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的重要问题。但是2013年6月的流动性危机彻底转变了我们看待中国流动性的观点。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实质蕴藏着流动性危机的隐忧。基于此,本文讨论了流动性由过剩到危机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对中国流动性危机的一个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流动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多方数据表明:中国金融机构因次贷危机所蒙受的损失有限。当全球股市受信用危机冲击而剧烈震荡下跌之时,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依然故我、高歌猛进。“风景这边独好”,似乎再一次验证了许多人的真诚愿望:“中国市场、中国特色、只涨不跌”。中国真的会例外?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真的没有严重泡沫成分?中国的资产价格泡沫真的会永远膨胀下去、不会破灭?从个人情感上,我们亦希望中国例外,但从理论逻辑上,们却不相信会有例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全球以及中国资产价格的连续快速上涨,流动性过剩问题受到广泛的重视,被普遍作为资产价格上涨的重要解释。流动性过剩是长期以来诸多经济变量间的失衡和经济结构的缺陷通过货币供应量路径传导到实体经济的结果,过度的货币供应量沉淀在经济体系导致了流动性过剩。论文探讨了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之间的理论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中国的流动性与资产价格泡沫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上半年被资金推动不断创下新高的A股市场,却突然发现,昔日的“推手”似乎已悄然反向。  相似文献   

5.
张捷 《环球财经》2013,(7):92-95
2013年6月中下旬中国的银行间拆放利率暴表,造成股市大跌,市场空气紧张。但人们对本次流动性危机不应当恐慌,这次“危机”的实质是中国控制下的一次博弈境外热钱的金融货币战争  相似文献   

6.
流动性短缺     
《天津经济》2014,(1):83-83
流动性短缺一般是指银行有偿还债务的能力但是暂时没有足够的流动性资产来满足到期的短期债务的清偿,或者说是金融机构之间谁都不信任对方,谁都不愿意借钱给对方。流动性短缺直接导致金融机构间借贷成本提高,信贷数量和规模萎缩,与这种现象相对应的而是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7.
8.
2009年下半年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然而,世界经济仍处在多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的困扰之下。各个国家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通货膨胀问题就是困扰之一。为此,进入2010年以后,我国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同时,利率也进入到加息通道,存款类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日益趋紧,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在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9.
潜伏的危机     
二次上会超高的成功率在投行圈内早就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然而。令更多市场参与者担忧的是,通过二次上会进入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并不是那么令人施心。  相似文献   

10.
向松祚 《新财经》2013,(7):16-16
面对中国式的流动性危机,央行此次按兵不动的策略正确。一是显示遏制期限套利和货币空转的决心;二是检验金融业应对流动性危机的能力;三是传递强烈政策信号,不会以简单放水来刺激经济。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以对冲基金为国际流动性的代理变量,分析了流动性推动对国际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由国际流动性到资产价格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较明显,金融危机爆发不改变这种引导关系的方向,但危机爆发后存在这种关系的资产种类有所减少。笔者认为关注对冲基金规模的动向有助于研判国际资产价格的波动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1998—2011年期间93个国家和地区1043个观测值,运用Logit模型作为主要研究模型探究了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导致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的内在机制,以及银行监管是否会抑制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银行在创造流动性的过程中会增加自身风险,从而增大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具体而言,资产端创造过度的流动性以及表外业务创造的过度或过低的流动性均会引发系统性银行危机。该结论在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强资本监管可以适度降低因流动性创造而产生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概率。据此,本文认为,在促发展、防风险的有机统一过程中,引导银行创造适度规模的流动性,并结合稳定的监管政策,是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流动性危机还是偿付性危机?——金融危机的性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世界经济研究》2012,(9):41-46,88
在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中,一般同时包含了流动性不足和不能偿付债务的现象,由此,对金融危机的性质是流动性的还是偿付性的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欧债危机再次激发了对该议题的辩论。本文厘清相关概念,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银行危机的历史中提炼出两个经验事实,在此事实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规范的框架来解释本文观点,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中同时包含基本面冲击因素和心理恐慌因素,两者引起的"不偿付性"与"不流动性"相互促进,使风险逐渐放大,最终形成了金融危机。这也说明了金融危机的性质既是不偿付性的也是不流动性的,金融援助方案也应该根据不同时段的特点来制定。对2007~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正在进行中的欧债危机的剖析,进一步印证了本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短期债权人之间的协调失败和债务挤兑会导致金融机构甚至金融系统发生流动性危机,而当金融机构发生流动性危机时,政府通常会采取救助行动。本文通过全局博弈模型来考察流动性危机与政府救助的有效性及道德风险含义。本文的研究发现,旨在降低事后无效的政府救助政策有时会提高金融机构采取有成本的调整努力的动机。这一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关于政府救助政策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是衡量债券市场完善程度的指标之一。我国的国债市场扩张的同时,其流动性却相当低。这给市场的参与者带来一定的风险。提高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前些日子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引发了人们对流动性不足的担心事实上,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对流动性不足的担心是多余的总体上看,今年前5个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较快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一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所以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  相似文献   

18.
<正>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风险也是"最致命的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结构、创新技术的发展,跨市场、跨境活动的兴起,商业银行融资渠道、业务模式、资产结构的变化,流动性风险不断发展出新的特点,使银行危机的生成和爆发机制更趋复杂。2009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逐步趋缓,但由于危机根源未得到彻底根除,经济、金融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使流动性风险管理再次成为全球关注和反思的焦  相似文献   

19.
行为金融学研究的进展为传统的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文章根据噪声交易者模型,考虑了噪声交易者的认知偏差和反应不足,构建了一种新的价格冲击模型,对于噪声交易和股票流动的关系给出了一种新的行为金融学解释,并且通过设定参数进行模拟,具体描绘了噪  相似文献   

20.
选取77个国家发生的89次银行危机为样本,分别以危机后的经济衰退程度和通胀成本作为银行危机经济代价的度量标准,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对银行危机经济代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危机前的经常账户表现越差、房地产价格下降幅度越大,则危机后的经济衰退程度越严重。危机前的股票价格指数上涨越快,银行危机的通胀成本则越高。危机中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可以显著的降低危机后的经济衰退程度,危机中贬值策略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银行危机的通胀成本,危机中货币供应的增长则会显著提高危机后的通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