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政府于1998年10月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但至今未报经全国人大批准。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人权保障的理解及宪法中的相关规定与该《公约》存在重大差别:对人权来源的认识和规定不同;对"人民自决权"的理解存在差异;关于"平等权""迁徙和选择住所的自由""无罪推定原则""人人有权享受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结社的自由"等方面的规定不同。我国应该加强人权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力度;完善我国宪法法律关于人权保障的相关制度和机制,逐步推动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在中央集权政治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被过分强调,而个人利益被压抑,被轻视,表现在刑法上,社会保护功能过于强大,弱化了权利保障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提高,人们的主体权利意识被唤醒关逐步发育成熟,这一转变也必须带来刑法功能的转变。本文针对新刑法修改之后,大大加强了刑法的权利保障功能这一价值表现,阐述了其转变的社会意义,并提出了实现这一转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公民是国家和社会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主体,是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关系的承载者.中国公民社会-国家与个人之间中介的良性互动模式正在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城乡统筹的大环境下,公民权利的实现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公民权利是公民社会追求的崇高目标,同时公民权利的保护也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水平的提高.只有社会全体成员的权利得到保障,社会安定且和谐有序的发展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6.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反思,在现阶段实现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生产者、劳动者的义务。更是政府的义务。要减少以至遏止安全生产事故,需要政府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7.
论公民权利救济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而有效的权利救济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从纸面规定变成现实享有和实现的重要保障。深入研究公民权利救济的原则,有利于适时完善公民权利救济的立法,有利于行政、司法和个人充分、及时、有效地实施权利救济。公民权利救济应遵循六个基本原则:有侵害必有救济原则、及时救济原则、充分救济原则、正义与经济性协调原则、公力救济优先原则和司法最终救济原则。  相似文献   

8.
分配的公平正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目标。权利是现代社会人们表达利益和需要的最基本、最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所谓分配的公平正义表现为公民权利能够获得保障。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来审视分配制度公平正义的诉求,将有助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谈国家主权与国际人权保护--以公民权利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是国际关系理论中充满争议的领域之一。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新时代必须回答的问题。坚决反对“人权高于主权”以及“主权消失论”,同时也要警惕“绝对主权论”以及否认人权的国际法属性的倾向。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应定位于二者是公民权利基础之上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全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心所在。法治建设作为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理应要发挥法治的服务保障功能。通过立法先行,为依法管理社会奠定制度基础;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践行司法为民,化解社会矛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向制度化、法治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行政公共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与公民权利息息相关。世界各国大都分别制定有信息公开法和行政程序法对之予以规范。我国目前尚未出台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因而行政行为中侵犯公民知情权的行为屡屡发生。因此,借鉴各国法律的一般规定,尽快制定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实现民主政治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法治内蕴着对人权的保护。从实在法角度来看,民法中的人格权制度是人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理念的接受和实践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认识和实践误区。在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教学上也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学习上的重民事实体法的学习而忽略民事程序法的学习,割裂了民事实体法与民事程序法内在联系,忽视了民事诉讼是民事实体法和民事程序法共同作用的“场”。通过对民事实体法与民事程序法课程内容比较分析,从教学内容比较两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欲改变实体法和诉讼法各走一边,不相往来的不良治学习惯。即重视民事实体法的教学,又重视民事程序法的教学,重视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4.
完善立法是增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对现有知识产权两法衔接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归纳,可以发现相关法律制度虽初具规模,但是仍然存在政出多头、内容冲突、效力等级低、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由此提出需要从更新立法理念、整合立法资源、加强人大立法、加快法律清理、强化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民法本位与民法价值、民法原则、民法典制定以及人、人生、人权等都存在内在联系。民法本位是民法元 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可目前对其研究还相当薄弱。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本位的指归,它们在实 然法中的外化即是民法原则。当吸收多学科理论研究民法本位,构想民法本位研究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刑法观念的变革是刑法现代化的先导。随着一元社会结构向二元社会结构的跃迁 ,人本主义刑法观念体系在我国将形成的现实意义和可能性同在。  相似文献   

17.
公共行政体制和过程的缺点在历史发展中逐步暴露出来,从而引发种种公共行政危机的讨论。如何保障行政机关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并有效控制行政权,防止其对公民权益造成损害成为一大研究课题。民法理念对行政法领域的渗透与融合,弥补了传统行政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规划中对公民财产权的保障机制严重缺失。英国《2008规划法案》首次规定了IPC、NPS与CIL的配套制度,其对规划方案的决策主体、标准以及规划实施程序的规定是控制权力滥用、保障公民财产权的有力措施。其中,CIL制度中开发建设基金的设立,使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安置、赔偿矛盾得以缓解,对解决拆迁中公民财产权益纠纷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