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兴的可转换债券(简称“转债”)市场仍存在着诸多缺陷,这对我国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融资以及转债市场的发展都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认真分析导致我国转债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对于完善转债融资方式、推进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兴的可转换债券(简称“转债”)市场仍存在着诸多缺陷,这对我国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融资以及转债市场的发展都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认真分析导致我国转债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对于完善转债融资方式、推进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相似文献   

3.
分离式可转换债券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12月马钢转债发行以来,新钢钒、中化国际、云天化等7家集团公司已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方案。分离转债由于其独特的性质,正在受到上市公司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受到证券市场的青睐。本文将对分离转债这一新兴融资产品作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自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将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转债").转债不同于普通公司债券之处在于,转债的持有者有权选择在特定时间内,按特定条件,将其所持有的债券转换为普通股股票.正是因为这个选择期权的存在,使转债成为一种兼具债券和股票特性的混合性衍生证券.转债中包含投资者买入期权和卖出期权,发行人赎回期权及强制换股权,以及各种形式的转股价特别修正条款等复杂的期权.所有这些期权因素都会影响转债的价值.在此,本文从两个方面对转债的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几只转债品种逐渐步入转股期,加上转债条款的完善以及转债品种标的股票市场价格的走强,我国转债市场也开始逐步摆脱低迷态势,受到投资者的瞩目。但是与国际发达市场相比,我国转债市场仍然处于刚起步阶段,因此不管从先前发行上市的机场转债、鞍钢转债,还是新近上市的转债品种,在市场表现方面都呈现出一些较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可转债是一种混合型金融衍生品,赋予了投资者在一定期限内以规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笔者选择代表企业成长性和盈利性的财务指标,通过与医药流通行业九家上市公司对九州通集团发行九州转债做"反事实"研究,发现九州转债的发行使九州通集团的财务绩效得到一定的提升。通过此项研究,我们可以鼓励企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发行可转债进行融资。  相似文献   

7.
李玉霞 《企业导报》2012,(6):22-24,28
国外学者对于可转换债券理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左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我国自1991年深宝安成功发行第一只可转换债券起,已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可转换债券融资从无到有,规模由小变大,并呈现一个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本文在介绍可转换债券融资理论及转债在我国发展状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可转换债券引发的会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转换债券在我国的转债市场已成为联结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两大传统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可转换债券凭着兼具债权的安全可靠与股权的灵活方便的特点,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日益被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重视,成为资本市场魅力无限的金融工具。可转换债券既不同于传统的股票,也不同于传统的债券,而是一种兼具债权与股权性质的混合式金融工具,这种混合性对现存的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转债的混合性不仅会对发行方带来特殊的会计问题,从投资方来说,也存在会计确认的问题。因此,本文对转债发生转换时对投资方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一、其他公司持有的可转换债…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价值看可转换债券的市场定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新的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工具,为我国的证券市场增添了活力。上市公司设计可转换债券的条款,投资者判断可转换债券的投资价值,都需要对可转换债券的价值进行评价。本文以鞍钢转债(125898)为例,应用B—S模型对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做一些初步的探讨,并分析鞍钢转债市场定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审计人员对上市公司年报的鉴证,但重大审计失败问题仍得不到根本性解决.本文将定性比较分析法运用于管理学领域,选取22个审计失败案例对重大审计失败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审计主体特征和审计客体特征两方面入手设定条件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导致重大审计失败的2种最具解释力条件构型,根据结果进行充分讨论,并提出对上市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有效规避重大审计失败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频频出现违规行为,而在审计报告上却并没有体现,审计失败问题屡屡发生,审计质量堪忧。这种情况甚至在由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大型上市公司中也不例外。这严重破坏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选取航天通信公司作为研究案例,从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两个角度,探究高素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高素质公司后仍多年出现审计失败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治理审计失败的对策。最后发现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在自身能力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很可能因为审计失败成本低下、竞争激烈等原因而选择与公司合谋,最终导致审计失败。因此,需要在内部加强公司治理、在外部增强监管以提高审计质量,从而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2004年4月以来,在深沪两市持续走软的背景下,转债板块上市公司相对活跃的走势衬托出转债品种的良好前景。转债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成是今年股市最大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所占比率较低,企业对外源融资的依赖性非常强.在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时,却发现一方面上市公司大多保持了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仍是股权融资,甚至有些公司资产负债率接近于零,仍然渴望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在上市公司的负债结构中,银行贷款的比重要远远大于发行债券,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滞后及相对不完善,而且发行债券对企业的要求很高,限制了企业债券的发行.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证券史上,曾有过宝安可转换债券,中访机、南玻B股可转换债券,镇海炼化、庆铃汽车H股可转换债券及华能国际N股可转换债券等分别由六家上市公司发行过,与它们不同的是,南化转债是在1997年3月25日国务院证券委颁布了《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后,发行的第一个可转换债券,且南化是一家非上市公司,这标明我国证券事业发展在走近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不失创立自己的特色在走过摸着石头过河的历程后,迈步进入全新的依法行事的崭新阶段。自从7月30日南化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见报以来,引起市场强烈的反响,各大新闻媒体都…  相似文献   

15.
自2006年5月8日证监会颁布并实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已成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与西方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及规范的私募发行制度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仍比较落后,有关定向增发的政策还处于不断完善中,证监会为此曾先后出台的管理办法有《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出台,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市场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中存在的非理性问题,以期发行公司对该融资工具有理性认识,切实有效地利用可转债融资。  相似文献   

17.
会计信息披露.亦称会计信息公开.一般表现为上市公司在发行股票前向公众发布募股说明书、上市公告,已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年度报告以及重大事件公告(包括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报表)等。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提出披露要求。但是,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依然不少,会计信息披露所涉及的违规、违法事件仍时有发生,因此,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对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广东嘉元科技有限公司发行嘉元转债为例,探讨可转债的融资动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代理理论是主流解释理论,然而研究发现,嘉元转债的发行动机并不是降低信息不对称或者降低代理成本,而是调整资本结构。嘉元转债发行之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10%上升至40%,更为接近行业均值。而且,公司预期可转债的融资成本为5.1%,明显低于同期可比的其他债务融资工具;公司也不准备行使提前赎回权利,以降低可转债的整体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探讨可转换债券市场价格与其基准股票市盈率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市盈率作为一个较易获得的市场指标,包含了上市公司增长机会(growth opportunity)的信息,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股价上升的预期。同时可转换债券的价格对其基准股票价格未来上升的可能性十分敏感,因此市盈率与可转换债券市场价格间应存在一定关系。但根据对上海证券交易所转债的实证分析得到:目前我国转债的市场价格与其基准股票市盈率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因而市盈率指标不能作为判断转债投资价值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审核制度作为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之一,该制度的改革受到了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我国证监会确立了“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由核准制转变为注册制”股市明确的发展方向。本文从我国新股发行审核制度的现状、核准制与注册制的比较等方面就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由核准制转变为注册制的过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