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焦婧 《时代经贸》2012,(4):166-166
针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现象,本文选用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以山东省为例对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差异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针对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提出7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区域金融近年来迅速发展壮大,金融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金融一体化也有一定发展,但金融一体化明显相对滞后,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别。本文构建一系列的金融发展指标,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区域内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和对比分析,以揭示区域内金融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普惠金融体系特别关注目前尚未被传统金融服务覆盖的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山西属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欠发达地区。文章通过对2011年山西省96个县(市)的普惠金融水平的计算,并运用系统聚类法将其分类分析,发现山西各地区的普惠金融水平普遍偏低且各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普惠金融水平高的地区多集中在晋中地区,普惠金融水平低的地区多集中在晋南、晋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黑龙江省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水平差距明显,各地区内部金融生态环境状况并不均衡;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规模对高技术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显著为正,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而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显著为负,同时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也制约了研发投资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正向影响.未来应进一步减少各地区金融发展的差异,在促进各地区金融市场协调发展的同时,也使各地区金融发展对贸易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标准差椭圆等分析工具,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但整体上现有的协同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均值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存在非均衡发展态势;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相对差异虽然在逐步缩小,但现有的总体相对差异仍旧较大.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相比较而言,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为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异,各地区要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撑作用,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以及针对现有的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存在的空间非均衡现象,积极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区域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蒋骏 《当代经济》2018,(12):56-58
以我国两大城市群为例,构建了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对两大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引入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2008-2014年城市群绿色金融-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协调指数,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耦合协调预测模型,对系统未来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震荡幅度较大,且各区域存在较大差异,长三角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第二,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与生态环境并未实现协同发展,绿色金融发展滞后,大部分地区处于拮抗阶段,并逐渐接近磨合阶段;城市群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第三,未来城市群绿色金融-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8.
金融可持续发展评价新视角——基于地区截面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金融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16个具有代表性的省市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金融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从东部到中西部,金融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同时,地区内部之间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要进一步探索各地区金融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促进高质量的金融发展和持续、和谐、快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宋春梅 《时代经贸》2009,(3):113-114
从金融发展的视角看,区域金融二元结构特征具体表现为区域金融总量、金融结构及金融运行效率的显著差异。其中总量水平是从量的角度反映区域金融差异问题,包括金融资源与金融交易数量、货币与金融深化程度的不同;而金融结构与金融效率则是从质的方面反映区域金融的差异问题,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工具、融资方式、融资机制和金融行为的不同特点等。金融总量、金融结构与金融效率的差异共同构成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我国31个省1978—2009年数据的面板模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东、中、西部划分标准,采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分别对这三个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不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都具有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在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接下来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小。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如何促进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是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文章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和相互作用,采用DEA分析法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评价,运用Matlab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对不同省市区域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业集聚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我国31个省份1978—2011年金融业区位商进行非线性傅立叶单位根检验,将检验结果与区位商均值相结合,分东、中、西三地区对金融业空间集聚的区域分异及其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集聚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各省份的金融业集聚水平大体呈橄榄形分布,同时,三地区大部分省份金融业集聚的单位根检验结果都体现出不稳定特征,说明我国金融业的空间集聚格局一直处于不断调整之中。而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The dynamic relations among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disparity, and financial disparity in China are examined. Specifically, the focus is on whether economic disparity or financial disparity affects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As measures of economic and financial disparity across regions and provinces, the Williamson coefficient of disparity is employed using both regional data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and provincial data (from 31 provinces). Overall, it is found that both provincial financial disparity and, to a lesser degree, economic disparity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addition, financial disparity appears to be exogenous, suggesting that financial disparity is not influenced by either economic disparity or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05—200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对区域创新环境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环境呈东-中-西、由高到低的梯形差异分布。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三类,以其为对象,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三类地区的区域创新环境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影响不同类型地区的创新能力的主要环境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5.
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了我国2000—2015年各个省份的绿色发展效率,并且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模型检验了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和传导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环境规制工具与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命令型和市场型规制工具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突出;不同规制工具在东部、中部地区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倒“U”型作用较为显著,但是在西部地区的作用不显著;此外,命令型和市场型规制工具都可以通过影响研发强度,进而促进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且命令型规制工具对研发投入的激励效果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6.
林春艳  司冠华 《技术经济》2012,31(6):118-121
利用1995—2010年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样本省(区、市)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且大部分省(区、市)的金融发展是其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原因;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基于2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广义矩分析,考察区域金融发展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与经济福利的关系.得到的结果是: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福利的影响较为微弱,财政支出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福利的提高,但是当地政府同时面临着“福利磁铁”的矛盾.在分省区研究中发现:不同的区域金融发展、财政支出对当地经济福利水平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从低碳、生态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人文宜居生态四维目标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并比较了2009年、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9—2010年期间,各省市的总排名及各主因子得分排名的变动原因不同;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省份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其中北京、上海的排名始终在前2位;中、西部地区省区的发展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演进与我国宏观经济走向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国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经济运行特点有别,我国区域住宅商品房市场价格与宏观经济的联动关系以及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效力均呈现出了明显差异。本文根据我国31省份的相关宏观数据,通过VAR/PVAR模型及统计学方法,研究发现了能够解释各区域住宅商品房价格趋势被持续维持的“正螺旋反馈机制”及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基于此,可将全国各省份的住宅商品房价格趋势的形成类型划分为货币政策主导型、经济增长主导型、混合主导型与房地产主导型。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内地31个省(市)数据为基础,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本质及特征为依据,构建了一套区域“双创”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在控制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考察了各地区“双创”投入产出转化效率。研究显示,目前各区域“双创”效率发展不均衡,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除个别地区达到1以外,其它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效率缺损。最后,根据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大小,对31个省市的“双创”效率进行四分图归纳,根据归纳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为“双创”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