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发展可以看作一个新产业不断出现而旧产业不断消亡的过程。研究经济地理学经典区域发展理论可以发现,经典区域发展理论没有从过程维度揭示区域产业变迁。演化经济地理学则综合广义达尔文主义、路径依赖和复杂系统理论,建立新研究框架,探讨了区域产业演化路径和区域新发展路径的形成。演化经济地理学的主流叙述强调了区域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性,后来不断细化了区域产业演化路径,并指出不同类型地区具有不同区域产业演化路径。近年来,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关注区域新发展路径的形成,指出区域新发展路径的形成是涉及一个内生与外生力量、多元主体参与、知识与非知识互动和制度变革的多主体,多要素和跨尺度过程。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深入企业组织层面理解后发国家与落后地区的路径升级以及未来预期对区域产业演化路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经提出了把天津滨海新区(后简称新区)作为新发展极带动天津市乃至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本文从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出发,分析新区经济增长优势,主张以有特色的产业集聚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并通过分析制约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提出滨海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中国主要省会城市数据为样本,在总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新古典增长核算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对土地变量和交通变量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5.
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我国第一次城市地理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11日至15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中科院和部分省市的地理研究单位及部分高校从事城市地理研究的老、中、青学者110人出席了会议,共向大会递交学术论文106篇(国内95篇)。来自日本、英国和加拿大的10余名外国学者也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是我国城市地理学界的一次空前的盛会,表明我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正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方式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叶泉从1996年开始,中国将实现跨世纪的工程,即实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在以后的15年中,中国经济将要发生四个巨大的变化:(1)实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7.
城市增长管理与集约更新潜力:人地关系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从土地和人口两个要素出发,深化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认识。基于对"人—地"关系研究中增速比较、协调度指数、异速生长模型等三种方法的评析,认为其研判二者协调关系所采用的"标准"在理论与实证层面存在缺陷,提出将"差异"分析置于研究的核心。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以277个建制市1999-2012年的建成区面积和人口数据为基础,发现:2006年以后城市用地的人口增长弹性减弱,即城市更加集约了;然而受政府管理行为如对用地结构的安排等各种因素影响,相似规模的城市差异也很大。为进一步量化城市用地与人口规模增长的共性需求与个性差异,引入"残差分析"的思想,测度了比较视野下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更新潜力,发现:珠三角、长三角和福建沿海城市、山东省地级城市的更新潜力较大,此外除了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受限的特大城市,许多中小城市的建成区城市更新和存量规划也应当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地摊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地摊经济”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城市治理执法行为不恰当导致与流动摊贩频繁发生冲突的问题,使城管综合治理执法陷入困境。文章以地摊经济发展背景下城市地摊治理与流动摊贩互动为切口,对城市治理中执法背后体现的困境进行分析,并针对城市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城市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效应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航 《城市问题》2011,(3):16-20
城市空间是由一系列块状功能区组成,如商业区、商务区、工业区等。这些功能区是相关功能主体空间集聚的结果,它们的空间变化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演化。认为在城市功能空间演化中,集聚以及由此形成的集聚效应具有关键作用。对集聚效应在城市功能空间演化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梳理,并以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我国城市通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通勤是城市交通、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我国地理学者对于城市通勤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对居住郊区化的关注.作为理解城市空间重构和制度转型的重要视角,地理学领域的城市通勤研究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从研究内容、研究区域、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城市通勤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认为应该拓展城市通勤研究区域范围、加强研究内容的深度,提升理论化成果、注重多学科方法的交叉应用,在实证主义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人本主义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刘跃  张利平 《价值工程》2006,25(7):106-108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经济的增长形式和结构。这一变化为我国西部地区实现经济的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结合20世纪初,中、美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我国西部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物流产业发展与江苏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纪勋 《价值工程》2007,26(3):69-71
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以及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苏省发展经验数据,选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模型,在引入物流变量的情况下对其加以改造,从而实证分析物流产业发展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与贫困减少——基于产业构成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经济增长的产业构成视角切入,就经济增长与贫困减少论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虽然三大产业的增长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但在减少贫困方面,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的减贫效应非常显著,而第二产业增长的减贫效应微弱。将总体样本分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拓展回归分析表明,只有第一产业增长对沿海地区贫困减少产生显著的影响;相比之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均有助于内陆地区贫困减少。进一步研究显示,产业劳动力密集度和不同行业对劳动力技能需求的异质性是导致上述产业减贫效应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协调好区域内城市间的产业发展关系,是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动态随机核分布方法测算中国14个主要城市群内部189个城市的产业比较优势,研究发现:产业比较优势上升是城市和城市群经济增长提升的重要原因,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其作用路径依靠增加城市和城市群投资予以实现。基于此,每个城市都应立足于所在城市群发展实际和自身的独特资源禀赋,审慎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实现城市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本城市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与城市群内部其他城市的优势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资本相对过剩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寻找更有利的投资机会,必须要分析找出未来中国最具有增长潜力的产业。技术和消费需求是决定一个产业是否有增长潜力的重要因素。考虑到中国的发展实际,在选择中国增长潜力产业时,还需要考虑中国城乡需求结构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城市是一个复杂经济社会系统,但从现代发展趋势看,其经济系统的特征更加明显,这也体现在城市经济空间演化边界的客观存在上。城市经济空间演化边界(UEB)是当前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空间扩张管理等方面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旨在诠释UEB的内涵、特征以及效能的基础上,对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价,对城市经济空间演化边界的研究,是认识城市经济空间形成机制、演化过程和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环境的重要环节,是国家进行城市化管理和调控的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