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绿色经济效率。文章基于熵权法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测算得到绿色GDP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模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稳定在0.826左右,上、中、下游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依次递增态势,且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强度在逐渐减弱,对外开放、城市化、能源强度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异,上、中、下游地区及各省(市)之间发展情况存在显著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国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低碳经济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模式新趋势的背景下,运用处理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计算出2000-2007年我国30个省区的碳环境技术效率,对能源消耗、二氧化碳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状况进行评价,进而尝试探究碳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区域间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差别显著。北京、上海、福建、浙江、广东、海南、江苏等东部地区处于低碳经济发展,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碳环境技术效率普遍较低,特别是中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高碳经济特征明显。(2)生活水平和技术进步都会极大促进碳环境技术效率的改善,工业结构重型化、粗放式增长方式及城市化阻碍碳环境技术效率的提高,制度因素尚未对碳环境技术效率改善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丽峰 《技术经济》2013,32(1):90-95
利用1981—2010年北京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数据,验证了两者间EKC的存在性。运用碳生率和脱钩指数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短期静态关系和长期动态关系,并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北京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拐点为人均GDP为34423元;研究期间北京碳生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1%;在1981—2010年期间的绝大部分年份,北京处于弱脱钩状态,脱钩指数与其经济发展阶段比较吻合;经济发展水平对北京碳排放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DEA方法运用2000—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30个省市的环境效率,同时使用Tobit模型分析了该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08年,中国30个省区的环境效率基本保持在0.7~1之间波动,各省区平均环境效率刚开始时呈下降趋势,但在2004年或2005年出现明显拐点。(2)我国环境效率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发达地区在效率水平上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的敏感性高。另外,2005年以来西部与东部的效率差距趋于缩小,而中部的情况则不乐观。(3)加大对从业人员、能源、用水等投入要素的利用程度,能有效提高环境效率。(4)经济水平、外贸依存度、人口密度都会对我国环境效率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其中人均GDP和进出口贸易额对环境效率影响较大,而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对环境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西南岩溶区广西1985~2003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分别建立了工业“三废”排放量、人均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关系的计量分析模型——一种不同于一般标准类型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发现:广西经济增长过程的环境变化不同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时期的特征,广西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环境污染基础之上的,“边增长,边污染”的增长方式从长远来看显然是行不通的,广西今后的环境变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趋向.工业经济与环境之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总量增长与单位经济产出的环境负荷二者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GDP作为重要的宏观总量指标被人们广泛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资源越来越短缺,人们对GDP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只是单纯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和GDP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意识到传统发展观的局限,明白了经济增长并不代表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必然带动经济增长.面对这种趋势,国际统计机构和统计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实现环境与经济结合的综合核算办法,其基本思路是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利用作为追加投入看待,并从原有的经济产出总量中扣除出去,以求得一个经过环境因素调整的产出指标,即人们所说的绿色GDP.从我国经济来看,在过去20年,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但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随着2007年10月底,有关"中国GDP迈向世界第三,经济总量与德国想当"的消息报道,人们对GDP有了新的认识,也认识到传统GDP的缺陷.绿色GDP概念的提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认知.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推动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驱动力,为了衡量各类能源消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基于静态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研究了10个国家的GDP与能源消耗的关系。结果表明: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的消耗促进了GDP的增长,而水电的消耗对GDP的增长没有促进作用。考虑到各国能源结构的异质性,利用Logit模型分别对美国、日本和中国的能源结构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美国的天然气消耗对提高GDP具有重要的影响,日本的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消耗推动了GDP的发展,而中国的天然气和水电消耗对其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因此,中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更多地使用天然气和水电等清洁能源有助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注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综合考虑生产要素投入和环境成本的经济效率值即绿色经济效率。文章以劳动、资本、土地、水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作为经济的投入指标,以地区GDP作为产出指标,选用DEA-BCC和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2年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实证测度及时空分异比较研究。结论表明,技术进步是导致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对全国八大经济区域进行比较发现,各区域城市的动态效率和静态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均未存在直接联系,而且区域的动态效率与静态效率排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的曲线,即随着经济增长,环境质量先恶化,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环境质量又会逐渐改善。文章基于中国1991—2003年29个省级区域环境质量与人均GDP的数据,利用工业废水、废气、固体排放物等变量与人均GDP拟合方程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研究结果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假说,人口密度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不同的污染物有不同的影响,而工业发展对这三种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1990年与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回归分析研究了区域人力资本指标10年间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人均GDP的增长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按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率、识字率提高率、教育投资占GDP 的比例变动和每千人医生数增长率,但它们对人均GDP影响的方向不同,这一结论不同于许多学者的总量研究结果.本文还利用因子分析进一步解释了人力资本各指标的层次结构对经济作用的影响.这对于在经济转型期深刻认识人力资本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转型是一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增长逐渐脱钩的过程。本文以GDP碳排放强度为切入点,分解了GDP碳排放强度的两个因子——能源效率、能源碳强度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程度,并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韩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的背景,比较分析三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轨迹和驱动模式,为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势必影响到地区之间的环境资源配置状况。对经济发展、经济公平与环境公平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构建环境基尼系数来定量分析我国环境资源配置的公平状况;根据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环境库茨涅茨经验曲线假定,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人均GDP、经济基尼系数对环境基尼系数的影响。我国1996~2008年SO2省际排放差异的实证研究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基尼系数变大的同时,环境基尼系数反而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城市商业银行2003-200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DEA方法对其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地区性特征较明显,总体上是一个中等集中度的市场结构类型.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正在逐步提升,但依然低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自有资产比例、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竞争环境对其效率的影响较大,但资产规模、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和城市GDP对效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当前,实行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以便真实地反映各国的经济总量,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文章依据联合国颁布的SEEA中关于环境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实践,构造出一个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环境投入产出核算模型;然后利用2002年上海市投入产出表,在考虑能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前提下,对上海市工业部门的绿色GDP进行了测算,并把测算结果同传统意义上的GDP进行了比较.文章的测算结果对研究上海市的资源、环境与经济的综合平衡关系,找出上海市环境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经济部门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害,为上海市进行可持续发展宏观决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上海市开展能源-环境-经济的综合核算提供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1996-2013年间283个地级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分析了文化体制改革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文化体制改革有效激发了文化产业的增长驱动效应,推动了地区GDP和人均GDP增长;文化体制改革还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除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制度改革,努力破除传统体制束缚,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公平、开放和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了“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市区2006-2015年的工业环境效率,通过Tobit模型对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高了沿线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平均工业环境效率也略有提升;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较高,而 “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普遍偏低;③人均GDP、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对“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外贸易水平和环境规制对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建议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科技水平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等措施实现“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球环境的恶化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碳排放问题,发达国家正在考虑通过对不实施减排的国家征收碳关税。从碳关税提出的背景出发,阐述低碳经济背景下碳关税壁垒的相关特征,运用局部均衡法分析碳关税对我国整体的影响,同时也运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测算不同的碳关税对我国工业品出口影响的程度。通过分析发现碳关税的征收将对我国经济和贸易产生重大影响,建议我国企业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加快研究和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对中国东、中、西部的进口额和GDP增长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在短期内,GDP增长对进口额影响最小是中部地区,在长期,西部GDP增长对进口额影响最大。中国经济增长对拉动世界经济增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也会影响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19.
伴随经济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绿色经济发展引起了政府以及社会的普遍关注,由此,绿色经济效率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论文从影响绿色经济效率关键因素环境规制出发,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中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GMM模型验证了环境规制对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结论显示环境规制对全国样本及分样本东中西部区域的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不同特征,最后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提升绿色经济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旅游经济与GDP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旅游业主要指标的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旅游经济与GDP的相关性,分析旅游经济对GDP的贡献率,探讨旅游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途径。这对研究旅游经济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