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就是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提供了科学的发展战略,他的渐进波浪式改革思想对实现他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了继承转变赶超型现代化模式;提出阶段式现代化发展战略;指出要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并抓住农业、能源和科技教育“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2.
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提出后 ,理论界围绕这一思想在全国上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对中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我国农村改革的实践 ,尤其是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邓小平“第二个飞跃”理论注入了新内涵。  相似文献   

3.
<正>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农业也是重点”,“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他说:“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二十年翻两番。二十年是从1981年算起,到本世纪末。大体上分两步走,前十年打好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页。以下凡引该书均只注页码)“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能源、交通是重点,农业也是重点。”(17页)在他看来,农村的稳定是整个国家稳定的基础。“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65页)“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的研究,针对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深入探讨了当前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应采取的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的改革一开始就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自觉地选择了积极稳妥的稳步改革战略,这是费穿于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始终的一个重要思想。邓小平说“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7页。以下凡引本书均只注页码),“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也不是二十年,因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农业发展思想主要体现在:紧抓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放松;稳定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两个飞跃”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六个方面。这些理论紧扣中国国情,构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农业本质,关于农业是基础,关于农业的“两个飞跃”,关于调动农民积极性等一系列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想开创了“三农”问题全新的解决思路,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8.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尤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思想的分析阐述,试图较为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农业思想的主要内涵。以期对我国当前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好“三农”问题有较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邓小平同志1990年8月就说过: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一论述是对我国农村改革和客观规律的科学描绘,是指导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推进农业生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0页,第284页)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概括了社会主义时期的主旋律,这就是:改革、发展、稳定。本文要探讨的是:为什么社会主义时期的主旋律应该是也只能是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之间是什么样的联系?怎样坚持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提出并阐发了邓小平的“职责归位”思想,认为这一思想是指导当前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想。邓小平“职责归位”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形成阶段、反思阶段、实践与发展阶段三个时期。“职责归位”的内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理解。这一思想对当前进行的行政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立足空间,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基本要素。八十年代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核心内容。就是集体土地分包到户。这一制度被邓小平同志称为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做到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大胆地进行土地制度创新,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逐步实现“第二个飞跃”,这是我省农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的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认为,发展中国农业,解决农民吃饭问题,一是要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农业;二是要广泛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成果;三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有器”是孙中山农业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一“农业强省”的科学含义? 湖南目前是一个“农业大省”,这没有什么异议。但对于要把湖南由“农业大省”建设成一个“农业强省”,就有不同看法了。有人说,世界上还没有靠农业强大而成为现代化富强之国的,我国也没有靠农业发达而成为富裕地区的,“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业强省”只是  相似文献   

15.
李润喜 《现代经济》2009,(11):11-13
邓小平时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作了系统阐述。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农村和农业理论与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有人问,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举世公认的最伟大成就是什么?恐怕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经济的巨大发展。邓小平同志对此明确指出过:“中国最大的变化在农村。”①而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经济的巨大发展,与邓小平的农村和农业改革发...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长期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完整的“发展-改革-稳定”三位一体的主流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发展、改革和稳定的思想及它们之问的相互关系,对于正确理解、全面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第一节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第二,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概念,并且把对外开放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第四,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范畴,并且强调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 :明确了科学技术在国家和人类社会中的突出地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 ,正确处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措施等。邓小平所提出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具体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2 .改革科技体制 ;3 .重视教育 ;4 .“每个部门都要进行科学研究”;5.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 ;6.端正学风 ;7.配好班子 ;8.搞好后勤。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体系非常完整 ,其内在联系也很紧密。邓小平科技思想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及发展性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改革思想从理论来源看,马克思、恩格斯改革思想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毛泽东、邓小平改革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撑,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所必须具备的责任担当和忧患意识为深化改革指明方向。从实践上看,个人成长和从政经历激发了改革思想,当今中国面临的现状为习近平改革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提供实践可能。习近平改革思想有着创新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系统、全面、辩证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