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利用合作博弈论的方法初步对区域经济合作建立模型,证明GMS经济合作与合作博弈的解——核是一致的,并对GMS经济合作的内在稳定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合作、维护稳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货币金融合作日益紧迫,但由于存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殊差异,次区城各国的货币金融合作依然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基于这一现状,本文对大湄公河次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得出次区域各国的金融合作应该遵循从"双边货币合作走向多边货币合作最后到次区城全面货币合作"这一推进过程的结论,并明确了次区域国家采取的积极合作态度与合理措施,将不断促进未来次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对促进湄公河流域相关国家的交流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其松散的、以项目合作为主导向的合作模式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制度化则是提升合作模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新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亚行所界定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由于独特的地缘经济、政治特点,战略地位重要,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介入该区域的国际合作与开发,形成了多重机制并行运作的合作开发势头。我国十分重视并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开发,从21世纪初的国际环境和合作成效来看,我国参与次区域合作开发的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对能源需求量逐年增长。为了保障能源安全,中国和次区域各国不断加强国际能源合作。近年来,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能源合作不断深化,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但总体上看,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自建立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参与GMS已有16年的历程,在此期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挑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电子商务作为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受到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子商务目前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短缺,立法滞后,公众意识落后,支持环境薄弱等问题,但相信在次区域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次区域的电子商务发展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8.
2013年以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次区域"又重回到公众的视线中。说熟悉,是因为已经听说过这个词许多年;说陌生,是因为似乎这几年很少再见到这个词。尽管次区域合作的发展千回百转,但事实上,对于我国这样边境线长、周边国家多,内部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的国家而言,发展次区域合作是突破对外关系瓶颈、拓展国际市场、与周边国家建立更紧密关系最为有效的方式。近期国家高层会议对"次区域"的反复强调,也正验证了这一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南南合作的典范"。通过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相关省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与周边国家的经贸、产业、投资等往来日益密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从项目而来,走过了基础设施合作——经济合作——非传统安全合作——人力资源和社会合作的路,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形成出发,以云南省为例分析次区域合作对其对外贸易、投资的促进情况,最后对参与合作的成功经验予以总结,试图将经验进行推广,对我国其他次区域合作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不平衡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出现了大规模的非法劳工移民。文章主要阐述大湄公河次区域非法劳工移民的基本概况,并从各个层面分析劳工移民的原因,及其给劳工移民输入国和输出国带来的正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摘要: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十余年合作来取得若干成就: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机制;强化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贸易和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促进了金融合作。目前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发展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为了迎接这种变化的挑战,我们应该在新世纪的开始:加强行业合作促进跨国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跨行业合作加强区域之问的基础设施合作;促进区域之间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提高私营经济的合作和参与,提高竞争力;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技术竞争力;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探索泛珠三角区域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国际合作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珠三角区域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实施“走出去”战略,才能由被动的全球化阶段转到主动的全球化阶段。实施对外投资与境外开发、产业转移、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相结合,既可在国内参与他国生产的国际分工,又可在国外使他国参与我国生产的国际分工;这不仅可以获得经济合作的主动权,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国家的宏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亚行称之为“大湄公河次区域”,以下简称“澜湄次区域”)横跨中国(云南、广西)、缅甸、老挝、泰国、束埔寨、越南六国,面积256.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亿,连接起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地理位置十分最要。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亚行称之为“大湄公河次区域”,以下简称“澜湄次区域”)横跨中国(云南、广西)、缅甸、老挝、泰国、束埔寨、越南六国,面积256.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亿,连接起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地理位置十分最要。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亚行称之为"大湄公河次区域",以下简称"澜湄次区域")横跨中国(云南、广西)、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面积256.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亿,连接起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巨大。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ADB)倡议下,6国举行首次部长级会议,共同发起了  相似文献   

15.
积极应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已成热点,越来越多的次区域国家和其他国家及地区投入到这一热潮之中,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迅速发展,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将成为亚太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中心。面对这种发展趋势,研究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就有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近邻各国进一步加强联系,密切交往,积极开展以开发水能资源为主体的水坝经济合作,不仅很有必要,且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和沟通,消除误会,可为中国水坝经济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国际氛围,为云南省水坝经济的发展寻找可资比较的参照系,能够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为未来由于水资源的日益稀缺而可能发生的国际水事纠纷早做准备,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在发展水坝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实力,与次区域各国取长补短,促进中国水坝经济的对外开放,与东南亚各国共同研讨应对环保浪潮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域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应该是宽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合作、能源与水力资源开发合作、贸易与投资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旅游合作、信息通讯合作、农业合作、环境保护合作、禁毒合作和科技文化合作等。  相似文献   

18.
大湄公河次区域作为亚洲少数待开发地区之一,其城市发展足迹与城市空间结构独具特色。在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以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性重点探讨次区域五国城市结构与模式的成因。认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市化发展缓慢、首位城市极化严重、区域城市发展失衡、过度城市化与虚假城市化并存等一系列问题,是由于西方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社会关系再生产意图与次区域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地方文化等因素相整合与碰撞后,在地理空间上留下的难以磨灭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贸易与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涉及到的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为例,浅议有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构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