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斌成 《发展》2007,(12):98-99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多少来衡量的.  相似文献   

2.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或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产值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概念,所以,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河套平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广泛存在土壤盐碱化现象。本文以河套平原为研究区,通过实地取样、室内模拟试验与理化分析,探究盐分在土壤中的垂向迁移规律。室内模拟试验以黄河水、地下水和纯水灌溉当地农用土壤,分析灌溉水质对土壤盐分分布与运移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采用黄河水、地下水灌溉会带入以Na+为主的盐分,盐分在灌溉过程中向下运移并积累。  相似文献   

4.
襄阳县财政部门在支持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立足“旱包子”实情,大力支持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5万亩,农业水源利用率达到了65%。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业供水矛盾,而且有效地保护了水资源,维护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 一、加强宣传,增强节水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宣传襄阳水源供需矛盾的实情,宣传节水灌溉新设备、新方式的高效益和推广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和效益性。使农民节水意识和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广大群众主动参…  相似文献   

5.
节水灌溉技术对农业灌溉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运用超期望SBM模型分别测度粮食灌溉效率和蔬菜灌溉效率,并进一步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节水灌溉技术对农业灌溉效率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粮食灌溉效率平均值为22.93%,蔬菜灌溉效率为45.80%;节水灌溉技术对农业灌溉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年龄和地形对农业灌溉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灌溉设施对蔬菜灌溉效率正向影响.因此,提出加强农业生产指导,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和推广,采用灵活多变、农户易于接受的培训形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耀州区水资源状况和实施农业节水灌溉的重要性,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阐述了实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采取的几种主要措施和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传统、粗放的灌溉方法和落后技术造就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就全球而言,“水荒”、“水源枯竭”、“水污染”和浪费用水成为全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也是当今各国科学家攻关研发的“热门课题”。同时,迫使科学家要尽快创造出节水灌溉的高新技术与方法,以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8.
高慧 《魅力中国》2011,(21):215-215
我国是农业大国且水资源严重匮乏,然而,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效率低下和溉灌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农业节约水灌溉技术需要很好的普及利用。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抓紧完善节水灌溉的规划设计,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生产和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三农”,推进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张淑兰 《发展》2014,(8):110-110
正高效节水灌溉是指除土渠输水和地面漫灌外的灌溉方式,在灌溉技术的发展上经历了由防渗渠道输水和管道输水两个阶段,灌水模式由地面漫灌逐步向喷灌、滴灌、微灌发展。由于民勤风沙多,不适宜喷灌技术的推广,目前采用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管灌、滴灌。从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实施、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陕北地区盐碱地整治后种植作物成效及灌溉方式选择,以定边县堆子梁镇小滩子村盐碱地开发治理项目为例,结合当地种植习惯,通过测定在整治后的盐碱地上分别种植玉米、高粱、油葵、糜子、稗子五种作物并采用平作漫灌、垄作覆膜滴灌、垄作覆膜沟灌三种不同的灌溉方式下作物生长状况、产量及整治前后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垄作滴灌条件下油葵生长状况最佳且亩均收益最高;同种作物不同农艺措施下土壤pH值和全盐量指标降低幅度依次为垄作滴灌垄作沟灌平作漫灌;在垄作覆膜滴灌农艺措施下,不同作物种植土壤的PH值指标降低幅度依次为油葵糜子稗子高粱玉米,全盐含量指标降低幅度依次为油葵糜子高粱稗子玉米。以此可为当地作物种植及灌溉方式选择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机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对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降低农户用水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公共物品的经济特性出发,分析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系统的构成要素,并构建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模式,以期为农村地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林友 《魅力中国》2010,(13):12-1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耕地面积大,每年需要大量的农业灌溉用水。而灌溉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可以大大降低农业用水量。国家水利部下发了《关于抓紧开展2010年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完成2009年的测算分析工作,并根据2005~2009年测算分析成果,预测2010年末可能达到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值。  相似文献   

13.
于佳 《魅力中国》2014,(11):39-39
我国大中型城市普遍存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城市园林灌溉用更是严重的匮乏。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分析植物获取生长所需水份的来源,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采用各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方法以满足城市园林灌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针对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概括与分析,进而详细探讨了城市绿地工程中主要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植物节水技术、水源节水技术、工程节水技术以及非工程节水技术这几个方面,望能够引起业内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土壤通气与土壤持水量是一对矛盾。传统的灌溉方法,一般没有协调好水与氧的矛盾,不仅耗水量大,水的利用率低,而且灌水后往往不同程度地造成土壤板结。而微贮微灌是一项将蔬菜栽培的实际情况与先进的滴灌设施相结合的新技术。多数旱地蔬菜缺乏水利基础设施,雨不能蓄,旱不能灌,蔬菜生产“靠天吃饭”,若遇伏旱,则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应用微贮微灌技术,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解除伏旱威胁,而且可较好地协调水与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国家"863 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在节水农业技术装备方面,成功开发了智能控制灌溉、作物水分信息采集、地下滴灌和微压滴灌、多功能喷灌等节水农业新设备和相关产品20 多个,包括适于田间小定额非充分灌溉的施灌设备,在线式作物冠层红外温度监测系统、管式土壤剖面水分状况测试仪、作物茎变差监测设备、作物蒸腾速率传感器等作物水分信息精量采集设备,喷灌泵中射流器、新型叶轮轴向力自动平衡装置、智能控制轻型移动喷灌机组,植物电阻补偿节水灌溉控制系统,单机版和基于WEBGIS 的作物生命健康需水信息管理系统,大田棉花滴灌施肥专家系统,灌溉施肥自动控制系统。形成了3种薄壁滴灌带成型工艺与设备开发方案,农田蜂窝状孔径流调控材料和生产工艺取得技术突破,初步构建了微压滴灌灌水器技术开发平台,攻克了单翼迷宫滴灌带试验件的快速制造难题。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近年来新疆的节水灌溉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受自然条件和其他技术条件限制,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国家灌溉模式的介绍,在参考他国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疆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期待能提出一些有效地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玉平 《发展》2013,(1):74+76-74,76
一、目前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一)节水灌溉技术模式不够合理 酒泉市是一个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作为补充水源进行灌溉的地区,地表水在一部分灌区由水库供水,另一部分灌区直接从河道上引水。由于河流均为多泥沙河流,灌溉季节(正是汛期)河道来水中推移质泥沙含量大,水库按"蓄清排洪"方式运行,无坝引水枢纽直接引水,都有一个泥沙问题,困扰着农业节水技术的选型。而在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中,一些地区未充分考虑本地的水土资源条件、气候特点、农作物品种结构、节水灌溉潜力及农村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9.
《海峡科技与产业》2021,34(1):88-90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有70%的农业人口,农业经济发展的好坏关系着农民的收入和社会的稳定。农业发展离不开水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随着社会变化,过去的农田水利设施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型农业需要。加上水资源短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因素,农业生产中推广节水灌溉方式刻不容缓,通过改变灌溉方式,达到有效利用水资源,促进农业增收的目的。当前我国农民群众还没有认识到节水灌溉的优势,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节水灌溉中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推广措施,希望对我国农业进步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王英 《发展》2018,(10):95-95
滴灌是最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它以灌溉效率高,最大限度挖掘节水潜力,高投入高效益等特点而著称。滴灌工程在农业灌溉中发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鉴于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