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秀菊  孟宪策 《生产力研究》2012,(2):116-117,137
京津冀经济圈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其发展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京津冀经济圈中,河北省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却也是相对较弱一极。文章从比较优势理论入手,深入探讨了河北省应该如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并以此为突破口,快速融入京津冀经济圈。  相似文献   

2.
交通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内容,是经济辐射的重要媒介之一,将区域内各个地区以及不同区域联系起来.本文通过论述外部交通基础设施的正负空间效应,及在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重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尽可能发挥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3.
经济联系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间因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摩擦和趋同现象,而运输联系通过各类运输方式的有效承载,可以降低这一空间差异、实现区域间的一体化。作为实现运输联系的唯一方式,区际交通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序参量。文章基于耦合与耦合度的基本概念,构建区域经济-区际交通耦合系统。围绕经济与交通两大子系统,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欧盟为例,实现对区域经济与区际交通耦合发展过程的定量测算。研究结果发现,在泛欧交通网的作用下,欧盟经济及其交通的相互影响程度和协调程度在逐年提高。积极的交通政策,不仅使区域经济联系与运输联系更加紧密,还能进一步推动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经济与区际交通之间乃至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因其快速、安全、保障等优点,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无论是在政治、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解决交通运输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郑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蕾 《经济经纬》2007,(2):72-74
相对一般型城市,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聚集、辐射功能和指挥、调节和综合服务的作用,在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这可以带动区域实现跨越式增长.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能力不强,在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以"郑汴一体化"为切入点建设大郑州都市圈,对于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及带动整个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对经济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园区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有着很强增长潜力的经济模式,对科技园区的研究越来越多.虽然我国建立科技园区的历史不长,我国不少学者也取得了研究成果,对科技园区的发展理论启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对经济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园区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有着很强增长潜力的经济模式,对科技园区的研究越来越多。虽然我国建立科技园区的历史不长,我国不少学者也取得了研究成果,对科技园区的发展理论启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顾东升 《经济师》2008,(3):264-265
文章在分析转型发展阶段台州交通与区域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实现台州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即发展以公路为内核的台州交通,同时剖析了公路的时代内涵和理论架构,指出发展公路的五大节点——“三库二网”,即思想库、人才库、技术库和服务网、融资网。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总量增长、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生产力布局、城市化的影响,从而为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为手段评估生态系统状况,引领地方绿色发展方向,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文章以滨海城市大连为研究对象,在阐述GEP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机制基础上,对大连市2005、2010和2015年三期GEP进行核算,从时空维度对GEP—经济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予以分析,并就推动生态系统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2005—2015年,大连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处于上升趋势,实际增值141.95亿元,增幅37.1%,但调节服务价值实际增值仅为10.9亿元,实际增幅5.68%;②2005—2015年,庄河市GEP综合指数上升程度最大,增长率达140.02%,只有长海县GEP综合指数有所降低,下降率为30.61%;③2005—2015年,大连市经济与GEP主要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由中度失调—经济滞后变为中度协调—生态滞后,耦合协调发展持续转好,但GEP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GEP核算可以体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定量反映生态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为实现经济社会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21,(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项目,目的在于促进人、物、信息互通互联,加快流通速率。对于各地区经济发展而言,交通基础设施是其对外联系的重要载体,一个完善且成熟的交通建设体系,将会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文章对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表现、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旅游产业具有支撑作用。河北省应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开发旅游项目、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建立旅游文献数据库等,进而促进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幸福 《经济师》2013,(8):189-191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物流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地处中国西南沿海的钦州市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其经济发展与以港口为依托的区域物流的发展密不可分。通过分析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结合钦州经济现状,指出区域物流的滞后制约了钦州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发展区域物流推动钦州经济的理论,并给出了扶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区域商品集散中心、发展港口物流、建设工业品配送中心、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等发展区域物流推动钦州经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论区域经济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经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其自身有突出的运行特点、发展规律。通过分析区域经济的内容及模式,可以正确制定促进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政策和战略,在西部大开发当中,应当更加重视区域经济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永平  李建豹 《经济地理》2011,(7):1057-1063
以兰新铁路为辐射轴,以100km为辐射半径所形成的辐射范围内的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10项经济指标,综合运用SPSS、GeoDA和ARCGIS 9.2,对于兰新铁路辐射带经济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发现:经济实力在全区平均水平之下的占多数,相似区域在空间上呈集聚趋势;按照经济实力得分,把县级行政单元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中等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从数量上看,县级行政单元经济发展等级基本呈现"金字塔型";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经济实力在东南—西北方向呈现明显的"U"型,在西南向东北、东向西、北向南方向上都呈现递减趋势,但变化不明显;经济实力的热点区在乌鲁木齐市和兰州市,盲点区在兰新铁路辐射带甘肃段的东南部。最后,从自然地理条件、区位因素、发展战略、区域相互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红利具有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已从劳动年龄人口的流入收获了较多的人口红利,西部地区的"城归"现象使得部分劳动力回流,有助于改善云贵等西部地区的境况.我们从人口红利的概念及其衡量标准出发,在分析我国人口红利面临困境后对云南人口红利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现实任务,也是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提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再生资源利用与温州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讨论,分析了再生资源利用对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对温州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振兴东北是从传统到现代、从计划到市场的经济制度变迁过程.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使银行业在东北这一特定区域市场化进程中有了采取区域性策略的可能.在分析东北的区域性经济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银行业自身改制和振兴东北的企业问题,本文提出了在东北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区域性银行业策略.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在农村区域经济中的成长机制初探:以江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宁 《经济地理》1997,17(1):50-51
随着农民的日渐富裕和乡镇企业的成长壮大、中华大地数万小城镇农村工业化的基石、铺筑着乡村城市化的道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生长点、使亿万农民世世代代向往城市文明生活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1小城镇与农业和农民利益的关系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的过程。在世界范围内。这个过程通常表现为自上而下的过程或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前者主要由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发展、规模扩张吸纳了大批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村人口.由地域转移带动产业、职业转移;后者主要由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引起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