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基于超效率DEA的城市效率演变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研究样本,首先构建了基于效率的副省级城市的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超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克服了一般文献中由于通常使用数据包络分析的DI,BC2和DEC2R模型,而陷入对有效的决策单元无法做进一步分析评价的困惑,比较客观地评价了1995-2005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效率的演变特征:其一,超效率DEA值变化呈倒U字型.且超效率值有趋同性的态势;其二,超效率DEA值大于1的副省级城市数量逐年增多;其三,超效率DEA值整体变化比较稳定,但少数某些城市的超效率值变化剧烈.  相似文献   

2.
应用超效率DEA模型并结合CCR模型和BCC模型对我国各省水运业效率加以分析。通过BCC模型求得各省水运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各省水运业管理现状和所处规模报酬阶段;对比分析了CCR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得到的效率值差异,从中也反映了应用超效率DEA获得效率值的真实性。实证结果表明,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海南、贵州、云南和青海8个地区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达到有效;CCR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各省总体均值分别为0.606和1.556,差异很大;最后应用CCR模型松弛变量分析了投入冗余额和产出不足额,给出了各投入产出指标的改进值。  相似文献   

3.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2008—2014年间的综合生态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计算,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城市生态效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城市未达到有效,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呈现片状分散集聚的格局;2008—2014年生态效率均值总体呈先减后增再减的变化趋势,三大地带东、中、西部地区生态效率并不完全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综合效率值最高,直辖市次之;生态效率与城市规模不具有一致性,大城市生态效率值最低,小城市反而最高;从规模效率看,大部分城市均处于规模效率递减或递增阶段,说明规模投入与产出并未实现最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劳动力、土地面积以及科技教育支出等作为投入变量,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职工工资总额等作为产出变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中国287个城市的经济效率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各城市紧凑度综合得分,并将城市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分别与城市紧凑度和城市规模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规模与规模效率、城市紧凑度与纯技术效率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小规模城市边际规模效率较大,大规模城市边际规模效率较小。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0—2014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利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地区差异性,并采用SFA方法对研究结论进行稳健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东北三省城市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正增长,但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了震动式的下降趋势。在样本考察期间,东北三省城市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3%,由技术效率改善(2.1%)和技术进步(0.2%)共同推动,且技术效率改善做出了主要贡献。(2)东北各省的城市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增长,吉林省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双驱动,辽宁省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由技术效率改善推动的,而黑龙江省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3)东北三省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相对较低,改善空间巨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同时出现正向变动的城市占据样本量的32.4%,还不及全部样本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许娜 《河北企业》2012,(7):57-58
<正>传统的道路运输效率评价是以提高整条道路的服务水平为目的,但不能找到运输效率高低的原因。覃晏等人在《城市快速路运输有效性的DEA评价方法》中首次提出了利用DEA模型对城市快速路运输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上海市高架道路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过程中,被评价的快速路段为14个,作为14个决策单元,而DEA评价结果中有效单元为7个,占到了总数的一半,而对这7个有效单元再不能进行优劣排序,也不能找到他们的弱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城市快速路的运输效率进行评价,并对石家庄现有快速路运输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城市协调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合理性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且就问题的本质——城市间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却鲜有研究,更缺少相应城市协调发展路径的进一步研究。为此,基于2005—2015年中国275个地级城市的有效数据,从城市间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新视角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样本城市间资源配置效率呈下降趋势,即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并未趋于合理,具体表现为大城市及以上城市规模偏小了,因为规模越大的城市综合要素生产率更高。同时,不同规模城市应有不同发展路径:特大与超大城市应适度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发挥土地生产率优势,适度增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高质量高效益的投资规模;大城市应继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劳动力规模扩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加强投资效率的管理和提升;中小城市应谨慎扩张建设用地规模,应加大投资和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加强产业发展实现城市规模扩张。  相似文献   

8.
基于超效率DEA方法下的中部 重点城市创新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琪 《价值工程》2019,38(1):20-22
中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不一致,经济发展一直较东部沿海地区落后,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我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部地区的崛起与该地区城市的创新发展有息息相关。本文用超效率DEA模型方法对我国中部地区22个重点城市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效率与经济发展情况并不匹配,不同省份创新效率有一定差异,呈湖北>江西>安徽>山西>湖南>河南的格局,部分城市经济发展靠前,但创新效率较低,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创新效率,高效发展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9.
交通拥堵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及运转效率,交通承载力是交通系统的重要表现,且和土地利用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建立了不同城市规模的土地利用与交通承载力的指标体系,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0个城市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利用Max DEA实证分析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承载力的内在规律。研究发现:超大城市土地利用对于交通承载力的相对协调性较好,而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交通承载力对于土地利用的相对协调性较好。总体来说,超大城市土地利用发展程度相对较好,但是交通承载力发展程度较差。特大城市土地利用相对发展程度和交通承载力相对发展程度都较差,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则土地利用发展相对较差,但交通承载力发展较好。结论对从土地利用角度,研究不同城市的交通拥堵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肖丹  刘联辉 《物流技术》2011,(11):101-103,112
结合城市物流系统的特点,以民用汽车拥有量、通车里程和物流业从业人数为投入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和货物周转量为产出指标构建了城市物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E-DEA评价模型,以广东省21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各城市物流系统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超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物流效率值相对较低的城市物流系统建设与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SE-DEA模型的广东城市物流效率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城市物流系统的特点,以民用汽车拥有量、通车里程和物流业从业人数为投入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和货物周转量为产出指标构建了城市物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E-DEA评价模型,以广东省21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各城市物流系统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超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物流效率值相对较低的城市物流系统建设与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CCR模型与超效率模型测算中国内地11个城市与香港的金融效率,运用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模型对比分析各城市金融效率、内地与香港金融效率各构成因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内地金融效率在技术进步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与香港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按照金融发展程度与金融效率构成因素差异将内地11个城市划分为金融发展较成熟且效率较高、规模效应不足、新兴、不成熟城市等四种类型,影响第一类与第三类、第二类与第四类城市金融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分别是技术进步、规模效益与投入产出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借鉴香港经验,探析内地不同类型城市金融效率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和Tobit回归模型,首先选取2011年沪深两市具有代表性的18家煤炭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货币资金、流动资产合计、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合计为投入变量,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为产出变量,运用CCR模型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等方面对其经营效率进行评价和分析;其次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CCR模型下DEA有效的决策单元计算其超效率值,从而为所有决策单元提供完整的效率值排序;最后,本文运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中国上市煤炭企业经营效率的重要因素,为决策者提供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方向和政策。  相似文献   

14.
科技资源的投入规模和配置结构,直接影响到高新技术产业资源运行体系效率。按照科技资源的来源、投入和产出三个维度来建立配置效率分析指标,并结合资源分配结构及直接与间接产出,运用DEA方法对广东省21个城市在2012-2014年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广东省科技资源配置平均水平偏低,极端化现象明显,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呈下降趋势,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缺失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加快科技创新圈建设,改善高新产业生态环境;促进技术创新人才保障机制运行,积极引进领军科技团队;发挥高新区优势带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5~201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280个市辖区范围的城市经济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经济效率得分不高,变化幅度不大;城市规模效益梯度比较明显;城市经济效率与城市行政级别格局一致;区域差异较小并且呈现缩小趋势,省内差异贡献明显大于省间差异贡献;城市经济效率的空间格局比较稳定,形成了辽中南、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群"状分布高值区域,以群内核心城市为中心,与群内较高、中等城市经济效率城市共同组成"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而低水平城市则成片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所选6个因素对城市经济效率均有正向影响,其中城市规模、投资强度、区域联系的影响程度居前3位;地理区位差异是客观因素,要素禀赋是初始因素,而投资强度、区域创新投入等是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6.
粱杰  李岩  蒋亚朋 《财会通讯》2010,(5):119-122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技术(DEA)对辽宁省12个城市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系统研究,计算辽宁省12个市的经济发展的相对效率值,从有效性的角度分析辽宁省东西部的发展状况,并对地区之间产生效率差距的原因和改进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姚芬  南灵  周强 《财会月刊》2011,(27):63-66
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的BCC模型以及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并分析了2009年房地产公司的投资效率,结果表明:超效率DEA模型解决了有效DEA决策单元不能进行再排序的问题,在应用上更具有公正性与参考性的优势;房地产行业整体投资效率处于上升阶段,目前高投资效率主要源于企业的规模效率,但是要最终做强企业,必须提高经济意义上的规模效应,即提高企业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DEA模型在分析较多评价指标变量时,其运算结果无法获得决策单元效率为1时的真实效率值且可靠性和精度易出现缺失的情形,提出PCA-DEA两阶段法评价我国港口企业物流效率。研究表明:港口企业物流综合技术效率偏低,主要归咎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无效,物流效率真实值与DEA有效值之比超过1.6倍,其差异较大。平均纯技术效率0.9080,平均规模效率0.8874,纯技术效率较高,并呈波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沈洁  张可云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2):中插1-中插7
通过构建城市系统模型阐述高工资、优福利对于城市规模的影响,采用超效率DEA方法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构建相关指标,综合衡量收入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人口集中度.进一步地,基于全国时序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应用联立方程模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不同城市间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差距对区域内城市规模分布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建立评价物流投入产出的指标,基于DEA的C2R和C2GS2模型,分析研究了2012年河南地区17个城市的物流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DEA总体无效的城市有10个,河南地区物流投入产出纯技术平均效率、纯规模平均效率以及总体平均效率分别是0.78、0.90、0.72。说明物流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偏低,并对DEA总体无效的城市提出了物流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