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拐走70多天后,陕西眉县常兴镇某村的14岁女孩娟子(化名)回家了,她是被继父从山西一个色情洗浴中心找到并设法带回来的。娟子说,在被拐卖的日子里,她还看到很多和她年龄相仿的陕西女孩,被拐卖到那个地方做“不干净的事情”。今年端午节女儿上街被人带走娟子是农历五月初五(5月31日)端午节被人带走的。“那天早上,她还到街上买了粽子和油条回来,和我一起吃完,她说她要上班,就骑着自行车出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回来。”娟子的继父张宝生(化名)说,娟子上到初一,自己不愿意上学了,就辍学到附近织布厂去打工,一个月150元工资。娟子失踪后,母亲…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商业周刊》报道,梁玉英(音译)住在广州,是一个四个月大女孩的母亲。和其他住在广州的居民一样,她每天早上7点起床,送她的孩子去幼儿园,然后上班。与那些经常被城市堵塞的交通折磨得汗流浃背的上班族不同的是,梁基本上八点就可以准时到达她的"私人"办公室———自己的家中。洗个澡,给自己泡杯咖啡,然后坐在柔软的沙发床上开始一天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走近审计     
一年前,当我被通知到审计部门上班时,等待的焦急心情终于轻松起来。一九九七年二月十八日,生活向我翻开新的一页,带着好奇和疑惑我踏进审计事务所的大门。第一天到单位报到,正好碰上开全所大会,所长们作了一大堆让我摸不着头脑的发言,只是刘所长说今天大家终于聚在一起,这在平时是很难得的,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我被分配到办公室做出纳和打字员工作。接下来的日子,感觉自己象是被上紧弦的发条,一刻不停地运转。和身边的同事只能在每天上午八点和下午两点签到时间碰面,他们在签到本上飞速地划出自己的名字,又匆匆消失了。隔一段时间,便又象从地下冒出来一  相似文献   

4.
当一些人还"人未老,头未白",即使身在职场却也过上了被"边缘"的日子,当他(她)们跨越某一年龄界线后,还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过上"退休生活",甚至被人们视作社会养老的"负担"。此时的他(她)们,还远未到老年,更不是暮年。这些已步人人生"熟年期"的劳动者,或许正处在知识、技能和经验积累的最高峰。环顾四周,不难发现职场中众多活跃的"熟年人"身影,他(她)们正在以自己的专长服务他人、造福社会,或是在不断的自我实现中塑造自己的"白金"之美。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个资产达数千万元、又富有爱心的上海企业家。一次,他开车路遇一个醉卧在马路上的女孩,把她招进了自己的工厂,从关心渐渐变成了"情人",并出资给她开了一家饭店,还将她14个乡亲安排到他的工厂上班。其中,她一个堂弟欲当材料主管,并有意透露、炫耀她与老板的关系,导致他们隐藏了三年之久的"地下情"败露,14个乡亲终于被全部辞退。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开始和昔日的情人进行最后一搏,然而她却搏掉了自己的性命……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踢猫效应""踢猫效应"源自公司日常管理中的一个小故事:某公司董事长为了提升公司业绩及形象,规定公司员工必须按时上班,否则就要接受惩罚,并许诺自己将身体力行。一天由于某种原因董事长上班迟到了,而且在上班路上因为超速驾驶被警察开了罚单。这位董事长心情很糟,来到自己办公室后,没有心思做事,这  相似文献   

7.
<正> 赵雪出生在青海海西农村。1992年8月,比小赵大两岁的姐姐和她同时收到西安一家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是,全家人在欣喜之后马上又陷入了沉默、因为仅两人的学费就要上万元!无奈之下,姐姐撕碎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将上大学的机会让给了妹妹。 1995年大学毕业的赵雪回到家乡,但她又失望了,上班除要交一笔数目不小的上岗费不说,每月的工资也就二三百元,  相似文献   

8.
张宏江  孙瑜 《英才》2012,(12):145-146
也许,"归零"就像一种风格,过去20年,每换一次工作就是一次归零。最近,太太对我说的最多的是: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呀?之前在微软亚洲工程院的最后两年,朝九晚五,我每天可以按时回家吃晚饭;而被雷军"挖"来金山的这一年,虽然还是9点上班,但是几点下班就没准了。比如2012年北京下第一场大雪的那一天,我就加班了一整天。  相似文献   

9.
武松打狗     
<正> 武松在阳谷县当差后,日子过得倒是无忧无虑,只是有时做梦,梦见自己在深山老林里痛打老虎,醒来后心中便有些伤感。 这天上班,县太爷交待了一件差事。原来,上个月钦差大人到县里办事,被一户人家的狗追着咬伤了脚脖子,县太爷当场下令严禁养狗,可据人密报,很多人家里还偷偷的养着。为此  相似文献   

10.
上班和下岗     
上班时 日子是一双鞋底被充实和责任纳得密密麻麻下岗后 日子是一张网被无聊和失落扮得松松垮垮上班时 期待着休闲哪怕是短暂的一天放假下岗后 渴望着工作就犹如单身汉渴望着有一个家上班时 生活有滋有味和亲朋好友交谈坦然自若叽叽喳喳下岗后 生活精打细算尤其不敢面对亲友多余开支时的尴尬上班时 天气晴朗心情就像一朵鲜艳的花下岗后 心田在飘雨常常莫名其妙地对着天空犯傻上班时 抱负远大希望跳槽对未来一点也不害怕下岗后 除仰天长叹壮志未酬又多了一份对养家糊口的牵挂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上班和下岗如天平的砝码被生活掂量着起伏…  相似文献   

11.
伊凡 《经营者》2000,(1):51-52
<正> 读大学时就有一种愿望:我要到曾产生过求伯君,史玉柱这样的高科技人才的珠海去闯一闯。特别是我在单位锋芒毕露,被领导"悬"起来之后,这种愿望日甚强烈。终有一天,在我和单位领导大吵一顿后,我决定辞职去珠海。此时,正逢1995年春。当我背上南去的行囊正在月台等车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渐渐向我走来:是陈慧。我急忙迎上去问她:"你今天不上班?"她嫣然一笑,莫名地说上一句:"我也去珠海呀!"我大吃一惊:"你不能放弃税务局这样好的单位。"陈慧  相似文献   

12.
公仆请自重莫在此钓鱼某乡一鱼塘边,竖着一块木牌,牌上写着:"公仆请自重,莫在此钓鱼"。见牌生情,不禁想说几句。实行"双休日"以来,上班者的休闲日子多了。不少人备上鱼竿,到乡下钓鱼。特别是有些乡镇公仆们,三三两两到自己辖区内的鱼塘,管他张三李四,打个"...  相似文献   

13.
<正> 长沙妹子小眉是个幸运儿,中专毕业后没多久就进了一家印刷厂上班。她又很"背时",工作两年时间,厂子就倒了,她只好回家"休息"。岂料1年过去,也没找到再就业的机会。身为建筑包工头的老爸看到宝贝女儿整天一脸愁容,就为她买回一只小狗解闷。小眉的身边有了小狗狗之后,无聊的日子开始有了改善,看上去她似乎找到了一种精神寄托。只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位有心机的女孩,"玩狗"仅半年时间就悄悄做起老板来了。  相似文献   

14.
李小姐在北京工作,但她的男朋友却在燕郊上班,为了两个人不分开,她只好选择跟男朋友住在燕郊。每天清晨,她都要早早起床,乘坐930路公交车跨过省界,到位于安定门外的单位上班。尽管进京以后可以乘坐地铁,路上还是要花去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一年多。虽然每日往返奔波非常辛苦,但是李小姐还是为了燕郊便宜的房租坚持了下来。不过,最近她也开始发愁了——原本月租600元的两居室房子,价格涨到了1000元——一年之内竟然涨了将近一倍。  相似文献   

15.
事件 开心,弄假成真? 刚刚做妈妈的Cathy,在休产假期间被朋友"勾引",开通了开心网账号.每天半夜起来给孩子喂奶时,都要顺便上网偷菜,为了"偷"到好友将要成熟的菜,早上起床的时间也从7点提前到6点,先收菜、偷菜,然后再照顾孩子、上班."每次得手一些价值很高的菜,感到很满足."Cathy说.这里所说的得手就是成功"偷"到好友的菜.这是一名"开心迷"的典型"开心"生活.  相似文献   

16.
史存华,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在下岗后近7年的时间里,历尽磨难倍偿艰辛,终于凭借自己辛勤的劳动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的拼搏之路。今年44岁的史存华原是荣成市海滨集团的一名正式职工,1992年的春天,公司进行抽本经营改革,动员有经营能力的职工离岗承包门店。史存华看到,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抱着"铁饭碗"吃"大锅饭"的日子不会太长久了,与其将来被动下岗,不如先行一步为自己寻找一个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于是她萌生了下岗干个体的想法。然而她下岗的想法遭到了亲朋好友和全家人的反对,亲友们担心从未做过买卖的她根本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站稳脚跟;家人担心她那曾做过两次手术的孱弱身体无法承受沉重的工作压力。执着的史存华却不信这个"邪",她做通了丈夫的工作,毅然与公司签订了下岗合同,勇敢地跨入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几天,很多人的手机朋友圈都被"红包"刷屏,然而,有人戳破手机屏幕都抢不到一个红包,有人却不用动手指一天就可以抢到上百个红包,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大家奋力争抢的时候,抢红包"神器"发挥了作用,不用动手就能自动抢到微信朋友圈里发出的红包。不过有软件工程师提醒,不要随意在网络上下载类似软件,以免个人信息泄露,造成财产损失。小林在一家公司上班,几天前,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装了一个抢红包"神器"。"真的太神奇了,安装不到24s,就抢了100多个红包,根本就不用自己用手点。"小林说。  相似文献   

18.
谢恩     
正月十六,小城醴陵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虽然时间已近八点,但往店里赶着去上班的李静感到街上的人似乎特别少。深一脚浅一脚地踏在满是烟花残骸的路上,李静对自己身处的这个全国烟花之乡有了一丝“怨意”。李静承包的农药店坐落在醴陵市的近郊,虽说农药这玩意利润不厚,但仗着自己是药剂师出身,对这一行十分熟悉,进的农药质量有保证,加上有时自己还调配点新药,所以,李静的小店在当地口碑很好,农民都爱到她这里来。几年下来,虽说“发财”无望,但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想想远在江南工作的女儿即将生产,自己就要做外婆了,李静不禁感到喜滋滋…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2000,(8)
<正>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药用动物科研站站长陶香果被称为"中原第一女蝎王",她有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从农村小姑娘到女大学生,她没有像别的大学生那样去机关上班,而从事了养殖行业,其间有着许多令人称道的故事。笔者带着同龄人的羡慕和敬佩前去拜访了她。她毫不保留地向我介绍了积累多年的独有养蝎真经。搞养殖要遵循生物的生长规律。陶香果自幼生长在河南伏牛山下,从上小学时就知道蝎子可以换钱,一条蝎子的  相似文献   

20.
也许你还记得那本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2004年圣诞节,美国人萨拉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有25件.她想试试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生存下去?试验最终变成了冒险."不靠中国产品过日子,太难了,至少,不懈地坚持下去太难了.我一次次地怀念抵制的日子,可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勇气再来一次."她在序言中写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