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西部地区乡村坡地聚落迁移的过程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龙  樊杰  王传胜 《经济地理》2008,28(3):450-453
坡地聚落是西部地区在特殊的山区条件下人地关系长期作用的表现形式。随着西部地区的人口增长,区域人地系统的人口压力日趋紧张,导致坡地聚落表现出向上、向下迁移的不同迁移过程,以适应调整中的人地关系。通过分析坡地聚落的空间迁移过程,文章认为应通过市场机制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方式,引导人口和聚落向下迁移,减轻人口压力,促进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西部大开发的资本市场瓶颈制约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开发的规模庞大,最大困难是启动资金短缺。而资金的来源不外乎有引进外资、争取东部地区资金和西部地区自身积累资金。市场规则决定了资本总是向投资收益率高区域流动。东西部地区在经济基础、社会环境、人口素质和交通通信方面的差距,使东部地区投资的回报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单从经济增长角度看,东部地区的投资回报率平均为36.6%,而西  相似文献   

3.
潘彬 《经济地理》2005,25(2):269-272,288
文章首先提出并论证了我国西部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制度保证,指出了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的制度短缺现象,并从制度形式的合理配置、制度冲突的克服、制度的本土化政府的干预等四个方面对有效制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进行了研究和阐述,最后对有效制度创新从财产权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等几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制度创新包括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及制度的实施机制创新3个层次。在正式规则方面,中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产品绿色创新的制度支持体系,应改变生态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合一的现状,构建中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三权分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制度的实施机制方面,应构建中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经营中正外部性的补偿机制和负外部性的监管机制;在非正式规则方面,应以生态伦理道德及生态价值观念推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中在对西部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及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从加大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力度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三方面加快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6.
汪霞 《当代经济》2016,(2):122-123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视角,从产业结构趋同方面探讨了财政分权对西部地区的影响,运用1995年-2013年西部十一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带来的经济波动的效率损失进行估计.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财政分权制度下,西部地区呈现一定的产业结构趋同,且存在技术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是增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完善影响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回顾了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研究理论,并从制度结构的层次性角度分析了影响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因素,从根本性制度、重大性制度、辅助性制度三个层次分析了西部地区制度结构的现状,提出了完善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供给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长期以来,由于资源补偿机制的缺失和收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西部地区“富饶的贫困”现象非常突出.如何让资源开发价值对西部的贡献在经济发展中体现出来,需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现行的资源税费体制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资源耗竭补偿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协调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不断加大政策向西部倾斜的力度.论文从资源补偿法律制度、产权制度、税费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生态补偿机制、利益分享机制五个方面对当前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加快矿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现行资源税费制度,理顺资源开发中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法定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优先受惠权,提高矿区居民参与当地资源开发程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西部地区新农保试点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新农保缴费水平、待遇水平、补贴水平的评估,发现受缴费档次和缴费年限限制,西部地区新农保缴费水平较低、政府补贴呈现逆向激励,加之基金保值增值风险较大,新农保待遇水平受限。鉴于此,本文立足政府与市场边界的角度,从提高缴费水平、区分养老层次、提高替代率和建立待遇调整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着手,为西部地区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制度不仅是过去西部地区长期落后于东部地区的根本原因,而且当前仍是制约西部地区进一步发展的制度障碍。文章对影响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制度障碍进行剖析,并提出今后应着力加强制度创新,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软环境,以实现地区内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在利用外商投资数量、质量等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很大差距。西部吸引外资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的不健全、欠发达的经济水平、投资软环境的不尽人意,这些都影响了西部引资的效率和规模。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上,西部地区应加快进行制度创新,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积极引导外资的投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地区投融资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我国西部地区实际出发,从竞争性行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两个方面论述了西部地区投融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毛乌素沙漠治理的根本措施,本文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探析我国毛乌素沙漠的历史成因和当前治理缓慢的制度障碍,认为毛乌素沙漠形成的历史成因是人口压力和落后生产方式导致的人地关系矛盾,当前治理缓慢的制度障碍在于沙漠生态公共产品外部性尚未内部化。发展沙产业是解决人地关系矛盾的根本出路,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产品产权制度和补偿制度是外部性内部化的基本途径,也是发展沙产业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和思路,并从增加农村资金供给与提高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双重层面为推进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制度创新框架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非正式制度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制度变迁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看,其发展模式的形成,就与中国传统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拟以非正式制度理论为线索来探求西部地区的思想观念及其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在利用外商投资数量、质量等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很大差距。西部吸引外资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的不健全、欠发达的经济水平、投资软环境的不尽人意,这些都影响了西部引资的效率和规模。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上,西部地区应加快进行制度创新,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积极引导外资的投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制度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来看,市场化水平、政府治理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起到了抑制作用。从东部地区来看,市场化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分别对其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促进和抑制作用。从中部地区来看,市场化水平对中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西部地区来看,市场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均对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促进作用。控制变量人力资本对全国和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走绿色发展之路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内在要求,是有效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矛盾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西部地区现存发展模式的困境出发,对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机遇进行了研究,对西部地区实现绿色发展的条件和挑战做出了总结与分析,并对西部地区实现绿色发展的模式及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西部地区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不是单一的,而是有机统一体,包括微观绿色产业格局的形成以及绿色发展制度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FDI没有西进——从产业层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难以吸引外资是西部地区面临的一个难题,近年来东西部地区引进外资差距持续扩大,表明仅从传统的区位因素难以解释FDI为什么没有西进.本文试图从产业层面解释FDI为什么不西进,从产业级差、产业结构和产业配套能力三个方面对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差异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这三个方面的差异对西部地区引进FDI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层面的因素是造成西部地区引进FDI困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人地协调与空间协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经济地理学视角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从人地关系视角研判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持续作用形成的共处关系;从空间异质视角审视流域不同区域的联系及其相应的空间协调状况。在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先天脆弱的前提下,对地市级人类活动施压、资源环境承压及两者关系相对分级评价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黄河流域多数地区的人地关系类型保持不变,近1/5的地区趋于紧张;2017年高度紧张、轻度紧张的区域占21.18%,基本协调的区域占38.82%。从人地关系调控的客观条件看,黄河流域受到生态先天脆弱性与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的双重压力。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与路径依赖问题对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甚至相对宽松的地区形成挑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诉求的实现将会进一步加重人类活动施压强度,使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研究建议,应深入把握不同类型地区的人地关系,进行针对性处理。黄河流域的城市空间联系特征映射了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流域空间结构的特殊性,应着力加强流域内部联系,迈向更高质量的区域合作。建议采用以大城市为中心面向周边的放射状开发开放新模式,以此驱动流域空间结构重塑与助推空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