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中型城市的概念中国城市规摸主要指城市人口规模。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标准,按市区(不包括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划分为四组: (1)100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在实际经济统计分析中,又划分为100~200万人口和200万人口以上两个规模组);(2)50~100万人口为大城市;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7,(6):15-18
本文采用云南省2003年—2012年的城市人口数据对云南省城市规模分布进行分析。运用城市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规模分布不均衡,城市间差距大,昆明市首位较高;2012年云南省城市规模分布不符合理想的人口位序—规模分布,大部分城市偏离直线区,形成大量的空白区域;人口基尼系数和基尼系数发展方向南辕北辙,经济水平越高,人口越集聚;经济发展与城市人口反映的区位熵,具有波动性;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总体高于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生态、高效"城市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城市划分新标准将启动随着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方案》、《居住证管理办法》等将进入实施阶段,届时城区人口超过500万人口的城市,将被定义为特大城市,严控人口。除了人口超过千万的北上广以外,特大城市还将包括天津、重庆、武汉、成都、西安、哈尔滨等直辖市和大批省会城市。此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规定,将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  相似文献   

4.
《潮商》2014,(6)
正1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明确了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按照新标准,全国城市被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等7座城市;成都、南京、香港等10座城市符合特大城市标准。《通知》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明显增长,原有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已难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等新形势  相似文献   

5.
微观     
《房地产导刊》2014,(12):28-28
正#国务院新标准:中国有七个超大城市#小编语:11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明确了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按照新标准,全国城市被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1 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等7座城市;成都、南京、香港等10座城市符合特大城市标准。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网友对这一事件的不同声音。  相似文献   

6.
关于城市最佳规模的问题,不仅古老,而且众说纷纭.比如,早在1922年法国的戈比依就设计出了300万人口的"理想城市";1949年英国的勃连朗提出1-2万人的城市设想;1977年英国的布森提出了3万人口的城镇规模可以成为"人的尺度"的自然规模.他还提出,当城市人口达到25万左右时,人们开始享受大城市的好处,接近100万人口的城市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最后他还提出,不考虑经济因素的"自然规模"以不超过5万人为最佳,但从经济及其它因素考虑,一个新兴的独立城市的最佳规模应为20-200万人,并以80-120万人为最好.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8,(8):28-30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处于经济水平和发展规模双高速增长的新时代,城市化建设呈现出新的发展规律。本文基于城市体系视角,首先构建城市规模组合划分法,将城市非农户人口作为城市人口统计口径,在理论层面分析了城市规模及人口分布特征;其次,基于齐夫回归理论,结合城市人口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实证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层次间的差异性逐渐减小,城市化结构呈分散演化趋势,中小城市仍然是我国城市人口重心。  相似文献   

8.
影响中国城市增长的因素: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以国内外相关城市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分析中国城市增长的系统模型,并利用206个城市1990年与2005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非人口规模增长推动的;(2)政府财政支出和城市人力资本积累是目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3)人力资本积累并没有在工资增长上得到体现;(4)城市公共设施和环境的改善引致了城市人口增长,但对城市经济发展却没有明显的作用.在以上研究结果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994-2004年中国城市规模位于前200住的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分剐采用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来表征城市规模,借助于分形理论进行研究发现,无论是从人口规模还是从用地规模来看,中国城市规模的分布符合"位序一规模"法则;外来人口的增加和2000年之后城市规模的加速增长使城市发展表现出向高位次城市集聚的倾向;但由于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比较成熟,其基本特征并没有因时间、外来人口和城市规模的变化而改变;高位次城市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认为如何更好地识别城市的实际规模,促进城市的理性增长和城市规模结构的健康优化,是中国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北京市为例,把传统的用来描述都市圈成长·衰退的都市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城市内部,使对城市人口空间结构的动态考察成为可能.并在进一步总结城市中心区及郊区人口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参照沃尔泰拉微分方程理论,尝试构建城市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人口空间演变模型,对进一步阐述城市中心区与郊区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人口规模发展拐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并依据模型验证和预测了北京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为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1990-2004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人口在各级别城市的分布,利用住序-规模法则验证,对各省城市体系类型聚类分析,考察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的变化,分析人口经济总量的分布现状及其演变,发现我国城市化的总体趋势是城市化进程比较快,呈现出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优先发展的事实.城市体系演变的趋势是城市体系由低级向高级、低水平向高水平、由不平衡向平衡型的演变.整体看我国城市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无论从绝对差距还是从相对差距看,东部地区相对快速发展的趋势还会持续下去.我国城市等级规模及人口经济规模分布极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分区域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今后国家城市建设应当集约利用土地,重点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国家在投资鼓励、区域发展政策等方面应当对中西部地区有实质性的扶持,努力使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与经济实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级城市规模分布与集聚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个区域,利用中国地级城市数据,检验两个区域的城市规模分布和集聚效应的特点。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分布符合齐普夫定律,城市规模分布相对过于均匀,存在进一步集聚的空间和必要性。中国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城市规模集聚效应,东部地区的提升空间不大,未来的发展依赖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中西部地区的利用空间较大,可通过引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来扩大城市规模,获取城市集聚效应,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2016年为时空断面,对四川甘孜州城镇体系的城市首位度、 等级规模分形特征、 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城市首位度计算,甘孜州不属于典型的首位分布的城镇体系结构,区内没有较为突出的首位城市、 城镇体系扁平化.(2)区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服从Zipf定律,城镇体系中人口分布程度差异较小,中间位序的城镇数目在分布较多;(3)空间关联维数显示,甘孜州城镇体系交通网络通达性较差,城镇空间关联度较弱,分布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虽然住宅价格是由住宅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但从长期来看,住宅价格应该与城市居民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相适应.评价住房支付能力的指标有房价收入比(PIR)和住房可支付性指数(HAI),房价收入比用于判读住房价格是否合理,而住房可支付性指数能够反映家庭购买住房的还贷能力.论文通过计算2004年我国34个主要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和住房可支付性指数,对我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进行了城市排序.参照国外相关指标的评价标准,论文采用Pareto累计图的评价方法,得出了我国当前房价收入比和住房可支付性指数的分布区间.论文的研究成果既可作为政府调控城市住宅市场发展的依据,也可作为居民投资置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与城市规模、城市首位度和城市规模基尼系数相应的经济规模、经济首位度和经济规模基尼系数指标,运用2007-2012年的统计数据测算各指标值,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与经济规模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两大结论:第一,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与经济规模的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但城市群内出现有若干经济规模发展快于城市规模发展的高效率城市,也有若干经济规模发展慢于城市规模发展的低效率城市,高、低效率城市正在改变城市群原来的人口与经济规模的结构.第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人口与经济规模高度集中,尤其是最大城市上海市人口集中度严重.据此,笔者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一步城镇化的建议: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建立上海都市圈.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超过70亿,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人口城镇化率在2011年达到51.27%,所以,仅以人口作为特大城市判断依据显然难以令人信服。特大城市相比其他城市,无论从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地理空间规模,还是从区域发展和创新带动力方面都处于其所在国家或区域的前列,在区域城市体系发展方面起着重要标杆作用。判断特大型城市的标准首先应是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标准,其次是城市首位度,再次是城市的"吞吐"能力,最后是城市的功能完备度。  相似文献   

17.
王青  朱延飞  姚隽 《城市问题》2021,(1):45-51,72
新形势下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引起了一系列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和统计治理方面的变革.基于人地对应关系特征分析,发现城镇开发边界、城乡划分边界、人口统计范围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结合城镇开发边界,以社区网格单元为最小统计单元,通过分单元类型研究确定实体建设、人口密度、人口就业、基础设施等特征因子指标,建立起一套较为系统的判别标准,综合分析各最小单元城乡归属,实现精准划分与人口精准统计.实证研究表明,基于社区网格单元的城乡划分标准加大了城乡人口统计的颗粒度,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分布特征,从而推动城乡治理政策制定,引导城乡要素流动,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总体城市设计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处理城市空间景观问题的重要依据,今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视,由于没有统一的编制标准和编制方法,其主要工作内容和研究方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主要内容.在编制过程常常面对这样几个问题,比如总体城市设计与局部城市设计有何不同,主要技术内容和方法及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本文以资阳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一、城市规模分布与分形   1 城市规模分布城市规模分布是指某区域 (国家、地区等 )内城市人口规模的层次分布。研究城市规模分布的目的是探讨区域内城市从大到小的序列与其人口规模的关系 ,揭示区域人口在城市中的分布特征。一般来说 ,城市规模分布服从等级规模分布(即城市位序—规模分布 )和帕雷托分布模式。等级规模分布的公式为P(r) =P1 r-q (1 )式中r为城市位序 ,P(r)为第r位城市的人口 ,P1 理论上为最大城市的人口数量。上式也称为齐夫公式。帕雷托分布的公式为N(x) =Cx-a(x≥x0 ) (2 )式中N(x)为城市人口大于…  相似文献   

20.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国规模以上(产品销售收入500万以上)工业企业20余万家,其中按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中小企业数量为绝大多数约占99%。由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的发明专利,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新产品却分别占全国发明专利的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