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涉嫌犯罪商标案件移送工作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三章第7节对“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等行为规定为侵犯知识产权罪,应受到刑罚惩罚。《商  相似文献   

2.
假冒商品(counterfeiting)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未经权利人许可,复制或者模仿包括商标、产地、包装装潢及整体外观等商品特征,使该复制或仿制品与真品难以辨别的行为。我国现行立法中并没有直接关于假冒商品的规定,知识产权法将其纳入侵犯商标权的范畴,刑法将其归为假冒注册商标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假冒商品是一种赤裸裸的造假行为,是处于侵权较低层次、侵权性质却最为恶劣的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陈惠珍 《中华商标》2022,(10):71-75
<正>商标权是指注册商标权利人对注册商标的支配权,包括专有使用权和禁止权。专有使用权以注册登记的商业标识为准、以核准使用的商品或服务类别为界;禁止权是注册商标权利人禁止他人未经许可使用其注册商标的权利,包括禁止他人非法使用注册商标、非法印制注册商标标识和非法销售侵权商品等。禁止权的范围大于专有使用权的范围,并由法律明确规定。根据我国《商标法》第57条规定,禁止权包括了专有使用权,并扩及类似商品、近似商标、销售行为和反向假冒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标权的刑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1979年《刑法》在第127条规定了假冒商标罪(知识产权犯罪仅此一条),而且对商标权保护的范围也很狭窄,仅限于“工商企业假冒他人注册商标”。1997年《刑法》在分则第三章第七节规定了三条与侵犯商标权犯罪相关的罪名。现行《刑法》集中规定侵犯商标权犯罪,无疑改变了以往商标权刑事立法较为分散、零乱、不全面、不系统的状态。就此而言,我认为现行《刑法》已基本确立了商标权的刑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5.
新《商标法》在第五十三条规定了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行为.可以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可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1995年4月23日国务院批准第三次修订,并于1995年5月12日颁布实施的《商标法实施细则》在第四十三条规定了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  相似文献   

6.
徐乃祥 《中华商标》2012,(11):33-35
一、魑魅魍魉齐添乱,李鬼内鬼俱发难对服装企业而言,目前侵犯商标权的行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冒充李逵的李鬼,包括恶意的假冒、仿冒和冒牌;另一种是窜货,窜货的当事人一般是权利人的经销商、代理商等,是不折不扣的"内鬼"。根据两者侵权主体与权利人的关系,前者常被称作外部侵权,而后者被称作内部侵权。外部侵权,包括伪造、销售他人的注册商标;擅自使用与品牌服装企业特有的商品名称、企业名称、包装、装潢相同或相  相似文献   

7.
高峰 《中华商标》2007,(2):41-41
《商标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可处以罚款。”  相似文献   

8.
杨晖  马宁 《中华商标》2004,(6):19-20
去年发生的两起涉外商标权纠纷颇为引人关注。一起为新东方侵犯商标权案,另一起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起的我国第一例确认不侵犯被告商标权案。这两起案件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涉及到他人的注册商标在出版图书上使用的合理界定问题。那么,在图书出版中究竟如何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才算合法?本文将从图书的性质、商标法的合理使用规定等来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出版业在今后的版权贸易中借鉴。  相似文献   

9.
林华 《中华商标》2008,(3):42-45
《商标法》第52条第(1)项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滴标法实施条例》第50条规定:“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属于商标法第52条第(5)项所称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商标权的刑法保护是对商标侵权行为最具威慑力、对侵权人最有震慑力的法律惩罚方式,早在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简称《刑法》)中就对假冒注册商标行为作出惩治规定,其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违反商标管理法规,工商企业假冒其他企业已经注册的商标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会。”  相似文献   

11.
翟健锋 《中华商标》2010,(11):67-71
一、香港商标权刑事保护的立法规定(一)香港侵犯商标权犯罪的罪名及犯罪构成在香港成文法中,有关侵害商标的罪行被概括地称为“伪造商标罪”(《商品说明条例》第9条)。从犯罪行为主体的情况看.商标犯罪主体可以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团体。  相似文献   

12.
李燕蓉 《中华商标》2013,(10):20-25
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注册商标,如果超出其注册商标核定使用商品的范围或者片面强调商品的部分功能、用途,足以使消费者将其与他人在该商品上在先注册商标相混淆,在先商标权人提起侵权之诉,人民法院可以受理,并依据查明的事实进行判决。  相似文献   

13.
商标获得注册后,商标权人负有连续使用义务。这是多数国家商标法的共同要求。因为注册商标长期搁置不用,不但该商标不会产生价值,发挥不了商标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人注册登记或使用,即有碍于他人申请注册和使用与其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如此,商标制度设立的意义就无法实现。我国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规定,注册商标连续3年停止使用的,由商标局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注册商标。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对于上述情况,任何人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并说明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4.
张建斌 《中华商标》2014,(11):49-49
正关于商标侵权问题,研讨的视角是多维度的,今天笔者想从刑法学的角度来浅析一下商标侵权行为,旨在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商标权的重要性及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首先,来看一下在《刑法》中是如何定义商标侵权的。《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假冒注册商标罪】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  相似文献   

15.
新修改的《商标法》对商标被侵权而作出的损失赔偿有了明确的条文规定。同时对流通领域中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明确认定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这为保护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和查处商标侵权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新《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的表述又与以上条款不相一致.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佟姝 《中华商标》2003,(1):15-16
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秉承诚实信用的原则,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和基本的社会公德。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广告用语及与他人注册商标相似的标识进行经营活动,构成对权利人著作权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害,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蒋利玮 《中华商标》2013,(11):33-38
2013年8月30日新修订的商标法第59条第3款规定,商标注册人申请商标注册前,他人已经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先于商标注册人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该使用人在原使用范围内继续使用该商标,但可以要求其附加适当区别标识。该条款系商标法中首次对在先使用抗辩进行规定,将于2014年5月1日开始实施,但是该条款具体应当如何适用。在新法实施之前如何与现有的司法政策衔接,尚不明确。笔者不揣浅陋,对上述问题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定牌加工的法律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志培 《中华商标》2008,(12):13-16
对于受境外商标权人委托定牌加工的商品仅用于出口,其商标标识与他人在中国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其行为是否构成侵权问题,在学术界、企业界和司法界都颇有争议。总的讲,一种观点认为定牌加工,对我国注册商标权人和国家无害,且对发展出口、促进经济发展有利。另一观点认为定牌加工的经营行为,触犯我国商标等法律和法规,伤害我国注册商标权人的权益,长远看对经济的发展有害。定牌加工的“有益论”与“有害论”之争,有经济层面的宏观经济发展问题,也有法律层面的实务操作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峰 《中华商标》2005,(9):18-18
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工商部门凭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采取查封或者扣押物品的行政强制措施。这无疑加大了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但对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条件——“有证据证明”,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在此,笔者略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田龙 《中华商标》2013,(1):42-44
正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及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且商标经核准注册后,对注册商标标识本身的使用亦具有严格的规制,不允许商标权人在使用中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显著特征,否则便不再属于商标法保护的商标专用权的范围,当然,商标的不规范使用行为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