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从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着手对高技术产品进行细分,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等指标,研究了中国与欧盟高技术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处于比较劣势或处于价值链底端,细分高技术产品可以发现,中国的一些高技术产品出口具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只是相对于不同国家比较优势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运用产品相似性指数和市场相似性指数,分析中国与德国、美国、瑞典、芬兰和加拿大等纸产品主要出口国的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关系。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和德国是中国纸产品出口的最主要竞争对手;中国与纸产品主要出口国的纸产品贸易竞争关系以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为主,出口市场的竞争强度较小,但中国纸产品出口面临的出口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相似文献   

3.
入世后中国水果出口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文章系统分析了中国水果出口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地区结构的特征,并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国际市场份额、贸易竞争指数(NTB)、市场渗透率等评价了中国水果出口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证分析显示,总体上中国水果出口竞争优势不强,国际市场占有率不高,但市场渗透率却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程敏 《经济研究导刊》2014,(11):186-189
中国与东盟的一些产品在日本市场上存在剧烈竞争。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的计算结果显示,2004—2009年,中国与东盟在日本市场上竞争的主要产品有三类,它们的2位数HS编码分别为84、85和90。与东盟同类产品相比,目前中国第85章产品的竞争力在不断上升,并有超越东盟之势;第84章产品的竞争力较为明显;第90章产品则处于竞争劣势。因此,应该继续强化优势,着力加强对弱势产品的研发、生产及出口。  相似文献   

5.
王宇楠 《经济研究导刊》2013,(23):248-251,261
从高技术产品出口总规模、出口结构、企业创新能力等角度,分析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情况,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创新能力与高技术产品出口之间存在着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因此,中国目前须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口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如何?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分析发现,一是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来源于两个极端,即低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中国这两类行业的出口占世界的份额都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二是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纺织、皮革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该产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接近三分之一;三是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该产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达到20%左右;四是中国中高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较低,这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显著不同。由于中技术制成品通常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国中技术制造业在世界贸易中较低的竞争力,反映了中国资本稀缺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及其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出口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如何?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分析发现,一是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来源于两个极端,即低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中国这两类行业的出口占世界的份额都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二是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纺织、皮革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该产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接近三分之一;三是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该产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达到20%左右;四是中国中高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较低,这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显著不同。由于中技术制成品通常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国中技术制造业在世界贸易中较低的竞争力,反映了中国资本稀缺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应对贸易摩擦,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2009—2021年中国与50个国家产品层面的月度数据,利用三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美国对华贸易摩擦对中国出口美国和非美国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样本期间美国对华贸易摩擦涉事产品年均增速31.34%,主要围绕贱金属制品、化工产品等,且显性的关税保护措施逐步被隐性的非关税保护措施替代。第二,美国对华贸易摩擦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94.48%,同时中国对非美国市场出口仅增加8%,可见虽然中国利用出口偏转来应对贸易摩擦,但还不足以抵消巨大的负面冲击。第三,面对美国的贸易摩擦,中国出口主要偏转到日本、荷兰和德国等发达国家,且高技术产品出口偏转到发达国家的现象更明显,而中低技术产品、不同生产阶段产品以及不同贸易摩擦类型均呈现对部分国家增加出口而对部分国家减少出口的分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失衡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失衡是由中美两国在高技术产品上出现与其比较优势不符的贸易所致。21世纪初,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失衡主要表现为中美信息与通讯贸易顺差,以及中国对美部分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转为逆差;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对贸易失衡的影响在减弱,外商对华高技术产品加工生产工序的产业转移,成为失衡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美国、中国、东亚经济体在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中形成三方"互利",但非"共赢"的利益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0.
1998年俄联邦总统在关于俄罗斯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景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俄罗斯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为1.5%~2%。当前,俄罗斯在世界高技术产品市场上占有0.3%的份额(美国占36%,日本占30%,德国占16%),世界技术密集型产品市场总销售额为2.3万亿美元,15年以后该数字将变成3.5~4万亿美元。目前,世界技术密集型产品市场80%由西方七国集团控制。近几年,俄罗斯技术密集型产品(机械设备)出口所占比重下降到8%,然而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机械设备出口比重占38%。谈到俄罗斯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首先离不开军工综合体。在…  相似文献   

11.
FDI的出口溢出效应:机理分析与典型产业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陈文芝 《技术经济》2008,27(3):22-27
在系统梳理FDI出口溢出效应机理的基础上,提出该效应的三种具体形式,即出口信息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以及示范效应,并将这三种效应模型化;将企业层面的模型扩展到行业层面,提出理论假说,并结合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对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内资企业而言,FDI出口溢出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都显著为正,且内资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影响这两个效应的发挥效果,而出口信息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与理论假说显著相反,这可能跟中国高技术产业中内资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后,中国货物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由2000年的3.9%增加到2011年的10.5%,但增长幅度趋于下降。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出口竞争力的变化。本研究利用恒定贸易份额分析法和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过去十年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变化,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推演,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中国出口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日益上升,在国际市场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当前难以判断中国出口竞争力效应已经处于由正转负的拐点,但未来如果不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中国出口将难以维持之前20%以上的高速增长;从模型结果来看,中国出口与中国和全球的经济规模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未来十年中国出口名义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0%~15%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出口收入指数方法为基础构建出口收入份额指标,计算和分析了2001-2009年期间中国出口的相对贸易利益及其分行业状况。中国在世界平均出口收入指数中的相对份额虽然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但主要是在低技术行业依靠出口规模而获取贸易利益,在高技术行业中国获得的市场份额和贸易利益都很少。面板数据计量检验显示,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出口收入份额与技术投入、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比例呈现较弱的正相关关系,与外资进入以及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呈现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国欲摆脱以代工方式加入全球价值链而赚取低廉代工费的现实处境,须致力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形成以技术为主导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如何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摆脱出口贸易低增长或负增长的困境是当前中国外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基于2006—2016年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出口规模及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了城市出口增长,这一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数量边际,价格边际和扩展边际无明显变化;机器人通过吸引高技能劳动力流入和促进资本跨区域转移间接作用于城市出口增长;机器人应用推动了我国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出口增长,并通过大幅度提升高技术产品出口份额来实现出口产品技术结构优化,但在出口市场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仍有待激发;考虑到城市间生产要素的关联性,机器人应用在促进本地城市出口增长的同时,抑制了周边城市的出口扩张,存在虹吸效应,但总体上机器人应用显著推动了中国出口增长。研究结论意味着,机器人红利能够替代人口红利,为中国出口贸易创造新的增长点,但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时应更加注重区域外贸协调发展,谨防机器人应用进一步拉大外贸区域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5.
考察2009-2020年RCEP框架下的中国商品出口特征,借助CMS模型分解出口增长的驱动因素,构建综合出口竞争力指数并剖析其提升前景。研究显示,中国商品在RCEP域内的出口增长韧性高于域外,产品集中度与市场多样性同步提升;规模需求效应对出口增长的主导作用减弱而供给效应增强,竞争力对需求调整的滞后性阻碍了出口增长,上述结论在产品域和国别域分解中依然成立;中国在从需求驱动型向竞争力驱动型的增长模式转变中暴露出结构优化缓慢、内外部市场联动缺失、供需契合度低下等问题;中国对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盟“老五国”以及资本品、中间品的出口竞争力较乐观,能源品和消费品则面临瓶颈。中国应系统研判RCEP税则、培养多元竞争优势等以促进中国商品的高水平“走出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WTO特别贸易通报数据库,基于异质性理论建立多维度固定效应的线性概率模型,考察美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企业出口决策和企业出口贸易额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美国实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出口决策和出口贸易额的负面影响范围广、程度深,通过划分出口产品结构与企业产权性质,本文进一步发现高技术产品和私营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大;第二,异质性企业理论成立,且美国实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企业不存在歧视。基于此,本文提出中国应利用制造业升级及自贸区战略的契机,努力缩小与美国的标准差距,并合理有效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17.
程慧 《经济》2012,(4):81-83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月初访美时强调"要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关键在于美国自身经济政策和结构的调整,包括取消对华出口种种限制,特别是尽早放宽对华民用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3月20日予以回应,美国已准备将46项技术出口到中国,其中一些可能  相似文献   

18.
战后西方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统”建立的根本目的是防止和限制西方的战略物质、高技术及产品流向社会主义国家。尽管“巴统”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美国的冷战思维仍然在军售问题上表现出来。美国对我国的出口管制将因为美国长期视我为潜在对手而长期存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技术出口限制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技术出口管制是指技术输出国出于政治、军事或经济的目的,通过政府管制的手段,限制某些特定的高技术产品和技术向特定的对象出口。美国为维持霸权地位,保持对中国的科技优势尤其是军事技术优势,长期以来一直  相似文献   

20.
杨岚 《经济论坛》2007,(23):49-53
一、导论 通过研究中国和美国的产业内贸易可发现,我国对美国出口的主导产品一直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从美国进口的则是具有先进技术而且工艺革新较高的产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在高技术含量的机电、电子等产品的制造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与美国在这方面的产业内贸易也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