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为研究废弃石煤矿山水污染治理模式,以常德石板滩石煤矿为例,针对研究区的水污染现状,对矿区水污染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与分析,基于室内废水处理试验优选出适合酸性煤矿废水处理的石灰石-石灰乳二段中和法污水处理技术,对研究区污染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在了解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与水污染问题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建立系统性的水污染修复技术体系,通过采坑水处理、采坑回填和生态修复三方面的工作来消除矿区废水污染源,从根本上解决了研究区的水污染问题。水污染修复技术体系不仅有助于解决石板滩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还对其它地区的矿山水污染治理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前淮河流域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水污染事故频发,严重污染环境,危害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但由于善后处理没有长效机制保障,人和自然不能和谐相处,以往的水污染治理手段也存在诸多弊端。因此,迫切需要在淮河流域建立具有分散损失、管理环境风险等诸多功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3.
分析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体制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国外在流域水污染治理的主要体制机制并借鉴其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建立湘江流域治理机构、建立行政协调机制,完善经济激励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构建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如何治理和减少水污染问题备受关注.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开征水污染税是引导经济主体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水环境的有效手段.本文先对水污染税进行理论依据的分析,再以福建省的水污染相关数据为例对我国现行的排污费制度所产生的治理和减少污染效应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排污费制度对水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功能较弱,相比之下水污染税更具调节和引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水污染税提出了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和计税依据、税收优惠等要素制度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事实上已形成巨大的水污染治理产业市场.水污染治理产业发展必须真正做到“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造成水污染治理产业发展缓慢的巨大障碍之一是运营模式不合理、不科学.创新水污染治理产业运营模式已刻不容缓,“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水资源保护基金)和市场(企业)运营机制”的有机结合,是中国水污染治理产业发展的合理科学运营模式.加强水污染治理产业发展的政策、法律与技术研究,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流域的整体性与行政区分割的矛盾,使得不同行政区之间常常因为利益冲突而引起流域水污染纠纷,这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文章基于政府间博弈竞争的分析框架,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博弈竞争、同级地方政府间博弈竞争在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中的策略性行为,通过对双重博弈竞争模型均衡结果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辖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概率取决于中央政府的监管成本和处罚力度,而在缺乏有效监督和处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是不治理,这种地方政府间的"囚徒困境"导致流域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地方政府在流域水污染治理中采取合作行为,一要构建强有力的跨行政区的流域组织协调机构;二要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三要构建流域水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而生态补偿是目前流域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四湖流域水污染的特点,以洪湖为例,分析了目前水污染项目与生态补偿政策的关系,从而提出了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四湖流域水污染的生态补偿应建立多方一起努力的公共治理机制,从而保证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游静玉 《现代经济》2013,(8):114-115
深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发展与保护相脱节,导致污染问题成为制约深圳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已把水污染治理作为突破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中心任务。作为深圳市民,笔者一直对深圳的水环境治理问题和"青山绿水"实施计划严密关注。本文对现状河流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水污染治理应以市政排水管网建设为主导,兼顾河流生态恢复;建议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相似文献   

9.
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四水”流域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严峻的水污染问题,虽然湖南省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但在流域污水治理中存在着投资总量不足和投入资金营运效率低下等问题。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大“四水”流域治污资金总量,建立、健全流域治污投资的市场机制并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有利于加快“四水”流域的水污染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10.
江苏水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是全国较早提出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省市之一,最近更是在发展经济的方向上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之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思路和理念,使得江苏水环境问题显得特别突出。本文通过对江苏水污染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在结合国外国内治污防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点从经济学角度如产业结构调整、水污染治理市场机制、招商引资创新以及区域经济协作等方面探讨治理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铜陵市江河水质、湖泊水质、饮用水水源、污水排放量、酸雨以及地下水质情况等进行调研,调研指标反映铜陵市水污染治理难度大、任务重。铜陵市水污染治理主要存在污水处理资源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管理体制不顺、投资结构失衡、监管不力等问题。为此,本课题组提出建立铜陵市排水集团公司、加大对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投入以及健全水污染防治监管体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忽视各地条件的差异性,采取统一的达标标准,导致各地利益分配不均,产生地方保护主义和消极抵制,使跨区域的水污染治理问题成为当前治污的难点.只有认真地对待各地方利益的差异性,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改变治理思路,建立合理的补偿与激励机制,才能使跨区域水污染治理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1996年以来,江苏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省人大颁布了《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将环保问题作为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并提出江苏生态省的建设目标。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生态江苏建设与环境法制完善的内在关系及环境法制建设的国际经验,并着眼于江苏生态建设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光污染对人类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近年来,已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后人类关注的焦点。应从宏观角度对光污染治理及防治工作进行全面认识和系统论述,这对打造低碳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息快递     
安徽多重措施治理淮河污染新华社:安徽省2005年将用多重措施治理淮河污染。安徽是沿淮四省中水污染防治任务较重的省份。截至目前,安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项目完工率仅达31%,在建工程达47%,余下项目尚未开工。尽管与上年度比有较大提高,但要在2005年完成各项任务,仍有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地区水环境治理的突出问题是流域源头地区生态性贫困与河口贫困性生态并存、跨界水污染严重、江海水环境分治,暴露出缺乏区域合作的江海分治制度的局限性:在部署流域水污染防治时,往往忽视起决定作用的海湾河口水环境容量;在部署海湾河口水环境治理时,往往由于区域限制而力不从心;水环境治理中容易诱发相关区域多种形式的非合作排污博弈。因此,必须坚持江海水环境治理一体化理念,构建长三角跨省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创建三位一体的江海水环境治理合作机制,即区域入江入海污染物通量监测机制、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和泛流域水质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太湖流域为例,引入环境经济手段中的价格体系,实证分析了上下游地区通过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贯彻“污染者付费”原则,实施“跨行政区合作治理”,从而根本解决水污染的“公地悲剧”,实现区域间环境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水污染事件频发,严重污染环境,危害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而传统的水污染治理及损失赔偿方式存在诸多弊端,采取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共同应对水污染问题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这其中就包括绿色保险制度的实施。利用保险工具来参与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有诸多好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应注意政府、保险公司、企业的角色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投资》2005,(8):12-12
为加快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开始鳊制第三批《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设备(产品)目录》。该目录提出的申报重点范围是:水污染治理设备、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噪声控制设备、环保监测仪器、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设备。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把治理公路“三乱”工作作为维护党中央国务院权威、反腐倡廉、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一件大事来抓,着眼全局,精心组织,加强协调,纠建结合,标本兼治,有计划有步骤地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到1996年,全市不仅实现了全国首批公路无“三乱”省份的治理目标,而且同步实施了治理公路“三乱”向乡镇道路纵深延伸的计划。原来违章设卡收费的25条乡镇道路收费站被全部拆除,提前两年实现了国务院“两部一办”提出的关于乡镇道路无“三乱”的治理目标,从而基本实现了全市所有道路无“三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