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孟庆龙  常宁 《发展》2006,(7):F0004-F0004
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引起建设的156项重点项目之一,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以“出产品、出技术、出人才、出经验、出效益”而闻名全国,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和“炼油、化工工业的摇篮”。  相似文献   

2.
潘清 《魅力中国》2014,(17):58-59
丧葬古称凶礼,是人生礼仪中的最后一件大事。这一地区的丧葬习俗主要包括“圃庙”和“出大殡”两个重要的仪式。丧礼期间的“四事客”、“帮忙”、“送汤”、“十年全”等词语显示出了本地区显著的丧葬习俗特点。  相似文献   

3.
义利论发端于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成果。司马迁汲取先秦儒家义利论思想养分,形成其独特的“义从利出”即“义在利中、以利养义”义利论思想。司马迁充分认识到人类货殖求利的弊端,提倡用礼仪等办法防范唯利是图行为,并提出货殖求利的“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为下”货殖原则以及“以德取财”“诚壹”“奇胜”等货殖路径。司马迁“义从利出”义利论,是先秦儒家“利从义出”义利论的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及其辩证法思想契合,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兰州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分公司。公司的前身——兰炼、兰化均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项目,历来以出产品、出经验、出技术、出人才著称,被誉为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的摇篮,素有“共和国长子”之称。2000年10月,中油股份公司将兰炼、兰化的主营业务合并成立了兰州石化公司。  相似文献   

5.
“七五”、“八五”化肥专项的实施,对化肥工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取得了很大成绩。专项投资形式是国家出一点、地方出一点、企业出一点,资金容易解决,有利于吸收地方闲散资金,用到支农产业上去。  相似文献   

6.
他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儒家济世情怀:自诩要“书生报国”,向往“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鼓吹“廉洁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讲授“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与归宿”。  相似文献   

7.
“开源”与“节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辨证的统一体。“源”是收入,“流”是支出。如何“量入为出,以入养出”,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如何开源节流,保证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是每个经营者、财务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孟庆龙 《发展》2010,(6):154-155
兰州石化公司的前身兰炼、兰化,是随着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中的炼油、化肥、橡胶装置建成投产而起步,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兰州石化公司以出产品、出技术、出人才、出经验、出效益而著称,赢得了石油化工“摇篮”和共和困“长子”的美誉,  相似文献   

9.
常清 《新财经》2006,(3):51-51
中国摆脱“高进低出”困局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已在事实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对世界贸易的贡献也是巨大的,这在当今国际社会被称为“中国因素”。我们在对“中国因素”倍感自豪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贸易上“高进低出”的事实——这意味着这个加工中心是赔本的,是“穷国补贴富国”。  相似文献   

10.
凌嘉蔓 《魅力中国》2014,(23):110-110
本文旨在探讨“西关小姐”与“东山少爷”文化形象差异与东山、西关两地的历史重要性差异的关联。本文将“西关小姐”与“东山少爷”的文化形象差异分为“形象明晰度”、“形象知名度”、“形象关注度”三个方面。地域的历史性从该地所承载的历史蕴含深浅、影响时间长短、政治意识形态影响大小来分析。经过对“西关”与“东山”,“西关小姐”与“东山少爷”两组比较,归纳出文化形象的特点,并且尝试从地域分析入手解析“西关小姐”与“东山少爷”形象知名度与形象关注度的差异与原因。最终推论出西关、东山两地的历史重要性差异是导致文化形象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鲍丹 《浙江经济》2011,(11):4-4
“醉驾入刑”实施一个月来,关于法律条文的执行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而围绕“特权醉驾”、“因公醉驾”的热议不断,则反映出人们对“同案能否同罪”的“公正焦虑”。  相似文献   

12.
实体经济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它既是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和“财富之源”,又是在竞争中的“取胜之匙”。针对我国实体经济出现的“大而不强”和“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习近平作出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指示。纵观习近平关于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可以梳理出这些论述中隐含着的逻辑结构。它既透露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又体现着他坚持实事求是和辩证分析的基本方法,还确证了求变革、补短板、讲创新、谋发展、寻合力、提效益、适常态、防风险和建体系的实践路径。同时,这些论述还体现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的短期目标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长远目标的统一。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宣言书”和“路线图”。  相似文献   

13.
邵道生 《发展》2005,(6):15-16
一、改革最终的问题还是利益的走向问题“利益”的问题,尤其是“利益”的流向问题,是任何社会执政者必须考虑的大事,这个问题处理不当,或者它只是向“极少数人”走,社会就不会和谐,就不会稳定,就会出问题、出乱子。改革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是革除弊端、发展生产基础上的“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革除弊端”,是改革的前提,“发展生产”是成功的基础,而“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则是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在迄今为止的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中,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力得到了空前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高,举世瞩目,就这…  相似文献   

14.
苏洁 《发展》2013,(2):59-60
毛泽东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是两件事:“出主意”和“用干部”。如果说“出主意”更多的是体现领导者雄韬伟略的话,在“用干部”的具体实践上,则更能体现作为一名杰出领导者所具备的领导艺术。正如明代杰出改革家和政治家、被后人誉为“宰相之杰”的张居正所言:“世不患无才,患无用之之道”。因此,作为掌握选人、用人之权的领导者,不仅要慧眼独到、知人善任,还要把握时机与尺度,做到“三个恰当”,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用恰当的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10,(7):80-80
从一滴雪水到三条大河,三江源流淌出了琼浆玉液——这是雪域高原送给祖国母亲的“哈达”,从一棵虫草到一个品牌,“三江源”绽放出了绚烂光辉——那是扎西才吉送给上海世博会的“哈达”。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出人物身份特殊、情节耐人寻味的“戏剧”:一方是鹤发童颜的“104岁国民党将军”,一方是火眼金睛的公安厅警官。这一对立的角色围绕一笔神秘的交易,展开了一场玄妙的智力较量,结果出人意料。2004年10月,广西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揭开了这出“戏剧”的谜底。  相似文献   

17.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改革开放30年来,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科学人才观,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我们党爱才、识才、用才、聚才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使人才工程建设方兴未艾,确保了我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橘子 《东北之窗》2012,(18):94-95
迅速反应、多角色运行、以读者的需求为最终目的,这是专刊部如此专业的原因。 “专刊部”这个词,不太好理解,没有“总编室”、“周刊部”那么一目了然,望文生义,也晓得那是“总在编的室”和“一周出一次的刊”。至于“专刊部”,把它理解成“专门出特刊的部”当然有失偏颇,不过从他们手中诞生的那些特别策划与报道来看,却也不觉失当。“决胜高考”、“决胜中考”、“特困生档案”、“非常宠”,统统出自他们手笔,哪个不是牵动着全城神经,一石徽起干层浪的。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国内游或出国游是“休闲大餐”,那么,住农家大院、吃农家瓜果、看乡间山水,就是城市居民休闲的“家常菜”。“大餐”不能天天享用,“家常菜”却可时时品尝。周末双休日,相约家人朋友,出  相似文献   

20.
各级领导班子肩负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的改革、稳定、发展的重任 ,肯定会面临许多复杂的、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领导班子首先必须面对的一个共同问题 ,就是班子的团结问题。我们都知道 ,团结是旗帜 ,团结是力量 ,团结是法宝。“团结出凝聚力 ,团结出战斗力 ,团结出生产力” ,已成为历史的结论。毛泽东同志生前多次强调 :“要团结 ,不要分裂”。邓小平同志也提出过“一靠理想 ,二靠纪律 ,才能团结起来”。江泽民同志强调 :“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尤其需要全党同志在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加强团结。”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