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山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山区是一个特殊的类型区。在剖析北京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山区的地位与功能,提出了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重点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北京冷水鱼产业是生态产业、休闲产业、民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冷水鱼种业成发展亮点,鲑鳟鱼与民俗旅游联系紧密,鲟鱼市场不断拓展;但总体上,北京冷水鱼市场体系亟需完善、品牌建设亟需加强,产品亟需提档升级。要创新驱动,继续推动冷水鱼种业稳步发展;加工引领,大力推动鲟鱼产业高端发展;品牌打造,全面推动冷水鱼产业高效健康发展;三产融合,持续推动冷水鱼产业向休闲产业、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当今,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为相对欠发达地区实现“换道超车”提供了机遇,南昌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加快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抓手来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通过分析南昌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指出南昌市经济社会数字化深度发展面临的难题,并提出南昌市数字经济深度化发展应突出创新链、人才链和应用链的“三位一体”,构建整体数字生态圈,推动南昌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现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了解农民认识、参与土地整理的现状及愿望,为建立农民参与土地整理机制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对土地整理有一定的认识,并参与了土地整理,但农民的认识不全面、参与不深入,对土地整理存在自己的愿望.研究结论:加强土地整理知识宣传和培训,建立农民全程参与土地整理机制,成立土地整理农民组织,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农民广泛、全程、有组织保证地参与土地整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展山区、解决山区建设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北京制定了一系列专门针对山区的区域公共政策。本文从政策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方面,对北京"十五"、"十一五"时期山区政策进行绩效评价,其中直接效应从生态、经济、生态经济、社会四个方面进行了评价,间接效应主要是通过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来反映山区政策带来的山区生态服务、生活服务、生产服务、资源服务价值等方面的变化。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山区区域公共政策在给山区带来正向直接效应的同时,也有政策无效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提升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体现,对于保持我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尤其是对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中外土壤环境监测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外土壤环境监测状况(1)发达国家对土壤的背景值监测起步早,而且较为系统;(2)一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恃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农用土壤监测网络(3)有些国家颁布了与土壤环境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状况(1)开展土壤背景值监测研究起步晚,且不系统;(2)虽然在一些她区建立了农用土壤监测网络,但不完整;(3)土壤监测的标准和规范存在一定问题.文章结合实际就我国如何进一步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七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京山区板栗产业循环农业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获取北京山区板栗循环农业的数据,对栗菌模型-1,栗菌模型-2等五种板栗循环农业模式经济效益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将5种循环农业模式按照替代与互补关系进行组合,估算了北京板栗产业全部推广应用这些模式组合将可能产生的经济收益,为北京山区板栗产业循环农业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北京市山区政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演变历程进行了梳理,根据山区发展政策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动荡阶段、恢复发展阶段、深化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阶段;对北京"十一五"时期山区政策框架从政策结构和内容方面进行分析表明,政策内容主要借鉴了国外山区政策制定原则并进行了逐一剖析,并分析了北京市山区政策演变路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发展沙产业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目前我国沙产业的6种主要类型、发展现状及所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指出当前存在着对发展沙产业认识不足、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能力弱、融资难和科技含量低等问题。针对我国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沙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政府扶持与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与集成创新,培育市场与配套服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北京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也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重要风景旅游区。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农业产业,不仅对推进山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山区农民增收步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对保证整个首都城市经济的良性发展不容忽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首都山区的生态屏障功能带来各方面的影响。合理发展生态友好型循环农业,是协调和解决产业发展与生态屏障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确保北京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北京山区生态屏障功能,基于此,以案例的形式概述总结了6种适合的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结果]北京山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包括能源引导模式、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环保型种养殖模式、多层面循环经营模式、综合型废弃物再生利用模式、休闲观光园模式。未来应重点关注的方向包括循环农业的理念应用、组织模式、产业融合、补偿机制、科技支撑、保障研究等几个方面。[结论]北京山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可为同类型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未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人工造林对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城市森林功能发挥的影响深远,科学评估人工造林对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方法]采用格网法获取北京浅山区276个样本单元,根据2010年、2015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选择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4个测算指标,分别测算各期生物多样性指数及时空格局,运用OLS回归和分位点回归评价"百万亩"造林对浅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结果](1)2018年北京市浅山区林地覆盖率达到51.66%,林地面积较2015年增加了3 400hm~2,且林地二级类型间变化较大;(2)2018年北京市浅山区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值分别为0.432、0.544、0.504和0.276,多样性和均匀度有小幅度降低,但丰富度和优势度提升明显。(3)不同分位水平下,人工造林对浅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并不一致,在10%分位水平下,样本单元内林地面积的快速增加均对各项生物多样性指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结论]人工造林应综合考虑源地物种分布状况、造林类型和优势林种等多方面因素,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对生物多样性的修复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北京山区7个区县的土地利用详查和变更数据,并利用该区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以及组合类型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空间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对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进行定量描述,区域地形地貌是土地利用结构形成的自然基础,根据定量、定性分析结果,并结合区域景观格局分析,在北京山区区县规划布局了山前城镇农业发展区、山前平原农田区、山前林果带和生态农业区,以实现北京山区在全市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户视角的山区耕地撂荒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贵州省毕节市团结乡的4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从农户视角探讨了山区耕地撂荒的原因。结果表明,山区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有: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户劳动力缺乏。调查范围内39%的农户因为农业比较效益低而不愿意种地;24%的农户认为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导致撂荒;22%的农户由于缺少劳动力导致撂荒;15%的农户将资本投资于土地以外的对象导致撂荒。其次,三废污染、农户不合理利用土地、农业资金欠缺也是加速山区耕地撂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电商行业的兴起与不断壮大,农产品贸易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互联网+"时代,农产品是否可以找到一条新的出路?文章通过对农产品的产品特性分析、对环京津地区的经济现状概述、对农产品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介绍,运用SWOT分析法解析环京津地区农产品物流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运用PEST分析法剖析环京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宏观环境因素,找出现阶段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立足环京津地区构建三方物流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北京市民委认定的123个少数民族村(2014)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12个区县、54个乡镇,对其产业发展和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少数民族村产业结构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符合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从2006~2012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产及一产从业人员比重下降;而三产从业人员和三产比重相对上升;由于坚持发展产业、多途径推动村庄改造、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加大政策集成等措施实施,少数民族村民致富能力得到加速发展;但仍存在远郊、近郊、城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产业发展特色不明显、少数民族村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组织化程度滞后等问题,据此提出了结合资源禀赋优先发展民族特色产业、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创意性提升生态宜居功能等针对性对策,为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推动全市少数民族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心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科学地选择中心村,优化中心村的空间布局,是中心村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问题。该文由微观分析入手,运用基于熵技术的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别建立了两套丘陵低山区中心村空间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铜梁县蒲吕镇的数据,基于这两种方法分别提出了两套空间布局方案。结果表明,基于熵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的空间布局评价指标体系更符合丘陵低山区的实际情况,运用该指标体系能为丘陵低山区中心村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岩溶地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演化及其空间分异的特征,可为岩溶区国土空间优化、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在界定山—坝系统的概念,构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演化特征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典型山—坝系统惠水县为研究区,将其划分为坝区、山坝交错区、山区3个子系统,并采用3S技术、景观格局空间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等方法,对1990—2016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演化及分异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空间形态方面,研究区各子系统总体上耕地存量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增加,林地、草地、未利用地波动变化。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在坝区持续增加,山坝交错区波动上升,山区呈下降趋势。坝区、山坝交错区和山区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均上升。(2)功能形态方面,各子系统生活功能增加且增速快,生产功能面积不同程度减少,而生态功能则是在山区先减后增,在坝区、山坝交错区减少。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在山区先缩减后增高,其他两个子系统变化与山区相反。[结论]不同历史时期坝区、山坝交错区、山区的土地利用演化方向及其空间格局分异显著。研究成果对探讨贵州省不同区位条件、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地质背景山—坝系统的土地利用问题,统筹山坝系统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休闲农业是北京旅游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可持续发展对"十三五"时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特征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促进北京市城乡交流、实现农民增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主要对2006~2015年北京农业观光园、民俗旅游等2种主要休闲业态的总体现状、经营主体数量、从业人数、经营收入、接待人次等的时空演化开展定量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转型升级;加强生态资源保护性开发;加紧文化创意元素融合;加速"互联网+休闲农业"布局等休闲农业未来发展的建议。[结果]北京的休闲农业呈现四大特征:(1)农业观光园的"产品消费外扩与食宿消费内聚"趋势并存,合力影响北京农业观光园时空演化进程;(2)民俗旅游呈现以"空心化、亲自然"为特征的持续性远郊热,生态涵养发展区民俗旅游发展持续巩固;(3)休闲农业市场邻近性的优势渐弱,休闲农业总体呈向外部扩散趋势;(4)休闲农业对自然旅游资源的依附性趋强,旅游自然资源富集区休闲农业发展优势明显。[结论]北京部分农业观光园出现增速放缓,收入大幅下降的局面,农业观光园转型发展需求迫切;北京近10年民俗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民俗旅游经营户的经营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仍相对较低,需对民俗旅游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作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壶瓶山猕猴桃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猕猴桃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桃资源种类多.分布广.蕴藏量大.但是人们对开发利用其资源认识不足;提出了对猕猴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