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的2004年经历了PC市场局势低迷与洗牌、笔记本市场的激战与对决、数码市场的兴盛与磨合、存储市场的混乱与振兴等之后,2005年的IT厂商在市场推广、渠道建设以及品牌塑造等方面的战略部署趋于理性,以主板起家的华硕、微星、精英等台资企业从给国际知名品牌代工为主到自有品牌的研发,走上品牌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2.
如今,在笔记本电脑的市场中,由于移动PC概念的出现,至使一些笔记本厂商在笔记本的生产,规格以及价格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此次测试的这款紫光  相似文献   

3.
很久以前,当笔记本厂商看准中国这一广大市场的时候,可能还没几个厂家敢去想自己生产笔记本。有实力的厂商往往都采用国内总代理或者贴牌国外厂家产品的方法分一杯羹。最近几年才有为数不名的国内厂商自主研发笔记本,并且以不错的价格和质量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顶星的笔记本就是其中一家,其产品的设计风格也曾经在网上吵的沸沸扬扬,我们评测是最近才面市的W800笔记本。  相似文献   

4.
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来形容1997中国计算机市场,十分恰当。1997年初,各厂商信誓旦旦,在产量、占有率、技术等方面立下“军令状”,转眼间一年已过,无论是IT产业的老牌“劲旅”,还是一大批“新军”,都成为这欣欣向荣市场的受益者,毕竟,中国计算机市场正在步步走向成熟。首先,国内厂商的实力进一步增强,规模不断膨胀,国内厂商在一些IT领域已经具备了同国外知名厂商竞争的实力,如联想集团的PC产品,其市场占有率同COMPAQ,IBM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不分伯仲;其次,一大批国内厂商纷纷同国外同行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去年十一月,北大方正和IBM宣布开展合作,一方面将方正的产品推向海外市场,一方面为IBM在中国拓展发展空间,在这以前,联想代理东芝的笔记本业务,清华紫光代理AGFA的扫描仪等,都预示着在中国的IT市场上,国产品牌正在谋求同国际品牌的融合、合作和赶超;第三,经过四五年的努力,中国IT市场的规模趋于成熟,结构也日渐合理,形成了PC整机市场和外设市场、网络市场、软件市场、服务市场和  相似文献   

5.
1993年,中国台式PC市场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为37%,2000年,中国台式PC市场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78%:经过7年的努力,国内品牌已成为国内台式PC市场的主流产品供应商。在PC服务器、笔记本电脑及扫描仪市场,民族品牌同样上演了精彩的一幕。打印机市场是IT领域仅次于主机的一大产品市场。从总体上看,国内厂商主要走的是SKD及CKD组装的模式,没有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的独立品牌;喷墨打印技术只被HP、EPSON、CANON等极少数厂商垄断的事实使得国内厂商很难在这一领域寻得突破。尽管有联想、方正等国内品牌在市场上拼杀多年,但仍然未能有效撼动国际IT巨擎HP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据CCID统计,2000年中国激光打印机市场销量为51.5万台,HP的销量达到37万台,独占市场72%的份额,  相似文献   

6.
同属PC产品,笔记本电脑与台式机的市场状况似乎走在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大道上。人们预期很高的1997年国内笔记本市场并没有象天气一样火热,弄得许多所谓的“市场预言家”大跌眼镜,大家在给1998市场画上一个“感叹号”的同时,有些人则在后面画上了一个令人思考的“问号”。国内PC市场的急速膨胀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笔记本电脑做为PC机的高端产品,其生存空间正在加速扩大。1997年中国笔记本电脑的总销售量为18万台,比1996年增长71.4%,占整个PC机市场的5.1%。从全球来看,笔记本电脑占PC机总销量的17%左右,而在欧洲、美国、日本等信息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笔记本在PC机的占有率则高达30%。随着全球IT产业一体化的逐步加剧,国际交流与发展趋势于同步,企业家们看好国内笔记本市场的巨大的需求,争先恐后地加入这一领域的角逐。现在的社会越来越讲求速度、讲求时机,谁也不想看着对手先蚕食、后掠吞市场,因为它们没有把握,不可能从成  相似文献   

7.
方正笔记本在国产品牌中是仅次于联想的第二大品牌,但其比其他电脑厂商较晚进入PC市场。2008年,方正与英特尔形成战略合作、签下王力宏为笔记本代言人、成为央视标王、利用强大的广告攻势进入竞争激烈的笔记本市场。但由于其未给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价值、没有独特价值的路线图及为这个独特的路线图所作的运营配称,所以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电脑采购》2006,(9):9-9
回首2005年.网吧行业在政策的拉动下,迅速走出“蓝急速事件”的低谷呈现复苏的势头。由此带来的近千万PC的市场容量、每年400万的PC需求,也为已经陷入焦灼的台式机企业带来了一个发展的新契机。国内各主流PC厂商纷纷粉墨登场。开始一轮网吧行业的圈地运动。  相似文献   

9.
笔记本电脑内置摄像头是今年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另一大卖点,它顺应了IT数码应用迅猛发展以及网络视频应用技术的日新成熟。2000年度同方电脑在国内厂商产销量排名中名列第三,2002年进入亚太区排名第八。清华同方计算机系统本部的产品线主要涵盖台式机PC、移动办公用品以及服务器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如今清华同方也加入了生产内置摄像头笔记本新产品之中,本文是笔者就超锐F3600这款新品的试用感觉做一个详细介绍,如果有关心这类笔记本的用户正好可以做个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屈云波 《商界》2006,(7):64-67
2001年下半年进入电脑整机市场,2003年销售额达到35.6亿元,2004年上升至50亿元,2005年则达到58亿元。2005年年初推出著名的4999元神舟笔记本,被业内称为”价格屠夫”。2005年8月,据国际权威调研机构IDc公布的2005年第二季度PC市场调研报告显示,神舟笔记本在零售市场占有率第二,仅次于联想,销量远高于第三名的惠普近一倍。  相似文献   

11.
《成功营销》2010,(2):80-80
方正科技在2009年呈现高增长态势,PC业务增速两倍于平均水平,在国内PC市场排名第四。针对行业用户的产品市场,方正持续保持领先的优势;针对家庭用户、个人消费用户的电脑产品,由于起步晚发展较弱,但在2008年、2009年出现了触底反弹,方正笔记本销售呈“V”字型迅猛增长。  相似文献   

12.
眼下,尽管笔记本电脑市场依然火红,但市场整体供过于求,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白热化,让不少厂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仅仅依靠规模化和同质化的产品显然无法再继续支撑厂商的生存了。来自权威机构的调查统计显示,2004年国内笔记本销售量195.0万台,与2003年同比增长39.6%,销售额188.61亿元人民币,仅比2003年同期增长16.7%。由此可见,虽然销量仍然在不断攀升,但销售额增长却日益放缓。随着笔记本价格的不断走低,越来越多的厂商将目光更多的投向渠道层面。目前,大多厂商依然采用分销的模式,然而随着产业利润的减少,厂商已经无力支撑冗长的渠道…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大幅度的市场增量以及广阔的市场潜力,今年的国内笔记本市场风起云涌。虽然竞争格局已基本稳定,但市场上忽隐忽现的利润空间,仍吸引了一大批市场跟随者。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上,紧随各大传统厂商频频“圈地”的步伐之后,传统家电“巨头”TCL、IT“世家大族”长城,夏新,以及其它中小规模PC厂商神舟、七喜、清华同仁、湖南新蓝、北京沐泽八亿时空等近来纷纷抛头露面。但各家打的产品策略却有很大不同,对于这些厂家的“渗透”,笔记本电脑市场将会如何发生巨变,这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为此,本栏目将就这一情形做些分析,让读者朋友对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2008,(11):11-12
日前,全球PC领导厂商联想、电子商务领先企业阿里巴巴、全球领先芯片制造商英特尔,联合发布了国内首台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电脑。网商电脑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两种产品,分别为联想扬天系列和联想ThinkPadSL系列,价格仅在3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只针对未来联想 PC 及笔记本的国内业务展开讨论)"Think"是一个产品品牌,被蓝色巨人——IBM 锻造了20余年。"大联想"是一个渠道品牌,被中国 IT 龙头——联想孕育了20年。据 IDC 数据显示,"Think"在2003年的国内市场上分别以49万(台)和28.8万(台)的销量,占据着4.7%的台式机市场和16.5%的笔记本市场。而同年"大联想"的成绩则是358万(台)和29万(台),台式机和笔记本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7%和17%。  相似文献   

16.
正在长达一年多的造势后,超极本终于让人看到了实质落地的曙光。各个PC厂商开始热身。英特尔正展开据说是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市场运动,PC阵营中的所有品牌——宏碁、三星、联想、惠普、戴尔、华硕等都聚集在这面旗帜之下。这就是"超极本"(Ultrabook)。英特尔为此制定了一个高难度目标:到2012年年底占据消费类笔记本销量的40%。  相似文献   

17.
低价PC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在1997年取得了12%的市场份额,而据权威有关资料分析预测,到2005年,低价PC将占整个个人机市场的75%。是什么原因促使了低价PC能够如此快速的增长呢?各厂商的纷纷倒向低价 PC, Intel终于忍耐不住,于是今年5月份也介入低价PC的芯片市场,新生力量的加入会使低价PC市场将会有什么变化?低价PC无疑在价格方面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但消费者在选购电脑时,是否就一定要买低价PC呢?  相似文献   

18.
近期,笔记本电脑厂商不断整合生产及经营策略,为争夺市场份额竞相降价,使笔记本电脑在国内个人电脑的销售比例中日渐增高,各个品牌的笔记本电脑也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现。但是,从目前笔记本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笔记本技术的逐渐成熟,笔记本产品也正在逐渐走入产品同质化的阴云笼罩之中,价格战逐渐成为了厂商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如何冲破产品同质化的“乌云”,寻求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之路,成为了众多笔记本厂商正在努力探求的问题。七月,市场中出现的内置摄像头、万元迅驰、宽屏笔记本电脑等概念性产品可以说是厂商们在同质化竞争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突破措施的体现。这些热点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广大消费者以及竞争厂商的认可和支持,下面记者就这些产品特点进行如下阐述,以期待对采购朋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从案例中我们看到,众多厂家在一个细分领域内全力厮杀,反映了整个PC领域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状态。一线城市的台式机市场增长乏力的状态已经显现,因此价格仍是竞争的重要手段。但是全球一线PC厂商都已把产品线覆盖到了3000至4000元的低端市场,因此以往依靠“性价比”赢得市场的国内PC厂商的生存空间被再度压缩,结果就是销售不景气,利润下降。  相似文献   

20.
从最新的新闻中,我们发现,新蓝再次发力,推出了2999元的 笔记本。为什么它会迫不及待的提前半年杀到呢?这确实让人相当好 奇。有人说,在2005年,我们似乎可以从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看到一 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这也难怪,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的销售量不断突 破,销售业绩也在大量增长。可尽管如此,与全球笔记本市场的发展 状况相比,我国的笔记本电脑普及率仍然偏低,尤其是笔记本电脑销 售量占个人电脑市场销售量的比例,依旧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 自然给低价笔记本提供了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