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6年成为中国实践“和谐世界”理念的重要一年。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短短一年时间,倡导并致力于建立“和谐世界”的中国,已经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成就和魅力,取得了被国际舆论称之为“改变全球力量对比”、“催生世界新秩序”的成果。在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和谐世界”这一重要理念的指导下,多边外交作为构建和谐世界的平台,为中国外交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外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双边外交为主。自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之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此后,中国催生“和谐世界”新秩序“和谐世界”理念多边外交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局部参与联合国的活动;二、多边外交政策大调整,全面参与联合国的活动;三、积极进取,开展多边外交,为构建和谐世界而努力。全方位多边外交是中国实践“和谐世界”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显示出中国外交的恢弘气势和开拓进取精神,促进了亚洲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维护周边地区和平与安宁,是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2006年,中国继续以各类多边机制为平台,务实推动和谐周边建设。中国...  相似文献   

2.
李桃 《理论观察》2011,(1):71-72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民间社会”的作用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民间外交也已经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渠道。长期以来,民间外交作为中国整体外交的组成部分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民间外交的学术研究.进而服务于中国民间外交的实践.已日益成为各方普遍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存刚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5):4-22,154,155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对世界大变局,主要大国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其核心内容之一是国际领导力竞争。国际领导力融合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两大基本要素,是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作为新型大国,中国虽已在某些领域形成国际领导力,但就更广泛领域和更高层次而言仍存在不足。中国国际领导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外交领导力提升来实现,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外交领导力提升自然就成为中国外交领导力提升的核心内容。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变数与希望同在的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外交领导力提升的战略选择应当是:坚持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目标,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不结盟、"不打牌";始终站在国际道义制高点上,坚持正确义利观;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世界谋大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引领、协调、塑造和示范作用,积极推进外交体制机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2005年12月20日,原是北京寒冷冬天的一个普通日子,但不约而同举行的3个活动却骤然抬升了中国外交的气温,在年终岁末营造出一个“早春”的氛围。这三个活动分别是: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总结2005年中国外交的特点,纵谈国内外天下大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举办新年招待会,宣扬“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外交学院的3位当家人联袂出席“外交论坛”,畅言中国外交的焦点、热点问题。这三个活动虽然方式、目的各不相同,但是贯穿其中的“红线”却惊人的相似:高举中国和平外交的大旗,致力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的和谐世界。中国崛起搅热全球20…  相似文献   

5.
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是两个全新的理念。和平崛起是中国新世纪的战略新选择,构建和谐世界是社会主义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都是扎根于中国深厚的“和”文化基础上,都与我国的国家性质密不可分,统一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从和平崛起到和谐世界,体现了我国和平外交战略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6.
栾琮聪  赵光辉 《黑河学刊》2011,(8):54-55,58
当代中国外交从青涩初萌到游刃有余相对成熟的风雨兼程经历了六十余载。从"一边倒""、两个拳头""、一条线""、韬光养晦"、到现在的"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发展的轨迹对我国今后外交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要继续推进观念变革,建构国家战略体系;坚持独立自主,促进世界和平;运筹外交总布局,加强外交总规划;在韬光养晦中积极争取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美国公共外交研究的兴起及其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外交”是伴随着反思“9· 11”事件和美国对外政策而最近在美国重新崛起的一种外交形式 ,旨在解决“世界为何仇恨美国 ?”的问题。它既不同于“公共事务”,也与“传统外交”相区别 ,更不同于“民间外交”(或民际外交 )。公共外交是以公众为受体的外交形式 ,即一国政府对他国民众的外交活动 ,而民间外交则是以公众为主体的外交 ,是外交的第二、第三管道。研究“公共外交”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反思 ,既有助于我们认识美国外交形式的新变化 ,也为我国入世后如何塑造国家形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擅长向世界介绍中国”。在《吴建民外交作品系列》中,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作序称赞昊建民。 在扉页处,李肇星说吴建民“擅长向世界介绍中国,四十多年来为祖国的和平发展结交了许多朋友和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9.
刘杨钺 《理论观察》2007,3(4):44-46
如今正值中国和平崛起,2005年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全面阐述构建和谐世界的新主张,标志着中国外交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转变。透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思想的演变历程,从外交哲学、外交心态、外交文化、外交理想和外交利益五个方面看"和谐世界"蕴含的外交新思维,这种新思维是受到国内国际大背景的深刻影响的。  相似文献   

10.
“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真实中国     
在距2006年还有10天的时候,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下简称国新办)主任蔡武在新年招待会上向中外媒体宣布“我们要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我们明年的主题是向世界发出强烈的声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此前,他的前任赵启正曾把这个中国外宣机构的主要功能改动了两个字:把向世界“宣传”中国,改为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认为:“英文的Propaganda(宣传)一词在历史上用得太多、太滥了,已与中文‘宣传’一词的原义相去甚远”;因此,他更愿意把外宣说成是“说明”、“解释”或“传播”,就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存在状态、传播中国的文明…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时代特点的基本判断为中国 2 0多年持续高速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今天 ,我们不应该因为局部的战争、动荡和紧张而否定全局的和平、稳定与缓和。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外交独立自主原则与反对霸权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反对霸权主义并不等于把反霸作为口号呼喊 ,也不等于把反霸作为标签张贴 ,更不等于恢复结盟搞集团政治。在国际社会中提倡以互不干涉内政为核心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世界的多样性、推动多极化局面早日形成 ,都是对霸权主义的制约 ,也是更有效、更实在的反霸途径。邓小平关于中国外交“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思想不是权宜之计 ,而是长期战略。坚持这一战略 ,中国将对复杂纷繁的国际矛盾应付自如 ,而背离这一战略 ,中国则有可能丧失现代化建设的有利国际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往大国之路:中国与世界秩序的重塑》收集了近十年来郑永年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论文和演讲稿,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肯定了中国坚持的“韬光养晦”“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同时就一些中国外交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理论,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与以往的外交政策相比,"合作共赢"首次作为中国的外交旗帜,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外交理念的基础上,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阐明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同时也指明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钓鱼台国宾馆,见证了中国外交2005年的繁忙。接连来下榻的外国元首,高密集度的多边会谈,使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也聚焦中国的外交理念和影响力。中国外交大舞台,又何止一个小小的钓鱼台?在一些国际问题观察家眼里,2005年中国全方位外交偶有波折,但进展顺利,这一年既是“收获之年”,更是“播种之年”——中国外交正以更加自信和建设性的姿态展现中国的实力,在为更大的“外交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多边文化外交的新形式:孔子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菊 《理论观察》2008,(2):46-47
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外交作为多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中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孔子学院”则是本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标志性活动。“孔子学院”的出现肩负着汉语培训与文化交流的任务,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架桥梁。中国政府将他作为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向海外传递友好意图的工具。孔子学院已经被提升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7.
《重庆与世界》2022,(11):32-33
<正>10月20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四场记者招待会。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沈蓓莉,外交部党委委员、副部长马朝旭围绕“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拓前行”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外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和趋势.全球正处在一个矛盾交织的时代,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在各种力量相互联系和作用下正在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主基调没有变化,但是全球不平衡、不稳定、不协调的形势确实在加剧,特别是非传统安全以及部分热点地区的形势变化很可能给国际形势带来变数,世界各国迫切需要携手应对挑战,抱团管理危机,大国力量此消彼长为中国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既带来挑战也提供机遇.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外经贸关系发展战略和机制,坚持以发展中国家利益为立足点;“政府与民间互动、多边与双边互动、维稳与改革互动”;“静观态势、信达天下,平衡外交、讲究务实,积极谋划、少说多做,立足国内、深耕国际”;为我国现代化事业服务,也为世界和平发展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平发展)战略,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挑战呼吁中国确立现代世界观与国家观,改变线性进化思维与历史经验论,避免外交战略上"左"与右的倾向。中国崛起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自我宣示的层面,而要抓住世界主题从和平、安全向发展延伸的时代机遇,适时、有效地从不挑战现行国际体系的路径依赖型崛起,升级为妥善处理与现行国际体系霸主关系的创新性崛起,其要旨是实现三大包容:包容对手、包容他者和包容时代,走"包容性崛起"道路。其出发点是从利我诉求到利他关切,从民族视角到全球关怀,从历史经验到未来诉求,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利益共赢、权力共生、责任共担、价值共享。"包容性崛起"的关键是包容自身——内政包容外交,从而让外交获得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是中国外交大丰收的一年,是中国大国地位得到确认的一年,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的一年。2006年中国成功地实践了“和谐世界”,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促进了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有力地打击了“台独”分子的嚣张气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