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沿海地区正面临新一轮的海洋开发热潮,同时重化产业在部分海岸带集中布局,致使海洋环境压力和风险不断增大,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更加复杂,加之海洋权益之争暗潮涌动,使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难以拓展空间。因此,必须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依靠日渐强大的海上防卫能力,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务实推进关于陆海统筹上升为国家大战略的构想,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当今世界海洋发展主题,以陆域开发为战略依托,促进国家全面"经略海洋"战略的实施。在"十三五"时期,应当力挺陆海统筹上升为国家大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共同形成三位一体的国家战略体系,统筹协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全国从陆域到海域经济开发的全域一体化进程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日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意味着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目标更加明晰,并在国家层面得到明确和强化。而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渔港建设,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等内容的提出,也表明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之路,必须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统筹考虑,推动包容性增长,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蓝色经济与蓝色战略理论指导实践是区域经济研究的一大特点。蓝色经济是陆海一体统筹发展新经济模式的科学概括,蓝色经济集成战略是海陆区域实施统筹的兴海强国战略,蓝色经济区是实施海洋强国和沿海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我国沿海地区承担陆海统筹的重大使命与责任担当。应在蓝色经济理论指导下科学编制海陆联动的集资源环境、技术、产业和区位发展为一体的综合集成规划,突出陆海统筹促进经济新跨越的战略导向,统筹安排海洋与陆域资源的开发、产业的发展和空间的拓展,实现沿海区域的科学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海岸带地区陆海要素相互作用、社会经济持续活跃,物质及相关活动持续、高频地跨越各种形式的边界,因此成为跨界规划的核心地带。借鉴跨界海洋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提出跨界海岸带空间规划的内涵包括跨行政边界、跨陆海边界和跨治理边界等内容,其关键在于明确海岸带空间规划中的跨界冲突。通过分析厦门湾这一典型地区,得到海岸带空间的跨界冲突集中在海洋珍稀物种及生境生态连续性的维护,流域-河口、滨海陆地-海域等单元的污染防治,海洋能源、围填海空间、产业要素等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依据冲突类型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通过合作协商共识、利益协调机制、区域协同立法、多元共治体系等治理手段,推动海岸带空间的跨界治理和区域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科技创新行动(一)加快建立新型国土空间规划支撑技术体系遵循“上海2035”空间规划体系,体现“两规融合,多规合一”特点,加强总规实施的政策、机制和技术方法的研究,重点突破基于自然资源管理的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近期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文化保护控制线等“四条控制线”、战略预留区等实施政策和配套技术,建立“实时监测一实施评估一动态维护”的规划全过程管理机制,形成全球城市目标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开展上海市国土空间优化开发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重点突破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农林水复合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复合利用、陆海统筹等关键技术,建立适宜本市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支撑体系,全面提升上海国土空间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海洋大国,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大局。协调有力的综合管理体制是促进陆海统筹的坚实保障;导向明确的发展规划是促进陆海统筹发展的必要条件;循序渐进的推动方式是促进陆海统筹发展的正确选择。推进陆海统筹发展,要切实加大重大问题研究力度,着力强化相关规划的统筹协调,积极寻求突破口和战略支点,抓紧制定相关政策和探索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李靖宇、朱坚真等著的《中国陆海统筹战略取向》,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中国必须坚持陆海统筹的战略取向,以求全面优化从陆域到海域的全部国土空间。作者主张中国推进陆海统筹战略取向,就是要面向世界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巩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际地位;主张紧扣当今世界海洋发展主题,把陆海统筹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共同构成国家战略体系;主张沿海各省要注重统一规划与开发,打造中国大"S"形海域经济带,作为国家全面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依托;主张优化沿海重点区域开发,落实国家关于全面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打造陆海统筹一体化品牌。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存在“四重四轻”现象,导致绩效评价机制与海洋环境治理模式错位,严重影响海洋环境治理效果及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评价。借鉴发达国家(地区)海洋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实践的成功经验,基于陆海统筹视阈,对不同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设计差异化指标,建立将海洋环境治理动态绩效与预算治理能力纳入评价范畴的区域海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理念,陆海统筹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方针,是国家对陆地和海洋发展的统一筹划,是我国在当前世界经济加速转型和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实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发展思路上所做出的历史性转折,它的提出是国际海洋开发大势和我国陆海发展的具体实际综合影响下的产物。所谓陆海统筹,是指从陆海兼备的国情出发,在进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在特定的时期,根据自身土地资源的特点,通过科学技术和规划布局的手段,使城市土地具有最佳的空间组合与利用方式,充分发挥土地功能要素在城市活动中的作用,以期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的综合效益,并保持这种效益的长期性。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土地合理利用应该包含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利用两方面,既要保证土地的经济效益,又要兼顾区域环境的保护,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1.
程保志 《经济界》2024,(2):75-81
作为政策规划领域的一项新概念,现代海洋城市兼具“现代化”和“海洋化”的双重特征。“十四五”以来,上海在推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上,着力优化海洋空间布局,完善蓝色产业体系,统筹协调海岸带及海洋生态保护与集约利用,并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及海洋对外合作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协调联动、综合全面以及务实低调构成上海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实践特色。在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的同时,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无疑将进一步彰显上海的“海派”特色与海洋底色。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下,中央又颁布措施,提出了"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举措."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有利于统筹陆海、东西经济发展,促进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的形成.各相关沿海城市应积极利用这一国家新时期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海洋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建设海洋经济合作发展平台,促进海洋生态保护,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通道,开发跨区域合作发展平台,推进我国沿海城市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更高层次的海洋经济的合作和交流,促进我国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海岸带综合管理与海岸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的交汇地带,是海岸线向陆、海两侧的扩展,它包括海岸环境及其毗连的水域。在海岸带上有着丰富土地、港口、生物、海洋石油、天然气、海洋矿产、海水化学、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旅游等资源。国内外的海域使用实践证明:海岸带和近海海域的自然生产量非常高,与外海生产力相比要高几十倍,与临近陆地相比也要高三四倍。对于海岸带的客观价值,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海岸带综合管理”概念 海岸带资源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资源投资”。由于希望从海岸带开发利用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许多地区对海岸带过度开发,使得海…  相似文献   

14.
高原湖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化必须控制城镇村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土地,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和绿色空间,才能维持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滇池流域为例,通过生态约束下的城市扩张与土地集约利用情景模式的理论构架,设计了自然发展、生态约束、集约利用发展和生态约束下的集约利用发展四种城镇村用地模式,运用SLEUTH模型进行了CA情景模拟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约束下的集约利用发展模式是高原湖泊流域城镇村土地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的最佳模式,并给出了滇池流域城镇村发展相关政策建议,从土地利用角度探索了高原湖滨城市化地区经济发展与湖泊生态保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加,资源与环境失衡等问题突出,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区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开发适宜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凭祥市为例,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技术指南,以GIS技术为支撑手段,构建差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网格尺度的双评价,并将“双评价”结果应用于三类空间的划分,从而构建农业、生态、城镇空间的“一张图”。结果表明:凭祥市生态保护空间、农业生产空间以及城镇建设空间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可看出整个凭祥市以生态保护空间为主。  相似文献   

16.
自美国景观规划师麦克哈格提出土地生态适宜性的概念以来,"千层饼"式多因素地图叠置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其演化,被广泛运用于有关土地开发活动的诸多领域,为与 自然和谐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但这些方法依然存在"因素选取及其权重赋值相对主观臆断"的局限.为消解这两大局限,以山地传统聚落选址适宜性评价为例,尝试运用将人类认知世界的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两大思维融合为一体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建立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客观过程,获得更科学合理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7.
王岩  孟庆申 《民营科技》2010,(6):160-160
为了实现日常土地管理,首先要掌握土地的空间分布——土地利用类型、数量、面积、质量。为了实现变更管理,需要在掌握其空间分布的前提下,根据要求完成动态监测。土地管理包括定性管理、定位管理、定量管理、权属管理等。其职能分工大致为: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建设用地审批、日常地籍管理等。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十一五”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强调要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其中,对土地政策的论述是:要对优化开发区域实行更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在保证基本农田不减少的前提下适当扩大重点开发区域建设用地供给,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严禁生态用地改变用途。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的目标也是为了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方案规划:市场经济体系下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对下列问题的回答:哪种土地利用类型,多大土地开发强度,在哪里,什么时候,为什么开发,同时如何通过交通发展将新开发的土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如何提供城市基础设施满足新增的城市空间发展.当然,城市规划也要回答如何将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文化和历史文物保护等连接起来.本文介绍方案规划,内容,要素,及其评价.指出方案规划定量地模拟未来城市发展,客观定量地评价不同的城市规划方案,避免或减少规划方案评价的主观因素,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协调视角下的广东城市滨海新区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经历从滨江、滨河开发到滨海开发的战略空间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滨海地区开发成为新一轮城镇化发展的热点。针对我国当前滨海空间在保护与建设、需求与供给、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的种种不协调、不平衡和无序化问题,以广东沿海城市的滨海新区为研究对象,吸纳国内外滨海地区保护与开发的经验,探索在多规合一、陆海统筹、新旧融合等协调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协调构建统一的滨海空间规划纵横体系,协同梳理多元的滨海空间构成要素以及协作搭建高效的滨海空间治理平台等方式,更全面地体现多部门和多主体利益诉求,处理好新区与旧城的功能关系和空间资源分配时序,科学引导滨海战略性空间的开发与管控,以期为实现滨海新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