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FTA/EPA的新发展与中日FTA难以启动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正进入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多层次自由贸易同时发展的新阶段。日本政府修改了"WTO一边倒"的对外贸易战略,对双边自由贸易采取了越来越积极的态度,与各国家和地区缔结FTA/EPA的进程明显加快,日美、日欧FTA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相比之下,中日FTA不仅在日本FTA战略中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国政府主动倡导中日FTA以后,日本政府也没有积极地回应。日本政府对中日FTA的消极态度违背了其发展双边自由贸易的宗旨,不利于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不利于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的发展。中国应该利用中日关系转暖的有利时机,继续倡导和推动中日FTA。  相似文献   

2.
目前,东亚区域合作出现双轨制合作模式,即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随着东亚区域合作的广度与深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日两国分别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合作进程的深入,作为中日韩FTA中的关键环节——中日之间的FTA却迟迟不见具体行动,成为一种“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东亚地区全方位的、更高层次的合作。在东亚经济合作问题上,中日经济合作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只有中日两国加强合作,亚洲的整体经济整合才有实现的希望。中日在近期内缔结FTA的可能性不大,但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的前景还是较为乐观的。如何规避摩擦,扩大互补互利,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新思维,成为中日FTA建设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3.
国际政治经济学与比较政治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政治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新兴起的两个学术领域,前者已经很具规模,后者还在成型的过程中。本文介绍这两个领域在西方(主要是美国)的起源和发展概况,并以此澄清两者的异同,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学里的“国际”与比较政治经济学里的“比较”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王可 《北方经济》2006,(10):77-78
中日邦交正常化30多年以来,特别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两国的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彼此的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两国也经历了诸多曲折与摩擦,理性分析并全力推动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必将给中日两国带来“双赢”局面,时整个亚洲的经济腾飞同样意义深远。本文对现阶段中日贸易状况及相关要素进行全面考察与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时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昌荣 《上海国资》2012,(11):22-23
2012年4月以来,中日两国发生领土和领海的争端,政治、外交关系明显恶化。日本政府9月11日的“购买”钓鱼岛闹剧,引起双方在钓鱼岛海域的严重对峙,并激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强烈抗议活动,中日经贸受到重创。  相似文献   

6.
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可 《北方经济》2006,(20):77-78
中日邦交正常化30多年以来,特别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两国的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彼此的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两国也经历了诸多曲折与摩擦.理性分析并全力推动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必将给中日两国带来"双赢"局面,对整个亚洲的经济腾飞同样意义深远.本文对现阶段中日贸易状况及相关要素进行全面考察与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城镇化速度加快,保障房建设和高铁建设加大,拉动了钢材需求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2011年3月日本强震导致日本钢铁供给减少以及灾后重建的潜在需求。在此背景下,研究中日钢铁产业市场供需情况比较对提升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反应中日钢铁产业市场供需情况的指标比较入手,研究提升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钢铁工业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钢铁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战胜挑战重塑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国际上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中日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分析视角,通过选取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这三种常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蘋 《亚太经济》2007,(6):87-89
美韩双边在各自利益需求的考量之下成功签署FTA,必将刺激亚太地区各国洽签双边FTA的热情。对于近年来许多经济指标都被韩国超越的台湾当局来说,难免感到紧张却又一筹莫展。韩美FTA对台湾的挑战将如何?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东亚地区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加速发展,但拥有巨大合作潜力的中国和日本在探讨自由贸易协定方面却出现了相反的势头,日本不仅回避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地区与中国展开了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竞争,而且在中日关系不和谐的情况下继续制造矛盾。实际上,这些现象是日本实现政治军事大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因可以从日本外交政策中找到合乎逻辑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各国(地区)纷纷调整对外经济政策,由单纯依赖多边合作转为双边、诸边与多边并重,使得FTA东亚地区发展迅猛。FTA的迅猛发展对东亚经济合作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面对这种新的发展趋势以及由此而生的影响和变化,中国只有审时度势,做出正确而恰当的战略选择,才能确保自己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主动地位,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困境使得谈判主体达成一致协议的交易成本不断提高,利益成员在多哈回合不能实质突破的情况下会积极寻求体制外的有效安排。自由贸易协定自然导致联盟外部性,领导国对多边谈判议价和序列谈判议价的选择取决于跟随国存在正或负的联盟外部性。现实情况表明美国更倾向于自由贸易协定的建设,而客观形成了对多边贸易体制的阻碍作用。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建设起步较晚,应积极推动与不同发展程度国家贸易磋商与谈判,以加强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15.
FTA(自由贸易区的简称)建立后,贸易利益如何在成员国间分配取决于各成员国的双重比较优势。在竞争型的南南FTA中,具有极端比较优势的国家利益将受损,而对具有中等比较优势国家将获益。从中国的对外贸易格局来看,其总的趋势是与东盟出现越来越大的贸易逆差。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高新技术产品领域,东盟竟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的头号进口国以及头号贸易逆差国。 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的启动,对中国来说将主要带来贸易转移,将进一步导致优势产业在东盟的集聚,强化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与东盟的贸易逆差,从而使中国在国际生产链条的末端长期驻足,并导致利益损失。政府必须对此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战略。  相似文献   

16.
多哈回合谈判主体达成一致协议的交易成本不断提高,FTA与WTO存在相互竞争和替代的可能,多边贸易体制的困境促使利益成员积极寻求体制外的有效安排。世界范围不同利益集团区域或双边FTA的迅速拓展,对于中国积极开展与其他关税主体缔结多种形式的FTA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研究世界FTA发展态势及欧美等国的战略安排,有利于推动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17.
日本FTA政策的动向、特征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在东亚地区为了牵制在FTA谈判中占据领先地位的中国,加快了与周边国家FTA谈判的步伐。日本的FTA政策的特征是:优先与东盟发展FTA;为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推行非对称性的FTA;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投资法律的强化;并且把FTA作为地区政策的一种手段来加以利用。和经济原则相比,日本的FTA政策更多的是为了与快速发展的中国进行抗衡和在东亚经济一体化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与俄罗斯亟需通过FTA夯实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经贸基础。文章利用WITS-SMART模型估算了中俄FTA的贸易、关税以及福利效应,结果显示:随着FTA框架下关税不断削减,中俄两国大多数产品部门都将从贸易规模扩张中受益,尽管两国的关税收入会出现下降,但是整体的经济福利都将获得提升。如果两国能够尽快实现零关税,那么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会获得快速增长。因此,中俄两国需要从战略层面把握中俄FTA建设的重要意义,尽快推动中俄FTA谈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扬帆远航正其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自由贸易区对经济发展和对我国国际经济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对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合作提出了战略构想和相关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宋程丽 《特区经济》2008,(12):212-21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自由贸易区不仅成为各国实现世界贸易组织"全球贸易及投资自由化"宗旨的间接手段,而且成为各国实行对外开放、推动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直接手段。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越发严峻,国内外一系列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其长期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构成了现有和潜在的威胁,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和持续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扩大我国的进出口,还有利于增进投资、实现市场多元化,同时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