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评价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度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构架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度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并选取我国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采用2009年统计数据,对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等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长沙、湘潭、株洲的新型度总体情况相对最好;在环境保护方面,娄底、常德相对较好;在经济发展方面,长沙的水平最高;在社会建设方面,长沙的情况最好;衡阳、岳阳均不具有比较优势。研究为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评价提供了定量化研究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二元经济理论、新兴古典主义和新经济地理学三个理论传统以及国内有关城乡发展理论进行回顾,结合城市群的一般特征,构建了基于城市群中城乡劳动力报酬差异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型,以长株潭城市群1978-2007年的经验数据时主要结论进行实证,最后提出城市群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空间将出现三个趋势:区域一体化、信息化与知识化、生态文明趋势。在此三个趋势的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必然要进行空间重构,其进行空间重构的措施主要包括:构建区域一体的流动空间体系,构建区域发展所需要的五个支撑网络;构建以生态基础设施为空间分割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实现区域等级空间结构的扁平网络化,实现要素流动的无阻隔。在上述三个趋势及措施的指引下,长株潭城市群将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已实现其作为中部重要增长极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是人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经济的竞争由单一企业间的竞争演变为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地区产业集群间竞争的背景下,研究低碳经济产业链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产业链发展的内涵,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对长株潭低碳经济产业链发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如何通过相关产业之...  相似文献   

6.
产业的对接是一个随着产业的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娄底与长株潭在产业对接的意识、理念、内涵等各方面不断发展,产业对接的方式和方法也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7.
研究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城市群旅游产业与经济建设协同共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区位熵指数法,测算长株潭城市群2007-2016年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并从时空角度比较分析各市集聚程度;通过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其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产业发展优势,但各市间存在差异;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推移而平稳上升,逐渐从严重失调发展演变为良性协调状态,由旅游产业集聚主导发展型转变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型;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旅游产业集聚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两者为单向因果关系。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各市应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提高城市间旅游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借助GIS和数理统计工具,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分析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进行探索,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呈现出“五减三增”的态势,城镇生活用地、工业生产用地和其他生态用地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其他五类用地呈现出下降的态势,而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面积的扩张主要来源于生态用地面积的缩减。2.虽然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关系较高,但总体来说耦合协调水平呈下降趋势,而且区域生态环境滞后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的高度耦合。研究结果揭示,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剧了资源的供需矛盾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与"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相背离,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城市圈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努力提高城市圈的生态效率成为经济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对长株潭"3+5"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生态技术效率进行对比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在基于DEA方法的分析对比中,不难发现:武汉城市圈整体生态效率比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效率高,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效率增长态势比武汉城市圈好;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效率整体上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各城市生态效率差距较大,而武汉城市圈城市群整体生态效率较高,但增长速度有待提升。这些结论为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市城市圈生态效率的提高和改善提供了努力方向和抓手。  相似文献   

10.
几个世纪以来城市群的发展都备受关注,其焦点也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带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城市群.许多研究认为,全球化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沿海地区城市群形成的重要因素,如中国沿海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区域.然而,随着中国“发展内需”策略的提出,尤其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在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规划和积极推动下,中国内陆地区出现了新的城市群.它们的发展特征和机制是否与沿海地区的城市群一致呢?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考察了内陆城市群的发展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该区域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增长结构转变和适度的城市化进程,反映出“自上而下”的政府强有力的指导.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研究认为相比于沿海地区“外力”对其城市化的驱动作用,国家“发展内需”策略下所产生的“内力”对中国内陆地区的城市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协同物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联辉 《物流技术》2008,27(1):5-7,30
根据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在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物流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协同物流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提出了该城市群区域协同物流体系构建的框架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本文在对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株潭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4.
普通地级城市在城市群中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城市未来的发展,如何协调区域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协同发展成为新的难题.本文从协同化理论视角进行剖析,将芜湖和马鞍山两座城市形成组群城市的基础以及面临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未来的发展策略.以期对今后的区域城市群发展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运用区位熵法对城市基本职能进行识别和筛选,同时运用打分法计算出旅游业职能指数,并以此为基础,采用纳尔逊法求出职能强度,进行城市职能分类。根据识别结果,综合考量城市发展层次、城市规划定位、中心城市状况等因素,基于区域协同视角,进行城市群的城市职能优化。利用城市职能识别和优化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路线,以成都城市群为例,识别成都城市群各城市的职能区位熵和职能强度及其职能指数,并提出城市职能优化的三条主要路径:一是提升城市群中心城市成都的职能结构层次,二是引导城市群形成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格局,三是增强城市群各城市职能的协同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施建刚  裘丽岚 《城市问题》2009,(12):19-22,32
以成都平原城市群为例,按照行政区划、城市人口规模并运用波士顿矩阵方法对城市群内部城市进行分级,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城市群内的成都市是明星城市,其他主要城市绵阳、德阳、眉山和资阳是瘦狗城市,没有现金牛城市,说明城市群整体实力不强;没有问题城市,等级出现断层,说明城市分级出现两极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波士顿矩阵不仅考虑了双重指标,而且把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得出的分级结论更全面可靠,是城市群内部城市分级的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可以作为城市群细化城市间关联性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生态型城市群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瞄准国际生态型城市群发展研究前沿,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构建生态长株潭的十大对策:即长株潭生态型城市群建设应当把推崇生态意识作为先锋理念;把推行生态型规划作为实施蓝图;把制定指标体系作为评价标准;把创建生态城区作为示范窗口;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突破口;把倡导绿色消费作为重要举措;把加强多元调控作为有效手段;把鼓励公众参与作为社会平台;把开展生态补偿作为平衡机制;把完善协调机构作为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8.
环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载体。应大力实施环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推进长沙与株洲、湘潭同城化,形成国际化大都市区,辐射带动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等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同时,着力构筑环长株潭城市群融入发展轴线,推进城市群毗邻城市组团,完善城市群融入发展机制,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同打造全国经济重要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新型城市群。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济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价值工程》2011,30(4):154-155
城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城镇化评价尤其是综合的、科学的城镇化指标体系的建立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综合城镇化评价的相关理论下,结合济南市的特点提出了城镇化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利用改进熵值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对济南市2003年到2008年城镇化发展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0.
以2006—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城市韧性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CRITIC法和熵值法综合权重与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出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最后借助空间马尔可夫链和灰色关联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动态演变规律及其内部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城市韧性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等级在空间上呈现“Z”型分布,大部分城市处于转型发展阶段。耦合协调等级的转移在地理上并不孤立,不同邻域背景对等级转移的影响不同。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演变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和应急通信能力等六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策略,以期为制定城市安全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及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