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中国国情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意义,探讨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提出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就是与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相适应,提高各级城市和城镇的承载能力,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为此,要引导城市和城镇集约发展,促进城市群健康发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模式的新发展——以江苏为例的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从现代化的角度给城市定位 ,需要还城市以本来面目 ,使之成为市场中心。过去以发展小城镇为主要内容的城镇化起过历史作用 ,也留下了削弱城市功能的问题。现阶段的城市化 ,要由突出人口流动转向功能提升。在城市化已达到较高水平的经济发达地区 ,应该由以发展小城镇为特征的城镇化转变为以现代化为内容的城市化 :一是增加城市供给 ,二是推进城镇城市化 ,强化城市功能 ,三是推进城市现代化 ,提高城市质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我国城镇化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科学编制和认真落实城镇发展规划;创新金融体制;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属全国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城镇化率较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压力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难题较多,最主要的是人口转移压力大,资金及资源紧张,城市群和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产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贡献能力不强等。考虑到河南省区域广而发展不平衡的严峻现实,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务必要以协调发展为主线,重点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持续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升小城镇功能,兼顾新农村建设,不断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不断提高城镇产业发展水平,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为我们指明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民多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一些国家集中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1)发展小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城镇数量的布局、城镇规模的把握、城镇功能的定位上,需要很好地规划,防止遍地开花,盲目铺摊子,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土地等公共资源。要把小城镇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在几十年的城镇发展尤其是小城镇发展实践中,中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小城镇战略的确定过程,提出小城镇战略实施中的问题,给出了中国城镇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几十年的城镇发展尤其是小城镇发展实践中,中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小城镇战略的确定过程,提出小城镇战略实施中的问题,给出了中国城镇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们长期做基层工作,对中央提出的城镇化道路感受特别深.我认为,城镇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城镇化,需要做好城市建设工作.搞城镇化建设的时候,基础设施要先行.城市地下管道不行,污染治理不行等问题都必须克服,不能再重复过去的老路.城镇化又不能千篇一律,必须从各地的实际出发,使城镇化具有地方特色. 城镇不同于大城市,不能像烙大饼那样一圈一圈地建设,如果那样的话,城镇压力就大了,既不科学,也没法生活.有些国外小城镇非常漂亮,环境优美,生活质量也很高,这才是发展方向.大城市发展得好,但污染也严重,就业压力也大,竞争激烈.在山清水秀的城镇生活,环境好,压力也不大.但是,城镇管理也要像大城市那样严格,过去的乡镇变成了城镇,乡镇老百姓向城镇聚集,产业也在聚集,再像管理乡镇那样就不行了,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农村城市化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农村城市化的现实选择巨宪华张跃建陈友福小城镇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雏型城市,包括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工矿区、县城镇、建制镇和农村集镇。小城镇是我国城市体系中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和桥梁。认真总结和分析我国小城镇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又一次强调,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城镇化特征对推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城镇化水平较高,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显性城镇化特征明显,城镇化对工业化反映为明确,城镇化发展不是过快,而是质量不高,针对吉林省城镇体系中存在的特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缺少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实力弱等问题,应集约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要素聚集和经济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祁华清 《经济论坛》2000,(14):30-31
一、我国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在我国农村小城镇发展中,城镇“农村病”、有城无市、耕地减少等现象常常困扰我们。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发现我国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1小城镇数量多,规模过小,要素集聚能力弱。目前,我国小城镇发展存在一种数量冲动,小城镇遍地开花,结果造成城镇生产要素配置均衡化,许多小城镇达不到应有规模要求。据 1984年标准,小城镇人口规模至少在 2万人左右,而…  相似文献   

13.
学界一般将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向城市(镇)的非农化转移过程。所谓城市化道路,指的是农村人口转移的重点指向是何种形态的城镇。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有大城市化论、小城镇主体论、中等城市论及城镇体系论等等。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期间推进城镇化主要工作之一是完善城镇体系,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所以,控制小城镇盲目、无序扩张,促使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是实现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在界定小城镇有序扩展内涵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对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富喜  王仲智 《经济地理》2005,25(6):838-842
改革开放以来,以农村工业化为主要源动力、以小城镇数量及城市市区的双重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亦给山东全省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了诸多方面的影响。新世纪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方针应该是:进一步强化大城市建设;积极合理发展中等城市;重点发展小城市;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在此基础上,就推进全省城镇化有序、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对于扩大中国经济内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是实现现代化必由之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对于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是以大城市为主还是以中小城市或小城镇为主,目前存在较大争议。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发展小城镇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应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全面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1·中国城镇化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既不能片面强调以大城市或大中城市为主,也不能片面强调以小城镇或小城市为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各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总量已达13亿,且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大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都应当获得充分发展。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各自的优势,使之互…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道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快城镇化进程 ,是党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我国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也是世界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基本经验。在河北省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 ,存在着建成区规模小、容纳量小、城市功能不全、特色不突出、有城无市等问题。本文根据河北的省情 ,提出了中心城市要扩大规模 ,增强辐射功能 ;小城镇发展要抛开“乡乡建镇”的模式 ,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 ,突出发展重点 ,实行“择优扶强”的城镇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但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相比仍显缓慢,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有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不足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新型城镇化可有效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农产品的有效需求、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受教育水平、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因此,发挥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民增收作用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高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力度,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民就地市民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要实现真正的人口城镇化,需厘清两方面问题,一是目前实现人口常住化的条件并不成熟,二是城-城流动人口市民化是实现中国人口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大城市、发达地区继续依托城市户籍制度,而小城镇、欠发达地区可推行人口常住化,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城流动人口应"一分为二"考虑。具体的,本文提出了三条路径:(1)借助产业留人与送人的经济路径;(2)不同类型地区/城市差异化的公共服务路径;(3)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城乡一体化路径。其中,经济路径打基础,公共服务路径给保障,城乡一体化路径求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