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定性分析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和宅基地退出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建立宅基地产权与宅基地退出意愿的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模型运行结果对宅基地产权与宅基地退出意愿之间的关系、宅基地产权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宅基地产权的稳定性、转让权以及宅基地收益权均对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各个因素对于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正处于"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过渡衔接的关键时期,总结其历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阐述统筹城乡发展实证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以成都市为例,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借助于SPSS软件,对成都市19个区县五年来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进行了量化评估及横向与纵向的剖析,得出其发展特点及基本趋势,并提出新的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这对于今后全面深化各领域的改革创新、最终实现"工农互促进、城乡共繁荣"的城乡一体化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土地股份合作社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创新的一种产物。农户作为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微观主体,其入股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该文以江苏省内8个区县(市)322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论证了农户土地入股意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非农收入比重、村年人均纯收入、村干部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于农户土地入股具有较显著的影响,并且苏南和苏北两地农户的入股意愿也存在一定差异。据此,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张艺  管河山 《新经济》2012,(7):70-73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在当前学者中已引起普遍关注.本文探究了城乡统筹的研究现况,提出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来分析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水平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就河北省展开相关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经济的发展并不会自动导致城乡差距的缩小,而且在长期还会进一步加剧河北省城乡差距的扩大;另一方面,一定时期内城乡差距的扩大反过来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正处于"十一五"规划之末与"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过渡衔接期,总结其历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阐述统筹城乡发展实证研究动态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借助于SPSS软件对重庆市40个区县5年来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进行了量化评估及横向与纵向的剖析,得出其发展特点及基本趋势,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这对于今后全面深化各领域的改革创新、最终实现"工农互促进、城乡共繁荣"的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陈健生 《财经科学》2010,(2):107-115
面对日趋扩大的城乡差距,改变原来缩小城乡差距就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既有思路,代之以还应包括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新认识。通过城乡公共服务的统筹治理,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最终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和平等发展。本文以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为例,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治理与制度创新作出分析探讨,认为应从完善地方立法、改革地方财政制度、扩大政府购买服务以及调整政府政绩评价方法来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8.
农户参与环境生产意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农户生产角度入手,讨论了农户农业生产过程中参与环境生产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丰富了三种生产理论的实证研究。采用实际数据,建立了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环境生产的意愿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影响效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综合考虑组织信任相关影响因素,以感知理论、信任理论和声誉理论为基石,以专业服务企业客户企业为调查样本,构建“专业感知—专业声誉—组织信任”概念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专业人员感知、专业产出感知和专业流程感知对组织信任及专业声誉均具有正向影响,专业声誉对组织信任具有正向影响,专业声誉对专业人员感知与组织信任间关系以及专业流程感知与组织信任间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专业声誉对专业产出感知与组织信任间关系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组织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选取我国上海、温州、南昌等地24家高科技企业知识员工为调查对象,构建知识员工心理契约与知识共享意愿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知识员工心理契约中关系型心理契约与显性/隐性知识共享意愿都呈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力最大,因此,也是知识共享意愿的关键因素。其中,组织信任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以来的城镇化过程中,二元结构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又远未消除,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但城乡统筹的综合改革相对滞后。新形势下,必须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的综合改革。要将城镇化作为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一条主线,努力构建贯穿农村人口城镇化转移流程的综合改革“试验链”。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城乡统筹背景下,从农村金融服务对象的视角,以问卷调研的方式,分析了益阳桃江农户对城乡统筹与金融互动发展的认知程度以及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特征,探讨了完善金融服务,满足农户金融需求,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与金融支持良性互动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统筹的城市化模式探索——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缓慢,在城乡发展失衡的状况下城市化进程走入瓶颈阶段。2002年以来,成都市通过走"城乡统筹"的改革路径,使得其城市化进程颇具成效,引起中央以及其他城市的关注。文章通过分析其"城乡统筹"的城市化发展模式特色,总结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为我国其他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员工组织公正感、组织信任和离职意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检验了组织公正的结构,并探讨了组织公正、组织信任与员工离职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支持了Colquitt组织公正的四维结构。同时,回归分析显示了组织信任在组织公正和员工离职意向之间存在着的中介作用,而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较大的是组织公正感中的分配公正、信息公正,以及组织信任知觉中对组织特征信任、对同事下级的信任。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形势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本文首先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对统筹城乡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按照此理论框架对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揭示了统筹城乡发展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可为各地统筹城乡发展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中的信息化与金融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信息化对于金融发展的影响,利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以江苏省为例,对信息化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测试了信息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程度。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信息化的推进对金融规模的扩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对金融效率和股票市场的发展影响较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给出了信息化指数与金融规模扩张之间的具体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重庆市统筹城乡背景下土地流转的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土地流转政策满意度、家庭非农收入比重、社会保障水平、户主受教育年限、农户技能状况等五个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促进劳动力转移、培育新型农民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视角的农村土地入股型流转模式设计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分析土地流转发展和传统土地流转模式的基础上,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农村土地入股型流转模式的内涵,构建了包括土地折股、农户保低金确定、股份设置、建立股份合作企业等四个关键环节的操作方法,并结合现实,提出了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和完善农业保险、强化土地用途管理、坚持入股自愿等四个方面风险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9.
科技改革与创新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改革综合配套试验区,重庆市以科技促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实践和探索对全国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了重庆市统筹城乡科技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科技改革与创新的总体思路,归纳总结了重庆市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的重点任务,最后提出了实现以科技促统筹城乡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省民营中小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层次回归分析等方法,发现江苏民营中小企业在组织公平、信任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组织公平、信任均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信任在组织公平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中介作用.据此提出三项建议,首先重视提升员工的程序公平感,即要给予下属更多的关心,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这样才能激发员工表现更高水平的组织公民行为.其次民营中小企业员工时组织的信任感知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对企业领导的信任,其管理者应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树立起积极、公正的个人形象.第三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相互认同度较低,倡导和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提高同事间的信任感知,将有助于提高民营中小企业员工对企业整体的信任感,从而更好的激发员工表现维护人际和谐的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