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磊 《港口经济》2014,(3):49-52
正近年来,国内港航企业加大对全球港口投资,特别注重在新兴的非洲市场、在相邻的亚洲市场的港口战略投资布局。本文拟通过对中远集团、中海集团、招商局国际及上港集团海外投资码头情况的梳理分析,为我国港航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借鉴。一、关于海外投资港口战略方向的选择1.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着眼于全球航线网络投资布局欧美等海外码头,在主要航线挂靠港加大投资力  相似文献   

2.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目前东南亚、中东、欧美地区大多数国家都在积极采取疫情防控措施,印度、波兰、加拿大等至少20多国已宣布关闭国境,塞尔维亚等国甚至开始执行全国宵禁政策,全球商贸也因此按下"暂停键"。被称为"世界超市"的浙江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一直以来高度依赖国际贸易,在本轮全球疫情下,义乌正遭遇着怎样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浙江企业境外投资呈"双下滑"态势,疫情已对企业境外投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要全力帮扶境外投资企业打赢疫情防控战,谋划推进浙江产业链全球高质量布局当前境外疫情呈快速扩散蔓延态势,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浙江境外投资面临新的风险挑战。为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全球疫情对企业境外投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快讯     
<正>内蒙古旅游精品线路推广暨招商引资专题推介会在蓉召开。●四川省旅游局荣获"2014中国旅游互联网创新实践奖"。●《发现四川》英文版全球首发。●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迎来今年第100万名国际旅客。●云南首条洲际航线开通,昆明—巴黎航线下月启航。●青秀山成为广西第四家、南宁市首家全国AAAAA级景区。  相似文献   

5.
北极航线通航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航线商业通航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北极航线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本文在分析北极航线现状及通航事故的基础上,从气象环境、水文环境、地理环境、通航交通管制环境、助航设施及信息情报环境等方面对北极航线通航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北极航线的开发利用和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文章参考"非典"疫情以来的高校图书馆卫生工作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从时间阶段角度、防疫主体角度、危机管理角度的多维度新时期防疫工作应对策略,展望了高校图书馆在疫情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7.
程宇航 《老区建设》2014,(17):57-60
正2014年虽然尚未过去,但就全球而言,说"2014年是一个多事之秋"恐怕并不过分。而遍数2014年的全球大事,最令世人关注和揪心的事件,应该非肆虐西非四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的"埃博拉"疫情莫属。一、迅速蔓延的埃博拉疫情  相似文献   

8.
方晓  乐宁 《浙江经济》2020,(5):28-29
疫情期间,数字化技术大幅提升外贸效率,数字贸易引发广泛关注。浙江应利用数字经济优势,创新贸易开展方式,加紧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近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呈加速蔓延趋势,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转入"爆发期"。反观国内,新增病例数持续下降,国际和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态势产生时间差,对防止疫情从境外反向输入构成新挑战。同时也要看到,受疫情影响,在全球经济发展态势急转直下之际.  相似文献   

9.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旅游业受到巨大冲击,以"高接触性"为主要特点的城镇型旅游目的地受损明显。与此同时,机器人技术在疫情期间的餐饮、住宿、健康等服务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城镇型旅游目的地面临客流集中、过度城镇化、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而机器人技术在应对新冠疫情时的积极作用表明其在餐饮、住宿、旅游导览等领域有良好应用前景,将助力城镇型旅游目的地由"高接触"向"高科技"转变。  相似文献   

10.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日两国经贸合作曾一度造成影响,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恢复,中日两国经贸合作表现出了更强的韧性与活力。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宏观经济走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作为地区和世界重要的国家,中日两国深化经济发展合作不仅有望带动受疫情影响陷入低迷的日本经济实现复苏,而且有助于全球经济摆脱疫情影响重回增长轨道。因此,后疫情、后安倍时代,中日经济关系有待于继续深刻地观察,两国之间矛盾存在着,机遇也存在着,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把握机遇处理矛盾。为此,《现代日本经济》编辑部邀请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五位专家学者以"后疫情·后安倍时代的中日经济关系"为主题,从投资、产业、贸易等视角撰文阐释,希冀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正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对全球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全面冲击。然而,越是世界性危机,越容易引发各类资源大规模流动。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在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抢抓全省疫情防控口碑效  相似文献   

12.
在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的同时,中国经济在努力复工复产复市。因疫情防控导致境内外交通运输联系不同程度被阻断,商品运输成本提高、交货日期延长,中间品与劳动力供应不足,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增长面临很大压力。中国企业复工复产受到全球价值链运行态势影响,疫情全球扩散正在引发全球范围内经济结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调整。疫情在全球范围扩散,使企业经营压力上升,造成金融恐慌并引起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的可能性增加;为抗击疫情增加财政补贴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增加了各国财政负担,带来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部分国家试图借口疫情防控,发动新的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近期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新华网思客联合召开的"疫情冲击下的产业发展"专家网络座谈会上表示,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布局可能面临巨大调整,这既是挑战,也是中国促进产业链水平现代化、价值链高端化的巨大机遇。建议根据疫情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程度,对我国供应链进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很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对我国外贸造成巨大压力。面对需求下降、订单被取消等不利形势,宁波外贸企业不等不靠,危中寻机,纷纷加快转型升级,采用产品升级、"云端"带货、开拓新市场等方式,千方百计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不少外贸企业还成功实现"逆袭"。  相似文献   

15.
正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事不经过不知难。在病毒传染国内人口不到0.006%时,中国就勒住了"脱缰野马",创造了人类与传染病斗争史上的奇迹。这样的"中国答卷",来之不易。重庆在疫情防控的艰难时期,收到来自"国际朋友圈"价值约3000万元的医疗援助物资。当前,重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已分批对外向30多个国家及其友好城市、友好组织等捐赠防疫  相似文献   

16.
正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蔓延,使得全球经贸环境更加严峻。宁波作为典型的开放型经济城市,传统的外贸受到较大冲击和影响。但在疫情防控期间,宁波坚持政策供给、金融帮扶、物流畅通、主体培育"四轮驱动",使得跨境电商成为宁波外贸发展的重要渠道,并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今年1-3月,宁波跨境电商继续保持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     
316海里中俄韩"新蓝海"航线复航珲春-扎鲁比诺-束草航线全长316海里(约585公里),是连接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韩国东海岸之间距离最短的航线。"新蓝海号"于3月19日从韩国束草起航,20日到达俄罗斯扎鲁比诺港,通过陆路到达珲春口岸,表明连接中俄韩三国的珲春-扎鲁比诺-束草航线正式复航。珲春-扎鲁比诺-束草航线于2000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周刊》2020,(8):94-94
累计确诊人数接近100万,占全球确诊人数三分之一!美国政府乃至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一系列的"谜之操作"和民众的不配合吸引了全球目光。严重疫情之下,近期美国多地却接连出现人群聚集性游行,甚至以全副武装的方式反抗"居家隔离"令;美国政府没有及时有效地应对疫情,而是四处"甩锅";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忙着与对他不友好的媒体"抬杠"……"新冠肺炎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这一观点在近期引起了广泛关注。疫情之下,作为现有世界秩序的最大受益者,美国将面临何等挑战,又将如何深刻地改变世界格局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资源以及航道的利用越来越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已经实现通航的北极航道不仅会成为中欧贸易新的海上通道,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传统航线"苏伊士运河"航线的拥堵问题,还可以为北极的丰富资源提供更多的出口地。本文从北极航道以及资源方面存在的优势方面研究了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中国资源进口地的选择和船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杰 《亚太经济》2020,(2):5-11,149
当前,新冠疫情已经演化为"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球经济的威胁和冲击性影响已经变为现实问题。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和升级,很有可能对既有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和贸易体系造成重要的冲击性影响,迫使地区性生产贸易网络体系发生被动式调整。全球新冠疫情在短期内会对中美经贸关系造成重大影响,从中长期来看,中美之间经贸关系取决于双方战略竞争格局和博弈结果。当前中国新冠疫情已经到了基本可控的阶段,进入刺激国内需求全面恢复的状态,必须充分利用刺激内需政策谋求中国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走出危机的这个先发优势,将之作为应对美国针对中国经济发起的战略竞争和遏制战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