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国内受“欧陆传统”电影理论的影响,电影语言学或电影文化学代替了电影学的研究,理论的滞后和实践的活跃矛盾重重。一方面,巴赞理论只是起到奠基作用,其非系统性和时代局限都有待再阐释;另一方面,创作界推出的轰动全球的科幻电影史诗巨作《阿凡达》对电影媒介特性进行了完美展示,客观上要求理论界对此予以回应。在“英美传统”中的认知理论回归电影本体研究的背景下,分析电影《阿凡达》的空间拓展和形式美学,以期重返巴赞“实在”论研究,继续经典电影理论的追问。同时从创作和接受两重视角建构的电影媒介特殊性出发,探讨电影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私家电影作为电影纪录片的一个分支,从电影诞生之初就一直存在,并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虽然与纪录片一样拥有 "记录真实"这一特点,美学价值与研究价值却远不及后者。私家电影的发展与拍摄器材的进化、传播媒介以及存储方式的迭代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将就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玉峰  韩丽娜 《商》2013,(24):98-98
随着电视产业进程不断加快,纪实类节目呈现出的欣欣向荣之势给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电视业带来了新转变和新方向。但任何事物具有双面性,被视为纪实节目生命的真实性,在为纪实节目增光添彩的同时,也被观众质疑“失真”情况时有发生。什么因素在影响着纪实节目的真实性,怎样保持真实性的同时能有效的吸引眼球,怎样运用艺术手段表达真实性,成为电视业积极探索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真实性是纪录片研究的核心问题.观众往往从自身的审美经验出发来判定一部纪录片是否真实,所以于纪录片创作者而言,追求一种"真实感"是更为切实可行的目标.在电影《吉祥如意》拍摄的过程中,导演让演员扮演真实的人物,使《吉祥》成为一部颇具"真实感"的伪纪录片,又在《如意》中解构了这种被表演出来的"真实".在建构与解构的过程中,探...  相似文献   

5.
<正>纪录片的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基本问题,却常常引起专家们对纪录片初始概念的争论。什么是真实?是自纪录片诞生之日便随之而来的疑问。可以这样理解,人类对"真实性"的解读,不断改变着纪录片的面貌,对纪录片真实性的追求从未停止,这正是通常所讲的:"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把握纪录片的真实性,也是对拍摄纪录片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6.
何平华 《中国广告》2008,(10):115-117
尽管影视广告和电影作为影像艺术有其共同点,但影像风格却存在明显差别。电影影像的现实感主要来自电影影像的纪实主义美学;广告影像的形式感则与其语言的动力学基础、语言本体特点以及传播环境密切相关;广告影像的形式主义风格体现于其叙事元素和造型元素诸方面。  相似文献   

7.
付雨风 《中国报业》2024,(3):190-192
纪录片频道作为重要的舆论载体,其责任担当备受关注。湖南金鹰纪实频道是我国较早成立的专业化纪录片频道。本文以金鹰纪实频道为例,分析其在弘扬正能量、推动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积极实践,探讨纪录片媒体应承担的时代责任,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国道318——与梦想同行》 节目类型:纪实频道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 节目亮点:巧妙地将人文与地理相结合,生动展示当代中国国情。是SMG首次涉足大型人文地理题材纪录片创作。  相似文献   

9.
钟祖流 《商》2014,(37):226-226
时代的变化会导致理解的偏差、变化和更新,对于纪录片而言,时间的推移让纪录片单纯地纪录和尽可能还原生活本真的功能在有意无意间夹杂了一些本不该出现在这范畴之外的其它功能。既是这样,那就有必要去深思纪录片背后深藏的意识形态。不能很快判断这是好是坏,也许这是对纪录片中过于拘泥生活的原貌以至束缚了电影语言的丰富表现力的绝地反叛,或者又是其它。  相似文献   

10.
《商》2015,(51)
一切纪录片都必须真实,这是纪录片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纪录片的优势所在,可以说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它是纪录片创作的首要问题。纪录片从诞生之初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数事实说明,纪录片若不讲求真实,便会失去观众及人们的信任,其存在的基本条件就不复存在了。因此,一切纪录片工作者都不幸坚决维护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告》2023,(3):54-55
<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第三季近期在CCTV-1晚间热播,根据CSM中心城市数据,首期节目收视份额即达3.13%,较开播前一天同时段上涨74%。自第一季开播以来,《美术里的中国》累计触达3亿人次,收获好评如潮,网友称赞节目是“极好的文化科普纪录片”,展现了“独特的中国美学,更是昂扬的中国气象”,彰显了“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侯炳东 《中国报业》2014,(20):66-67
纪录片的魅力在于其真实性,其中最重要的是情感的真实,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艺术标准的电视节目形式,情感是构成纪录片震撼人、感染人、教化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马壮 《中国报业》2022,(18):76-77
声音是电影传播的要素,对于影片内在世界的真实性建构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传播学视角,围绕电影叙事中的声音符号,从客观真实性和主观真实性两个方面解析《何以为家》传达出的真实性,进而探索影像中如何用声音符号表述真实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社会越发展,人们越怀旧。而纪录片以全景式的视角记录真实的生活景象,给人们的怀念以载体。作为一种新闻记录体裁,纪录片以“真实性”为其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历史纪录片是繁杂的纪录片领域中创作难度大又备受现实和历史苛求的片种。它必须具备真实和客观两个特性,真实性是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客观性是艺术手段和艺术策略。同时,还要具有多种表现方式,如资料式、访问式、考证式、再现式、闪回式等。  相似文献   

16.
王晶 《中国报业》2023,(14):144-145
美食纪录片以其精美的镜头呈现及极富烟火气的百姓故事,深受大众的喜爱,逐渐成为兼具观赏价值与人文价值的艺术存在。如何将美食纪录片做出自己的特色,是所有创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以河北卫视《冀味儿》为例,美食纪录片可以从抒发乡愁情怀、讲好百姓故事、展现家国情怀、实现产业升级等方面尝试进行文化突围与发展,以创造更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叶玉芳 《广告导报》2006,(12):109-109
以真实为“灵魂”的纪录片一直以来就受观众喜爱。特别是近两年,《故宫》、《再说长江》等记优秀纪录片更是取得不错收视率。那么纪录片作为电视艺术手段一种表现形式,其在结构、内容真实性方面到底有什么特点?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本文试图从中文纪录片的不同制作和编导者的不同理念中,寻求一些答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李德颖 《中国报业》2014,(18):52-53
在纪录片中运用情景再现手法,是近年来纪录片频频使用的方式。运用情景再现的好处有很多,它增加了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当然我们不能凭空捏造不存在的事实。现在纪录片的观赏性已经成为制作高质量电视纪录片的一个必要条件,而情景再现这一手法,在不影响纪录片真实性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纪录片的观赏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李嘉欣 《中国报业》2023,(4):153-155
在戏曲电影百余年创作历程中,因其独特的美学形式而成为中国电影中的特有类型,并构建出一套属于其自身的美学观念体系。步入新世纪后,新电影理论出现,中国戏曲电影在继承百年来戏曲电影创作经验、观念理论的基础上,在新世纪呈现出一种多元的、动态的美学探索新样态,并在新世纪多义性的语境下迸发出新的活力,引领戏曲电影观念在转变中前行。  相似文献   

20.
孙锐 《商》2012,(17):204-205
伴随着电影的诞生,纪录片便进入了人们的视线。1926年约翰·格里尔逊把罗伯特·弗拉哈迪拍摄的那种不同于摄影棚制作出来的影片叫做"纪录片",1979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南伊利诺斯州立大学、休斯顿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著名电影学教授合编的《电影术语词典》也对纪录片做过经典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