模化经营及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县域农作物生产空间格局演变及专业化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光热水土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探索农作物种植的生产潜力最优区域,是新形势下提升河南省农作物产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新思路。[方法]以县域为研究空间单元,选取河南省11种主要农作物为对象,借助空间经济学重心模型、专业化指数及空间自相关模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平台,揭示河南省农作物生产空间及专业化演变趋势。[结果]23年来,河南省县域农作物生产集聚及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集聚空间呈"东进北上"演变趋势,其中麻类、烟草的生产集聚及专业化程度较高,谷物最低;蔬菜的生产集聚及专业化水平在2005年之后持续下降,水果在商丘东部形成了新的优势产区。基于此,将河南省11种农作物划分为绝对优势区、比较优势区、潜力优势区、不具优势区、优势衰退区和快速退出区6种类型生产空间,区域自然禀赋、制度政策、社会发展及农户个体意愿是河南省县域农作物生产空间演化主要驱动因素。[结论]基于农作物生产聚集及专业化水平演变趋势划定生产空间分区,引导农作物生产布局优化,对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