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少数民族聚落空间形态会带有明显的地域场所特征,这种空间特质的形成与发展和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文化等要素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如何科学把握传统聚落中的这种关联机制,对于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野考察、现场测绘与先进空间分析的方法,尝试对云南怒江地区以独龙族为例的少数民族聚落空间生成逻辑进行解析,通过经验描述与理性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自然逻辑和社会逻辑两个方面分别阐述聚落形式背后的产生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深入地掌握传统民居聚落空间的文化基因及其生成脉络。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融合是中华民族文化特征,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聚落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融合接触—筛选—融合的过程,会在聚落空间形态上通过相关意向与符号反映出来。为丰富传统聚落类型与空间理论研究,立足多元文化融合发展背景,从文化—空间角度,运用类型学方法,立足山水格局、聚落布局、街巷空间、建筑空间四个层面,总结客家文化与广府侨乡文化影响下的典型聚落空间形态特征,提取两类聚落空间形态元素及原型,与典型客侨聚落黄洞村空间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索在客侨文化影响下的聚落空间形制及融合规律,以期为传统聚落保护传承与有机更新平衡的科学方案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3.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村民自组织机制、复杂的宅基地产权划分以及各级保护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聚落空间的衰退。最后对屯堡聚落空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诺邓是一个历史文化名村,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聚落形态,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通过街巷、建筑、历史、民俗、宗教等方面讨论了诺邓文化景观的特色,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诺邓文化景观保护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梯田文化的杰作和世界农耕史上的奇迹.然而,随着遗产地生态旅游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等冲击,哈尼传统民居日益减少,梯田传统劳作方式及生活习惯逐渐改变,梯田面临被替种、 抛荒,文化侵蚀及游客量增多、 商业开发等问题,采取措施对哈尼梯田进行保护已刻不容缓.通过分析元阳哈尼梯田的资源特性,保护现状,探讨梯田文化景观的可持续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代时期是中外文化冲突融合、社会民众弃旧趋新的重要转折期。受社会文化及审美意识形态变革的影响,传统民居建筑在这一时期亦逐渐脱离因袭传统的发展轨道而开始近代转型。以江苏南通地区为个案,通过解析南通传统民居的居住形态及其近代化转型特征,可以窥见西方文化的入侵对传统民居的影响,也可以考察近代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住居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不仅仅局限于乡土建筑单体及其显性特征,聚落的空间形态及其隐性特征也同样是地域特色文化的标签.因此,本文以朝阳县肖家店传统村落为例,借助空间句法的量化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形态进行研究,探讨传统村落隐含的空间属性从而提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保护及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罗恺 《价值工程》2012,31(8):46-47
文章以湖南会同高椅村为研究对象,从传统文化对聚落景观的影响因素出发,着重分析聚落景观空间形态中的文化内涵,阐述高椅从不同侧面遵循文化教育、社群文化活动和礼制信仰等方面要求的景观空间特色,强调传统文化对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重庆地区旅游景区的独特性,按照重庆的地理与文化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并阐述了重庆地区旅游景区内现存大量传统巴渝民居的的现状特征.笔者通过实地的田野调查及资料收集,对旅游景区内传统巴渝民居的现状特点、价值所在以及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梳理,最后提出对重庆地区旅游景区内的传统巴渝民居保护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储成芳  张显国 《价值工程》2015,(19):214-216
旅游发展导致周庄古镇形成了今天传统与现代共存的景观形态。文章针对周庄古镇物质文化景观变迁的现象,基于发生学的视角,从旅游景点的数量、类型和分布的变化,商店数量、分布和服务对象的变化,土地利用的变化,民居功能的变化等方面探究了旅游驱动力对周庄古镇物质文化景观变迁的机制。分析得出周庄的旅游业主要受政府主导,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决定着这些文化景观变迁的方向和程度。最后提出了保护周庄古镇物质文化景观的几点建议,并对措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景观基因理论源自生物学"基因"的概念,分析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的内在机制与外在表达的新型方法,其景观基因作为区别各类型特征的要素,对物质形态(二维)及时空条件下演变成因(三维)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研究徽州传统村落景观的规律特点。参照该理论的研究方法,分别对徽州传统村落的场所环境、文化背景、空间布局、徽派建筑及细部装饰等方面进行解析,提出环境基因、文化基因、布局基因、建筑基因及装饰基因5大要素体系25项识别指标,从而构成徽州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体系,并以安徽宏村为例检验其科学性。研究表明:宏村景观特征分为规划层面的多层次内聚型"牛形"结构古村落及设计层面的中轴对称的"天井+合院"式多进建筑,且内部装饰精美且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的加剧改变着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他们也在不断地追求的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这与传统民居聚落的保护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本文主要针对沙溪传统民居聚落在保护和更新中,居民对新的生活空间的需求与传统空间之间的矛盾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相隔海峡的台湾与大陆文化发展从古至今一脉同源,但特殊的历史背景又使得台湾地区近代城镇发展与大陆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差异。台湾先后经历了农村生产模式转型与新农村再生治理阶段,为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在这些政策实施的十几年过程中,台湾地区同样面临传统聚落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随着新农村再生治理机制的实行,以及2005年出台了《文资法》后,台湾对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的评价、保护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基于文化视角对海峡两岸地区的传统聚落景观评价体系进行了比对研究,并对两者产生差异性的因素在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作出了论述,并进一步总结,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湘西民居建筑独具地方和民族特色,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有的特定符号,如吊脚楼、天井、马头墙等。这些符号都象征着湘西这块神秘地域的建筑特征。文章从传统遗留的建筑符号—马头墙出发,根据湘西马头墙的历史文脉、形态特点、功能特征和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深入地梳理出马头墙在湘西民居建筑中的运用。这将对通过采取延续传统民居建筑的手法,使得当今城乡建筑更加民族化、地域化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重庆这座以山城、江城著称的城市,有其特有的山地环境特征,也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重庆乡村聚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原有的特色聚落与文化正不断受到冲击与挑战,已丧失曾有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研究,提出重庆乡村聚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即:尊崇地理环境,选址科学;优化聚落形态,凝聚活力;传承建筑风貌,彰显品质;经营田园景观,回归意趣.通过体系化的建设以提升、发展现有乡村聚落,从而使乡村聚落文化与品质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灰空间这种空间形态的概念进行简述,主要探究灰空间在传统民居中的运用,在传统民居中灰空间可谓是随处可见,例如:门楼和门厅、 檐廊和过道、 庭院和天井等空间,探索了其在传统民居中的运用以及对现代建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慕云舒 《价值工程》2012,31(3):51-53
四合院反映着北京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民俗,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和中国民居建筑的特性,本文从四合院的历史性发展阶段,空间构成特性等相关研究,对这一传统居住形态进行考察与归纳分析,对中国北京四合院建筑的特点、差异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传统民居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 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然而当前中国乡村民居建筑的求洋、 描古、 作怪等种种状况让业界充满着焦虑和思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期待.因此,建筑师有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在吸收传统民居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行现代民居创作.文章分析了湘中地区传统民居特色的形成原因及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符号特点,针对湘中地区当代农村民居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湘潭地区农宅立面改造为例,论述了民居建筑的改造策略和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立足传统民居建造技艺的保护背景,对河北典型民居营造技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历史文化名镇(井陉天长镇)为例,提出保护与传承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原则与策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河北其他地区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技术借鉴和方法引导,促进全国保护工作科学有序推进。一、保护背景传统民居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精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维持传统民居生命力的营造技艺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使得传统民居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徽州民居的分析,指出在现代生活中地域性对住居形态的影响。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应该充分重视对人性的关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民族文化,提炼传统的文化原型符号,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