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8,(12):39-41
借鉴国内学者对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城市科技创新评价的方法,参照现有的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副省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灰关联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选取副省级城市2014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评价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并针对济南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城市利用外资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利用外资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各个城市利用外资能力的约束变量和制约瓶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杜琦  姚波  解芳 《现代管理科学》2010,(11):65-67,70
文章建立了副省级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选取七个副省级城市(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并以西安作为实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并结合西安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探寻西安先进制造业发展中不足之处,提出了建立城市创新体系、建立高效无缝供应链、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与服务业互动发展、探索低碳发展模式等思路。  相似文献   

4.
选择城镇化与金融作为交叉研究视角,建立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研究数据库,选择金融相关率和劳动力区位熵作为测度指标,分析刻画我国城市金融发展水平序列类型与空间格局,并对城市金融水平与城镇化水平进行交叉组合分析。结论表明:(1)各城市金融资产及人力资源较全国平均水平具有高集聚的特点,但各城市之间发展并不平衡,呈现相对落后、较为发达和相对集聚三种类型;(2)我国城市金融发展格局呈现出主要存在以北京为金融发展高地的北部金融发展区和南部上海为龙头的沿海金融发展弧带;(3)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化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表现出阶段关联性,并呈现出"少数核心发展极+沿海-内陆梯度分布"的金融发展态势。最后,提出适配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服务策略模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分布现状,设计了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2009-2013年16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四大商业银行信贷效率较高,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而中小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相对较低。并以此为依据,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规模水平、资产质量、风险控制能力等层面给出了提升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15年数据为样本,就高质量的审计是否改善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高质量的审计既利于缓解投资不足,又有利于抑制投资过度。第二,相对于投资过度来说,高质量的审计对投资不足的改善作用更显著。这是因为一方面审计监督对投资过度的抑制必须依赖于其对公司内部治理的改善才能起作用。另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信息较不透明,高质量审计的信号传递有利于较好地缓解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有效地改善因融资约束导致的投资不足。第三,在事务所规模、审计意见类型和审计费用三个审计质量的表征变量中,公司投资效率对审计意见类型最为敏感,其次是事务所规模。这可能是因为公开的审计意见在资本市场有更好的信号传递作用,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财政透明是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和政府行为视角,提出财政透明度与经济增长目标之间存在着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进而利用2013—2019年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检验经济增长目标对财政透明度的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应,并对其进行了机制检验、异质性分析与拓展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且经济增长目标主要通过扩大基建投资等降低财政透明度,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财政透明度,而土地出让单价在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财政透明度的作用中具有不同效应;经济增长目标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化水平、不同等级城市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财政透明度与经济增长目标之间的具体关系,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保障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我国副省级城市作为考察对象,通过一系列子指标,系统性构建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动力机制、社会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4个重要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比较我国副省级城市综合发展能力,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在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综合发展能力最为突出的几个城市如深圳、厦门、广州、南京和沈阳,尽管最终依据相关评价指标可以指出其较突出的发展模式特点,但其实际发展更表现出了多面性特点。相比较而言,其他一些综合发展能力居中或靠后的城市,其发展的某些方面绝对突出的特点则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杨瑞  张然  许航 《城市发展研究》2022,(6):102-109+124
数字经济加速了人员流动、资金融通、基础设施联通、政务联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态五个维度影响着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基于2011~2018年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区域异质性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2)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是数字经济促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路径,数字经济通过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优势,激发新型城镇创新动力,优化新型城镇发展格局。(3)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积极影响存在要素禀赋的门槛效应。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充分考虑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政策及技术红利,发掘更多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2.
13.
城市协调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合理性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且就问题的本质——城市间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却鲜有研究,更缺少相应城市协调发展路径的进一步研究。为此,基于2005—2015年中国275个地级城市的有效数据,从城市间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新视角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样本城市间资源配置效率呈下降趋势,即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并未趋于合理,具体表现为大城市及以上城市规模偏小了,因为规模越大的城市综合要素生产率更高。同时,不同规模城市应有不同发展路径:特大与超大城市应适度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发挥土地生产率优势,适度增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高质量高效益的投资规模;大城市应继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劳动力规模扩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加强投资效率的管理和提升;中小城市应谨慎扩张建设用地规模,应加大投资和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加强产业发展实现城市规模扩张。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的城市人居环境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本文以临沂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从2010到2020年相关数据,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结果表明,临沂市人居环境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波动改善,人口环境变化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实现城市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信息消费是中国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速、辐射最广泛的新兴消费领域之一。本文以国家信息消费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信息消费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信息消费城市试点政策通过就业效应、产业效应和创新效应,促进了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化程度、技术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等基础条件有利于提高信息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此外,信息消费试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大规模城市、东部区域和高行政级别城市中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2000—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分析了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揭示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1)2000—2020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呈现上升态势,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辐射模式由“圈层扩散”向“多核心轴带扩散”转变。(2)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长三角地区试点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且政策效应可持续5年,研究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效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城市的低碳治理将对地理相邻和经济相邻的城市溢出“制度红利”,且对地理相邻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更强的激励效应。(4)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激励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受到城市资源环境属性和绿色创新效率属性的影响,其在非资源城市和高效率城市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格局下,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城市韧性水平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0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韧性水平,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有效促进城市韧性水平的提高,地理区位和行政等级的不同会影响数字经济促进城市韧性的效果,作用机制是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城市创业活跃度、技术创新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来提升城市韧性。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韧性的提升作用,应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进程,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红利,重视教育水平的提高,注重技术创新,优化城市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9.
理论分析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能够稳健地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这一影响效应在东部与中西部皆得到有效验证;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城市规模等级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性;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性;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绿色经济技术效率的正向作用上;产业协同集聚通过改善劳动力与资本错配、促进知识溢出与提升环境规制强度影响绿色经济效率。据此,应大力推动产业协同集聚发展,注重产业协同集聚的区域差异与城市规模差异。同时,立足于本地实际,探索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发展路径,助推绿色经济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20.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字化转型是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基于此,选取2013—2021年我国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策略对其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中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策略的实施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为构建数字中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