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外部知识获取路径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企业获得外部知识的路径,建立了外部知识获取路径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模型,并以我国86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对外部知识获取路径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给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
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基于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都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和绩效的重要手段。以5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为样本,对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只对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只对企业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是互补关系,二者的交互对企业绩效(营业收入增长、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对于企业特别是类似于在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绩效的贡献是不同的,只有综合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并形成互补关系,确保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完全成功,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理论与技术创新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理论与技术创新绩效□朱庚春徐策中侯玲产业和企业的创新活动引起各国的关注始于本世纪70年代末期,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有影响的国际组织先后开展了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在此基础上,各国纷纷制定和实施促进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政策、法律,推...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是技术的时代。中国为了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对高新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在投入的同时,必然带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对投入的绩效状况进行更准确的审计。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国高新企业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现状。其次,通过主成分分析、层析分析等方法建立新指标体系。最后,以一家高新企业为例进行体系运用说明。 相似文献
5.
6.
7.
范宋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9):51-56
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文章以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了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管薪酬差距扩大有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然成立。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股权集中度这一中介路径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股权集中度的中介作用受到管理层权力的调节。对此,应以激励、治理、调整为导向,通过优化薪酬晋升渠道、拓展股权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管理层权力,持续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供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创新资源作为创新活动的输入,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源头。从外部创新资源角度探讨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分析创新资源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以珠三角200家制造业企业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新资源对技术创新能力呈显著正向影响,即企业创新资源获取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技术创新能力中的策略规划能力对企业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而学习能力、研发能力、资源运作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和组织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能力对创新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创新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业竞争以及发展战略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企业技术创新衡量方法研究在IPO后绩效表现方面存在不足。研究发现,企业IPO决策过程中IPO时机与特征可以反映其技术创新动机,进而可基于技术创新角度对企业IPO后绩效表现作出合理解释。通过构建技术创新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技术创新企业与非技术创新企业在IPO后长期绩效表现的异同点。结果表明:①技术创新动机与企业IPO后财务绩效正相关,技术创新强的企业在后市仍能保持良好业绩;②技术创新企业的长期市场表现看涨,而非技术创新企业则呈现波动;③技术创新企业存活质量明显高于非技术创新企业。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2017年数据,实证检验了信息技术投入、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显著U型关系,企业信息技术投入需要经历组织变革转型期,才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促进作用;信息技术投入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呈显著倒U型关系,信息技术投入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但考虑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之间存在最佳平衡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在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显著非线性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2013—2016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从微观层面系统分析了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处于不同成长周期阶段的企业在该影响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均对整个高新技术企业的经济创新绩效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内部研发创新的影响最大;非研发创新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来自不同行业、处于不同成长周期阶段的企业而言,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同一创新路径对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处于不同成长周期阶段的企业的创新绩效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272家江苏省民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企业的竞争战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实施低成本战略的企业进行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倾向均不明显,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倾向于进行产品创新,实施混合战略的企业进行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倾向都明显,且实施强度显著高于实施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企业;总体来看,所有企业的工艺创新强度都要高于其产品创新强度,产品创新强度整体偏低,这意味着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应放在产品创新上。 相似文献
14.
基于185家中国在孵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层级回归方法,对在孵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和认知三个维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旨在揭示社会资本对不同孵化器的在孵企业创新绩效的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在孵企业结构维度和关系维度的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认知维度的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不显著;与国有孵化器相比,民营孵化器增强了在孵企业的结构维度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但减弱了在孵企业的关系维度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投入结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别用两位码层面的大类样本和三位码层面的中类样本较系统地研究我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结构对创新绩效影响最大;技术创新投入来源结构在中类样本中显著,而在大类样本中不显著;技术创新投入应用源结构在中类样本中不显著,而在大类样本中显著。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而行业规模在中类样本中影响显著而在大类样本中影响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知识来源和创新联系的地理分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空间分布的视角,以北京地区汽车零部件、软件和生物产业的456家企业为例,研究了外部知识来源和创新联系的地理分布对不同水平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内部研发投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国际化的知识来源与突破性创新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企业进行研发采购时倾向于选择地理范围较远的伙伴,而且国际研发采购确实能增加企业产生突破性创新的可能性;企业开展研发合作时倾向于选择地理范围较近的伙伴,但无论与何种地理分布的伙伴合作均未能增加企业产生突破性创新的可能性。企业的内部研发投资会抑制国际研发采购、国际研发合作和区域内研发合作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聚焦生态文明型的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基于2006—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环境约束下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利用系统GMM模型对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动因进行实证检验,并构建VAR模型探索其长期效果。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自身“累积”效应;国际研发对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但高强度环境规制对其有“成本挤出”效应;在短期,内部研发尚未促进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但环境规制带来的“财税激励”能够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仅高环境规制地区内外部研发能够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企业如何走好新型工业化绿色创新发展道路已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由于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发展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成为重要选择。本文基于我国A股2010—2020年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QFII持股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QFII持股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正向驱动效应,且QFII持股通过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环保投资效率两条路径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约束型与激励型环境规制均可在QFII持股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产生正向调节效应。本文为提升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开拓了新的激励机制,同时为我国QFII制度改革与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检索国内外主要学术数据库中有关跨界搜索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实证文献,对符合元分析要求的33篇文献进行客观分析,发现组织跨界搜索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探讨了情景因素、测量因素等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动态环境及西方文化背景下,跨界宽度搜索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跨界搜索维度及测度方式正向调节两者关系,但创新绩效的客观测量与主观测量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王长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4):31-34
吸收能力理论被广泛用于研究复杂的组织现象,是技术创新、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产业经济与战略管理等多学科领域研究所涉及的核心指标,很多学者用该理论解释不同的企业创新绩效。本文首先回顾了相关文献,说明了吸收能力的基本内涵和模型。其次在企业网络的视角下,探讨了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和调节作用。第三,总结了两个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的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优缺点。最后,本文指出随着外部知识资源对企业创新重要性的增强,不能继续把知识作为一个已知的常量,要区分不同的知识属性是否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要以企业吸收能力为核心,从整体的角度系统探讨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用有效的研究方法科学地分析各关键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