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单一规划城市功能产业园区、科技园的传统模式,导致城市"宜居"与"宜业"矛盾突出,出现了一个个产业上的"空城"、生活上的"卧城",呈现交通"潮汐化"状态。而"产城融合"模式则令人耳目一新。所谓"产城融合",是以城市为基础,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与人之间有活力地持续向上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产城融合"就是以吸引高素质人群为本,集实体产业发展、创新集群导入、完整  相似文献   

2.
上海产业园区经历了工业郊区化的起步阶段和产业集群化的扩张阶段,目前正在向产城融合化的转型阶段迈进。下一步,应走产业主导型、城市主导型和均衡发展型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径,推动上海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新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产城融合。在中国城市新区建设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不能有机融合的现象非常突出,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社会服务的基础薄弱和城市主体功能不强、职住分离严重、进入行业难以达到预期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城市新区的产城融合也积累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成功模式,比如工业园区转型模式、卧城转型模式、平地造城模式等。其他地区的城市新区建设可以借鉴这些模式,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实施正确的社会化规划,实现新区各部分的有机成长,构建体系化的新区服务网络来促进产城融合。  相似文献   

4.
梅志敏 《价值工程》2021,40(33):74-76
为了高效高质量地推动"四化同步"的发展,国家提出了"产城融合"理念,成为新时期促进城市发展和战略产业布局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并备受关注.而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理念的"智慧城市"概念,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城市配套等各方面紧密关联,对于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推动产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7,(1):181-186
产业与城市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产业为城市发展提供驱动力,城市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两者的融合发展都离不开人,人是产城融合的核心。产业、城市、人三者融为一体,可以推动工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提升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分析了产城互动的作用机理,并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从科学规划、设施配套、交通组织以及生态统筹方面提出了实现产城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在新常态的转型关键时期,创新活动层出叠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着力打造创新城区。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创新城区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著差距。从创新、城区、居民三个构成要素的角度出发,提出创—城—人融合的发展理念,认为构建"创""城"互动,"创""人"互促,"城""人"互惠的相互关系是实现创新城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结合美国匹兹堡上城区生态创新规划的案例,重点分析了促进创新、城区、居民的相互融合的特点和经验,并总结创—城—人融合模式下创新城区建设的关键环节,提出对我国创新城区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产城融合不仅是促进新兴工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有效着力点,也是实现工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江西工业园区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效益得到快速发展,但各级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度参差不齐,国家级园区优于省级,城市周边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好于远离城区的工业园区。基于各级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认为江西工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切入方式和重点应针对不同级别园区、产业类型、空间规模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8,(10):58-6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在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时代,产城融合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产城融合作为产业园区发展的新思维,突显了聚集区域内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优势。本文从产城融合的角度出发,探究新时代产业园区的科学发展路径。以佛山三水高新产业园为例,剖析当前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困境,从而对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张携手举办冬奥会的背景下,以产业关联理论与产业集群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张家口基于产业融合的旅游新业态发展现状及集群化发展态势,并用区位熵方法判别集群的形成,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张家口旅游新业态集群化发展的路径,为贯彻落实京津冀生态功能区建设、促进张家口旅游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集群升级发展、实现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满足旅游者旅游休闲需求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是港口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是顺应全球港口城市发展趋势、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苏州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2010~2020年的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与城市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与港口物流产业具有较高相关性,对于港产城融合发展有明显的助推作用。由此,本文基于关联度分析结果与城市港口现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城融合"不仅仅互为依托互为促进,而且互为渗透复合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并可创造更大生产力的新的经济社会复合体或新的经济社会形态。产城融合发展不能仅注重"产",而简单化和低估了"城"。"城"于"产"不仅是一个匹配关系,还有相互融入。从单纯生产力的角度考察,城市建设于实体产业具有互动力、促进力、辐射力、吸引力、再创造生产力及本身也形成生产力等多重生产力互融作用。"城"于"产"的互融性在城市建设特性中必然也会有所反映和体现,因此推进产城融合一体发展应重视城市建设特性的挖掘和体现。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是地区人口、产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集中体现。以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地级城市的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数据为基础,通过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以揭示城市人口—产业—空间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变化态势。结果显示,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人口—产业—城市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但整体波动范围相对较小。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人口发展高水平地区集中于中原城市群西部和南部,产业发展高水平地区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空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多分布在河南、河北部分城市。耦合协调分析发现,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明显低于长三角城市群,且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空间分布态势逐渐由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向西北—东南轴线左下方转移。改变中原城市群低水平协调发展状态,应以产促城,发挥区域人口规模优势,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区际联系,推动城市产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6,(4):6-9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多家汽车城已经初步完成汽车产业积累,但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的双重压力,迫切需要新的总体规划理念来引领发展。本文介绍了产城融合、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基本理念,分析了其对汽车城总体规划的启示,认为我国汽车城应通过产城融合理念促进汽车城的"平衡发展",通过生态城市理念实现汽车城的"持续发展",通过智慧城市理念满足汽车城的"未来发展",转型成功的汽车城将是产城融合的城市、生态宜居的城市和智慧的城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开发区遭遇的"产城分离"困境受到普遍关注。基于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微观机理,并结合中国开发区集聚产业和人口的独特机制,探讨了中国开发区遭遇"产城分离"的内在原因。研究表明,中国开发区加工制造环节的集聚更多吸引了低收入群体在开发区周边生活,从而制约了工业化促进服务功能优化的潜能,特别是地处城市远郊的开发区,由于高收入群体大多选择克服通勤成本以获得较好的城市服务,"产城分离"比较明显,但在城市近郊发展的开发区则可能较好地克服"产城分离"问题。江苏昆山自县城周边自费办开发区开始,就注重依托旧城服务功能吸引各阶层人口就近居住生活,从而较好克服了"产城分离",为开发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了人力资本环境。由此可见,中国开发区遭遇"产城分离"是由独特的空间生产过程和区位特点共同决定的,而促进开发区的"产城融合"关键是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吸引高收入群体就近居住生活。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不协调较为突出。本文从城市与产业的关系入手,产城分离的主要表现人口压力、职住分离、产城互动不足、新老城区功能衔接困难,并且结合产城分离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推动产城融合必须要解决人、城市、产业之间的关系,加强新城区功能和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新区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新的形势和政策引导下,引领我国新区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在研究我国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城市新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我国城市新区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产城融合的模式完善科学规划、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着力改善民生等全面推进柳东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在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纷纷兴起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高端商务区等区域建设。工业园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随着城市转型、产业升级等因素的驱动,工业园区所承载的功能日益多元化,集聚产业、资源、生活服务等各类要素,  相似文献   

18.
国家开发区多以"一区多园"空间布局及形态组织。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产业化等融合发展背景下,研究以乐清市产业园区为例,通过GIS空间网络和UCINET社会关系网络的技术手段,研究区域内产业园区的集聚形态→园区间联系→园区建设的空间效应(产—城融合)。结论如下:①乐清市开发区内各园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集聚形态以串珠型、组团型、条带型、V字形等空间形态为主。②各产业集聚区两两联系强度差异性较大,其中产业链条上的联系弥补了时空距离联系的相对松散性。时空联系中联系紧密程度决定于道路等级而不是道路密度。③从产—城融合阶段来看,6大集聚区处于不同的产—城融合阶段和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济》2015,(7):159-162
工业园区是我国地方政府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着力打造的"增长极"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这种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增添了新的动力。江西省工业园区的发展正逐渐暴露出不少弊病,尤其是全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并没有对工业园区的发展形成明显的支撑作用,集群效应有待提升,新形势、新环境下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文章在全面分析园区发展与产业集群关联机理的基础上,对江西省工业园区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竞争力重塑的概念模型,指出经济、社会、环境、空间为四个关键要素。以枣庄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过程中的集群化实践为例,结合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发展的可行模式和路径。研究认为,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突破资源产业发展瓶颈、以经济转型带动城市全面转型的必由之路,要在政府指导下,以资源型工业为基础发展接续产业集群,以潜在优势为基础发展替代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