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民消费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的逐年上升,故宫博物院以互联网为主要销售渠道,在文创产品销售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类以故宫为设计元素的产品,向民众科普故宫元素,受到海内外消费者广泛喜爱,并带动了全国各省市的博物馆、美术馆、民间精品小店的设计生产热潮。文章通过分析故宫文化对现代文创产业的影响,适时探讨故宫文化发展影响下,现代文创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2.
<正>现阶段,数字技术、大众消费需求等集中发力,为文化创意产业链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面对大众持续增长的文化创意消费诉求,文创产业应积极融入数字营销环境,深刻洞察市场需求,在精准传播文创产业新业态、产品新特征的基础上,积极回归创意、精品本质,通过明晰文创产品定位,整合产业资源、营销渠道,积极拥抱数字营销场景,全面拓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通过以数字营销为背景,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业态,构建相应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3.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文化生态的关系日益紧密。从文创产业与文化生态内各方面的相互作用来看,文脉接续能对文创产业的创新性、产业集群形成和人才保障提供支撑;文化认同是文创产品消费和产业扩张的基础;文化多样性决定文创产业形态的多样性,但文创产业的全球化又为文化多样性带来危机,并隐藏着文化中心主义理论;文创产业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以及实现个体的社会身份归属与价值提升的对接,并具备价值观引领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文化生态在多维度中呈现相互制约的关系,厘清此关系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构建城市文化生态,从而实现创新型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认识论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文化资源丰富,对那些具有开发潜质的文化资源,在保持其自身特点、文化特色前提下,可考虑与科技创新、现代社会融合发展,生成创意产权,发展文创产业。文化资源产权、创意产权的交易流转,是以文化授权的方式开启文化资源向文化符号、文化资本转化的文创产业链。有必要围绕文化授权前的文化资源产权发掘与确认、文化授权过程中的产权交易监管、文化授权后的文化资源权益再造等环节,强化文创产业生产经营的产权激励制度,设计具体的法律保障举措、跟进规则,规制文化产权交易流转,保护文化创意,提高产权交易主体交易活动积极性,推动文化产权有序流转,促进文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华敏 《企业导报》2010,(8):271-271
随着西方工业化的完成,多数国家成为"富裕社会"中的一员。在这种背景之下,人们的消费模式从主要满足基本物质需要到考虑所购物品的象征意义,从消费物品本身到消费符号价值,导致了消费主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在这种消费文化的影响下,人们通过以商品所具有的符号性以及消费的过程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品位,是一种符号化的消费。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社会正从生产社会走向符号主导的消费社会。消费社会中,自然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和功用性加深了人们对资源的欲望和索取,导致生态环境陷入困境,人类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本文描述了消费社会中面临的生态困境,认为消费过程中技术理性的滥用、资本的利益驱动、消费文化的传播、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是产生生态困境的深层原因,提出应从生态价值观转变和生态消费的公众参与方面消除生态困境,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思佳 《活力》2023,(6):104-106
随着消费市场主动权从企业到消费者的转变,以SIVA理论为代表的营销范式越来越被市场所认可和推崇。故宫文创秉持SIVA范式下的“消费者中心”,坚持立足于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构建起“社群+”传播模式,实现了消费者价值增益,不仅有助于带动经济增收,还有助于故宫文化焕发生机,更对我国传统文化IP的开发与运营有着深远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5G+”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电商模式将长期影响文创产业的创新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全民族文化创新与文化自信的洪流中,文创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文创产业新电商模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多方面分析问题、探索路径,让“5G+”的新电商模式为文创产业赋能,充分发挥时代优势,更好地实现吉林省文创产业的创新突破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推广普及,网络经济时代居民消费呈现一些新特点、新格局,使得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居民消费行为遵循一些新的发展变化规律,给传统的居民消费经济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逐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消费市场,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消费文化。本文结合中国网络消费文化的内涵、特征、发展以及对传统消费文化的冲击进行研究和解析,探讨网络经济时代下消费方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文化消费空间特征与发展动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文化消费的研究多从经济角度切入,地理学在文化消费领域的研究亟待完善.对文化消费空间研究中易混淆的概念关系进行了辨析,提出要充分认识文化消费空间的公共性、符号性和继承性特征.当前文化消费空间实践正从传统空间向创新型、体验型、虚拟性、临时性等空间延展,支撑网络也从供需两端向多主体多尺度延伸.未来应切实关注文化消费空间对城市文化塑造的特殊性,促进线上线下文化消费综合发展,激活科技、文化和金融的多要素融合,进一步扩大"弱势"群体参与度.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自然—社会双向互动"以及"被改造的自然—社会关系双向互动"构成的动态有机体,文化是城镇空间演进的黏合剂。文化治理视角下的城镇空间演进,是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两种逻辑下的生产、消费和流通。文化治理有效推进了从文化刚性到文化弹性、从文化规约到文化自觉的城镇空间重构,破解了传统城镇空间构成中各单元单打独斗、破坏城镇整体规划和宜居、宜业、宜文、宜游难以并行的时空障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快速城市化之后留下的新区新城、城中古镇、文创园区、景点民宿、内城商圈等,为了避免陷入空间身份危机,不断尝试通过文化元素的注入进行场所营造。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文化的多重定义,构建了交叉利益相关方和文化资源的双维度模型:将空间视为平台,以从规划建筑到符号精神的广泛涵义来理解文化,创新整合从政府到亚文化人群等七种利益相关方的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场馆、机构文化志、文化集群、文化消费、故事讲述、社区精神、"嗡嗡声"七种对应模式,形成风格化和身份化,使空间的场所特征进入消费者、生产者、观光者、居民的认知体系。模型为空间管理者提升空间能级和克服文化身份危机提供了系统性的理论支持与工具参照。  相似文献   

13.
一、消费时代品牌符号传播的价值法国后现代理论家让·鲍德里亚曾说"要成为消费的对象,物品必须成为符号,也就是外在于一个它只作意义指涉的关系。"在这一消费前提之下,产品设计则意味着符号化设计。符号化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消费时代由人与物组成的网络中的各种关系及其差异性,消费对象因此难以从任何具体的概念出发予以理解,而仅能从不断变动的符号象征关系中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4.
基于空间生产的理论,分析了城市户外广告媒体的空间生产层次,即符号消费的广告生产和广告媒体的空间生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政府、市民与广告活动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认为其根源在于空间生产中的资本霸权、体制冲突和政府的权力滥用,所以必须要强化广告空间资源的规划监管,完善利益分享与利益补偿机制,构建横向与纵向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空间的正义——当代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所谓空间正义,就是在空间生产和空间资源配置中的社会正义.进入高速城市化阶段的中国,空间生产与空间资源成为资本逐利、公民空间权益、政府制度设计三方博弈的主要战场.以资本为核心、以利润率最大化为导向、以地方政府片面的GDP追求及与资本利益共谋为特征、以制度公正相对缺失为条件的空间生产,必然多重损害公众的空间权益,缺乏"空间正义",进而带来了大量的问题,呼唤学者去加以思考.本文从政治哲学角度对此做了新的探索,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咖啡品牌文化传播特征进行概述,进一步阐明了社交媒体时代咖啡品牌文化传播的价值,从而提炼出符合咖啡品牌文化传播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趋向。由此,得出了社交媒体时代下咖啡品牌文化传播路径的创新策略:基于社交媒体平台营建体验式场景、共建多元化形象、创建融合型表达。最终,以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品牌文化建设和消费文化需求为目标,综合提升我国咖啡市场的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7,(7):206-208
在符号消费背景下,旅游符号化运作成为旅游地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文章以旅游地符号化模式理论,即六个步骤:调查旅游者的符号价值→挖掘旅游地的符号价值→耦合旅游者和旅游地的符号价值→选择合适载体展示符号价值→选择合适媒介传播符号价值→实现旅游者与旅游地的符号互动;三个大方面即符号生产、符号营销、符号消费的理论为基础,选取静升古镇为实证分析,为其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品牌文化是构成品牌的核心,主要提供给消费者一种归属感。目前在消费不断升级的过程中,消费者的"新消费意识"正逐渐向精神层面靠拢。所以在新消费时代下,企业应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论依据,制定以文化因素为核心的营销战略与营销策略,不断提升企业品牌文化,以期在更好应对消费者需求改变的同时,取得其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斌  吕斌  胡垚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6):86-90,97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梳理了文化创意产业对旧城空间再生的作用机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有效驱动旧城再生,是因为在资本生产新商业空间的同时,旧城文化可以融入新的文化创意并资本化、商品化,进而能够提升新空间收益的附加值,加大反馈力度,从而更好地协调新空间权利的分配。并以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为例分析了资本和文化在旧城空间生产过程中对商户和消费者、原住民、政府这三者空间权利的影响,认为南锣鼓巷的旧城再生模式具有文化创意产业驱动旧城更新的样本意义,较好地处理了新空间的权利分配,但也开始面临文化创意乏力、资本结构分化、各方权力边界再平衡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跟踪研究以更好地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对旧城空间生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品牌代言传播成为许多公司品牌传播的战略性工具,而在跨文化背景下通常要面对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符号等障碍,因此,需构建品牌核心价值、企业战略目标、受众的消费诉求、所在地文化相匹配的"四位一体"的跨文化品牌代言传播策略模式。针对品牌代言传播在传播渠道、主体、受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品牌代言可采取新元素开发的立体式、受众参与的互动式、公关参与的整合式等传播方式,同时,提出了加强品牌定位与管理、创新品牌传播模式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